天地氤氲夏日长 金银两宝结鸳鸯
金银花能解毒,中国古代文献早有记载。宋代张邦基的《墨庄漫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崇宁年间,平江府天平山白云寺的几位僧人,从山上采回一篮野蕈煮食。不料野蕈有毒,僧人们饱餐之后便开始上吐下泻。其中3位僧人由于及时服用鲜品金银花,结果平安无事,而另外几位则全都枉死黄泉。可见,金银花的解毒功效非同一般。
金银花,它的“花长瓣重须,黄白相半而藤左缠”,所以就有了“金银鸳鸯”的美称。每当夏日来临,炎炎烈日之下,金银花的藤爬满了篱架,浓绿的叶子就像凉棚,给人们送来丝丝的凉意,那黄白相间的朵儿成簇开放。随风溢出阵阵清香,沁人肺腑。金银花,即耐旱又抗涝,根深叶茂,而且凌冬不凋。第二年夏天,又是花香四溢,象征着爱情的纯洁和坚贞,真可谓:“天地氤氲夏日长,金银两宝结鸳鸯,山盟不以风霜改,处处同心岁岁香。”
金银花的功效,虽然古医籍中早有记载,但是它的药用价值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无怪乎南北朝的医学家陶弘景感慨地说:“凡易得之草,人多不肯为之,更求难得者,贵远贱近。”并且批评这是“庸人之情”,为金银花大鸣不平。直到明清时代,随着温病学说的发展,金银花的身价才越来越高。吴鞠通创制的“银翘散”,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也是现代中医临床经常用到的一首方剂。
金银花应用最广泛的是治疗各种肿毒疮疡。南宋医学家陈自明的《外科精要》就有用金银花治疗痈疽“皆有奇效”的记载。《本草纲目》进一步指出它长于治疗“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的特性。清代《医宗金鉴》配制的“五味消毒饮”,重用金银花。几百年来,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又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以金银花为主药的配方,能够降低癌症动物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使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本草纲目》也指出,金银花能够治疗“五种尸注”。尸注,病名首先记载于《肘后方》。有人认为,它指的就是一种叫做痨瘵的疾病。《杂病源流犀烛》认为:“痨者,劳也,劳困疲惫也;瘵者,败也,羸败凋敝也。”其中也许就包括一些肿瘤晚期的患者。所以,金银花也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