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财大气粗,中日垫底,二战美中德日苏五国步兵装备谁更值钱?

二战时,各主要交战国的步兵武器装备,一直都是当今众多电影和游戏当中的亮点。一般来讲,在步兵攻防战中,武器装备的火力及杀伤力被认为是步兵装备发挥作用最关键的要素所在。

但是,在比较各国步兵的武器装备价值时,武器的价格也是极为重要的衡量因素。在本篇中,就让我们来从各国步兵武器装备的价格与其实际发挥的火力相比,也就是所谓武器“性价比”这个方面,比较一下美中德日苏五国的步兵装备的价值。

一、自动武器的竞技场——美军步兵装备

在这五国的步兵装备中,美军的步兵装备被公认为是火力最强的,很显然,它强大的火力就来自于其高度的自动化。

美军虽然在二战中并没有使用突击步枪,然而其步枪的半自动化程度绝对高于其它四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当属M1加兰德步枪以及M1A1卡宾枪。

M1的火力有多强?一支大约为10-12人装备着此步枪的步兵班所发射的齐射火力,根本不亚于一挺机枪的火力。八发子弹为此枪组成一块弹板,M1在射击期间无需拉栓上弹,因而它的一块弹板完全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完全打完。换算一下,在无需再装弹的情况下,一支M1一分钟可射出100-160发子弹。

相比之下,在中国战场广为使用的捷克式轻机枪,一分钟大约仅可射出200发子弹。加兰德步枪,以一个班的量计算,其短时火力大约能相当于7支捷克式机枪齐射,更何况它是大规模装备的步兵武器,自然能让美军二战步兵装备的火力变得强大。

但是,正是因为如此高超的自动化技术,使得这支步枪的造价十分高昂,M1单支造价约为131美元,是同时代步枪中最值钱的一位。

M1加兰德是美军最常见武器

M1A1卡宾枪多装备于步兵中的侦察兵,属于尖刀型火力。十发子弹一匣,射击期间无需拉栓,这些特点同样给予了M1A1强大的火力。相比于同为十发一匣的苏军托卡列夫步枪,M1A1更具有卡宾枪的明显优势——射速更快,长度更短,更擅长突然射击,因此其十分适用于侦察行动。

由于此枪足够短小精悍,并且美军在生产此枪时的自动武器技术已有所进步,一支M1A1卡宾枪的造价要远远低于一支M1加兰德步枪,约为66美元。虽然成本有所下降,但在与同时代步枪价格的对比中,M1A1也算得上是一种“奢侈品”。

美军的冲锋武器——汤姆逊冲锋枪,也是美军火力强劲的一个代表。战争爆发后,美国步兵急需一种冲锋枪作为制式武器。曾经作为黑帮职业武器的汤姆逊,因其射速极快,射击稳定而被采纳。相比于其它四国的冲锋枪,汤姆逊有着极为“自动化”的优点——射速快,所以冲锋时容易形成压制火力。然而,它也有一个极为致命的缺点——弹匣容量小。

一匣二十发的弹量,对于喜爱狂撒火力的美军步兵是根本不够的,甚至一轮火力掩护就能用完一匣。汤姆逊的后继火力不足,火力断层明显,其实用性未必高于其它国家的冲锋枪。虽然后来美军尝试为汤姆逊配置容量更大的弹鼓,但由于弹鼓不便携带,加重步兵负担,因而这招对于提高实用性并无多大帮助。

那作为在二战美军中最常见的自动火器,汤姆逊的价格又是在什么样的高度上呢?在材料用量和加工复杂度上,汤姆逊冲锋枪与M1A1卡宾枪不相伯仲,这也使得两者的造价并无太大相差。一支汤姆逊冲锋枪的价格约为70美元,如美军几乎所有自动火器一样,汤姆逊是同时代冲锋枪中造价最高的。

在轻重机枪方面,美军使用的主要是俗称“BAR”的M1918班用机枪,以及M1919“勃朗宁”重机枪。

BAR火力强劲,射速快,子弹穿透性强,它在美军与德军进行街巷战斗中常使对方胆寒。然而,作为一种班用武器,它太重,作为一种机枪,它的弹量太少。BAR同样为一匣二十发,其火力缺乏持续性,在单独使用时难以形成掩护作用。与同为班用轻机枪的苏军DP28相比,BAR 未必更为好用。

听着好像BAR的缺点要明显多于其优点,那在价格上BAR的表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词:贵得离谱!作为一支缺点如此众多的班用轻机枪,单支BAR的价格约为298美元,比两支MG42的价格(约为254美元)还要高,稳居二战轻机枪价格的榜首。

BAR弹匣很短,大概仅长于一只手宽

M1919“勃朗宁”,采用连续弹链供弹,枪身则采用大量散热设计,以保证它在高速射击的情况下无需“短时喘气”(停射散热)或“换心续命”(更换枪管)。不过,相比于苏军的水冷“马克沁”,其连续射击能力仍有欠缺。

M1919的价格相对于BAR来说要“亲民”得多,单支价格约为127美元。

美军步兵武器的自动化带来了极其高昂的价格,在加入计算手枪、匕首、水壶等低价格单兵装备(合共约20美元)后,一名美军普通步枪兵身上的装备就大约值160美元。侦察兵因携带装备更多,身上装备的价格应更高,在180美元左右。装备冲锋枪的步兵同样由于携带大量弹药而显得值钱,全身装备至少值150美元是肯定的。而机枪手,由于枪械和弹药都较前者更昂贵,身上的装备大约可值450美元,实在是高得惊人。

虽然,按价格来说,美军步兵装备是五国中最贵的,然而这种昂贵有一个最大的回报,即武器的高度自动化,自动化的武器,带来了十分强大的火力。在美国国力能够承受得起造价如此高昂的武器的条件下,最高昂的价格换来最强大的火力,显然是值得的。

二、工艺与实用——德苏步兵装备

若要讨论五国步兵装备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就肯定绕不开德军和苏军。这两支曾在广袤平原中血腥厮杀的军队,由于一方资源不足,另一方技术不高,导致大家都选择走上了做强工艺、压缩成本的道路。

毛瑟KAR98与莫辛纳甘,就是老旧却不过时的代表。

两支步枪的设计都在一战之前,但由于两者工艺并不复杂,致使技术要求并不高,造价相对低廉,这对于苏德两国来说都是很好的优点。中规中矩的栓动式步枪设计,对使用者来说技术要求也不高,枪支容易发挥战斗力。

两者相比,KAR98的精准度更高,杀伤力更强,莫辛纳甘的枪身更长,射程更远。由于师承一战设计,两者均可配刺刀,但莫辛纳甘枪身更长,更易于白刃战。当然,两者与加兰德对比,均明显缺乏连续性火力,但两者的精准性和穿透力均是M1比拟不了的。

那两者的价格相比又怎么样呢?一支莫辛纳甘步枪的造价约为48美元,一支KAR98的造价也约为50美元,两者相差甚小,反而在与美军的M1相比时,两者的低价格是其受军队青睐的一大优势

MP40与PPSH41“波波莎”,前者着重精准射击,后者喜爱连续火力。

MP40改进了MP38的设计,是众多冲锋枪中精准度较高的一位,原因是其后坐力不大,枪身较轻。所以MP40也是东欧大地上的游击队十分青睐的武器,可折叠枪托也给予了它方便携带的优势。

实用性如此之佳的MP40,又值多少钱呢?很便宜,约为30美元一支。

短小凶悍易使用的MP40

相比之下,苏军装备最多的冲锋枪——PPSH41,又称“波波莎”,其枪身更重,后坐力更大,枪托固定,其精准度和便携度比不上对手。然而,“波波莎”有着一个惊人的“胃”——71发一匣的紧凑弹鼓。

虽然这个弹鼓更加重了步兵的负担,但大弹量和极快的射速为“波波莎”提供了类似于机枪的连续火力,更何况这种火力可以在短距使用。我们经常能在俄罗斯战争片中看见,一两支“波波莎”便能组成一个强大火力点。

“波波莎”曾换装过35发弹匣,但冲锋枪的射速太快导致后坐力仍然很大,步兵操作依然困难,因而这种方法并不受士兵们待见。这种弹匣被“波波莎”姐妹型——PPS43冲锋枪广泛使用,但此枪在苏军装备较少。

PPSH41冲锋枪,造价也并不算太高,约为45美元一支,相对于庞大的苏联军事生产能力来说,这个价格是可接受的。因而,PPSH41也成为了全世界生产量最大的冲锋枪,除了列装战时的苏联军队外,还部分装备了战后的东欧国家军队。

上述四种武器的制造采用大量冲压部件,工艺较为节省,所以在制造上花费资源不多,技术要求不高,造价并不高昂。四种武器对于苏德两国来说,都适宜大量装备部队。

同样以工艺取胜的,也有两国的机枪。

德军MG42机枪,又称“锯子”,以其射击声酷似电锯声而令人胆寒。这是一款经典的通用机枪,在不同战场条件下,MG42可以作为轻机枪跟随班组携带,也可作为重机枪守卫据点。

MG42的射速极快,“波波莎”跟它比起来都只能是“小妹”。当它开火时,枪声像极了锯木时的电锯声,“锯子”一名由此而来。然而,它的枪身又极易发烫,因此德军机枪兵随身携带可更换的MG42枪管。由于采用50发一匣弹鼓或连续弹链供弹,此枪与其它四国的机枪相比,其持续火力压制是非常有保证的。

值得提到的是,MG42的制造采用了大量冲压件,使得其在保证有可观杀伤力的同时,价格被降到很低很低,单支价格大约为117美元,远远低于美军的BAR。

德军机枪兵总要带着一大条弹链

值得发笑的是,美军曾在1942年的北非缴获过这种机枪。由于此枪技术简单,很省资源,美军谍报员一看这枪,就迫不及待地得出结论——“德国资源耗尽,快要完蛋了。”鉴于这一结论,盟军草率地向北非德军发起攻势,结果被德军击退。美军把自己对武器的理解强加于德军,殊不知这枪代表的是德国工艺精湛,而非德国快要完蛋。在整个欧洲战场上,这把“割肉锯”令盟军士兵胆寒至极。

苏军DP28机枪,射速不及MG42,但其重量更轻,更适用于班组运动作战,能与“波波莎”形成极佳的火力配合。47发一匣上置弹鼓的采用,使得DP28射速不快,但能提供很长时间的压制火力。身为对手的“锯子”则因射速太快而耗弹太快,即使一匣50发也不够DP28耐打。

既然此枪这么实用,那一支DP28的价格贵吗?公道点说,应该算是中等水平,单支价格约为180美元,相比于MG42是贵了点,但是其在班组中的实用性要比MG42高。况且,相比于BAR的价格,DP28的单价的确是“小巫见大巫”了。

我们可以看到,一名德军普通步兵,在计算除主武器外的其他装备价格(合共上限约20美元)后,其全身装备大约值80美元。一名装备冲锋枪的德军步兵,全身装备更便宜,大约值70美元。一名德军机枪手,由于其携带了大量弹药,全身装备大约值160美元,与一名美军普通步兵“身价”相当。

苏军方面也相差不大。一名苏军普通步兵,在计算除主武器外的其他装备价格(合共上限约20美元)后,全身装备也大约值80美元。一名装备冲锋枪的苏军步兵,由于携带弹药量大,抹去了部分枪支便宜的优势,全身装备大约也值80美元,比德军冲锋枪兵要贵。一名苏军机枪手,全身装备约值220美元(看起来好似比德军机枪手要贵,但其主要部分为枪价,而不是弹药的价格)。

苏德二者不分伯仲,苏军缺少科技,德军缺少资源,因而两者都装备了性价比高的武器。相比于美军的步兵装备,苏德的步兵武器实际上能提供更持续的输出火力。在战场上,持续火力具有决定生死的影响。加上由于工艺简单,造价便宜,持久耐用,这些装备很容易便能装备几百万军队。因而苏德两国步兵装备的性价比至少看起来是比美军步兵装备的性价比要高的,不过,这种“高性价比”也是缘于两军对自己国情的“无奈”。

三、“上一代战争”——中日步兵装备

若是把中日两军的步兵装备与以上三国的对比,那就只能是望其项背。曾有传闻苏军进军东北后把缴获的日军“三八大盖”都扔去炼钢,根本瞧不上!但是,中日两军的步兵装备就一点优点没有吗?

当然不是。以日军步兵装备来说,超高精准度是其一贯的“骄傲”。因而日军常规步兵并不屑于装备冲锋枪。在日军士官看来,现在游戏里经常出现的“百式冲锋枪”远远不够“三八大盖”好用。它能拼刺刀吗?它能一枪一个敌人吗?日本可是一颗子弹都浪费不起!

相比之下,国力羸弱的中国,在整场战争期间都装备着“万国牌”武器,主要装备仿制步枪枪种。

“三八大盖”与“中正式”及“汉阳造”,三者在技术上并无太多突出点,且由于设计年代均远早于战前,三者的造价属于五国步枪中最低的。

日军步兵最广泛的装备就是俗称“三八大盖”的有坂三八式步枪。三八式枪身修长,整枪加上刺刀足有一米五长,立起来后甚至比很多日本兵还要高。枪管长造成其子弹穿透性极强,并且射程很远。

日军追求“武士道”精神,热衷于与敌搏斗,加上该国资源匮乏,其步枪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白刃战的适用性。同时,极长的枪管带来很高的精准度。日军步兵单兵主要的战斗力来自远程射击与近身肉搏,但除此之外也并无太多优点,步枪技术并不高,造价也不贵,单支约为15美元。

比日本兵还高的“三八大盖”配刺刀

中国步兵装备了大量仿制德国1888式步枪的“汉阳造”,该枪自清末开始制造,可连装五发枪弹。虽然已经是五十年前的技术,但“汉阳造”最大的优点就是耐用结实。相比于“三八大盖”,“汉阳造”更容易获得,造价更为便宜,单支价格仅为10美元左右,在抗战开始前便广泛装备于中国军队。

还有在影视剧中闻名的“中正式”,它仿制于毛瑟1924式民用步枪,枪管较短,射程很短,大部分质量也不佳。但它毕竟是中国军队进行制式步枪装备的重要尝试,因而造价一直处在低水平状态,单支造价约为12美元。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中日步枪杀伤力对比的段子:日军步枪能一枪打穿几个,但一个都不死。中国步枪打不穿人,但打中的非死亡即重伤。

这样一对比,中国步枪射程上的缺点成就了杀伤上的优点。

在自动武器方面,两国均没有大量装备,原因很简单,冲锋枪造价比栓动式步枪要贵,有这钱还不如多招几个兵。

日军有“百式冲锋枪”,中国军队的冲锋枪,大多为购进的司登冲锋枪以及战前装备的德制MP18“花机关”。

轻重机枪,可以称得上是两国唯一的“自动武器”了。

日军有俗称“歪把子”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它的供弹方式十分独特,因而在开火时需副射手同时供弹,造成机枪战斗效率不高,火力经常有出现断层的情况。“歪把子”枪身并不算重,随班组携带也并不麻烦。该枪最大的缺点是,它几乎为纯钢切割生产,造价非常高。日本步兵武器的造价光是在“歪把子”上就耗费了不少,一支歪把子的价格能高达280美元,这高昂的造价搭配上悲催的火力,远远辜负了它需要完成的火力压制任务。

日军还装备有九二式重机枪,此枪也是以打得准为第一前提,牺牲射速换取精度。九二式以独立弹板供弹,操作繁杂,如同“歪把子”一样,难以担当连续火力压制的大任,因而它与德军MG42相比,实用性水平都很低。

中国军队的机枪装备以ZB26“捷克式”机枪为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军队从数千种外国机枪中唯独选中这支并大量买入,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几个特点:

第一、精准度高。此枪由于膛线设计技术高,射击较稳定,使得它通常是能“指哪打哪”。

第二、耗弹量小。此枪使用二十发一匣的弹匣,射速较慢,因而也大大减少了子弹的浪费,不过高精准度为其挽回了一定的压制火力。

第三、便宜且容易获得。此枪从非列强的捷克购买,加上工艺节省,起码比重机枪要便宜很多。

虽然有上述这两个优点,但ZB26机枪的造价仍然是十分高昂的。一支“捷克式”的价格大约能到300美元,跟BAR差不多贵,这使得中国军队难以把此枪覆盖到所有基层连排战斗单位。不过即使如此,ZB26机枪仍被中国军队大量购入并装备,成为中国军队“自动火器”中的主力。

开国大典“轻机枪方阵”,捷克式早已广泛装备

至于重机枪,由于中国缺乏钱财购买这种昂贵的玩意,因而只买进了一定量的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但也没有广泛装备,这使得中国步兵一直很缺乏重火力。

两国军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装备步枪的步兵的全身装备价格十分低廉,日军步兵约为35美元,中国军队步兵则由于装备水平低下,价格更加低廉,约为15-20美元,绝大部分还是枪支弹药的价格。但是,装备着机枪的步兵,由于枪械价格高昂,全身装备的价格远比苏德两军的机枪手要高,日军机枪手全身装备价格约310美元,中国军队机枪手全身装备价格也约为310美元,且占绝大部分的是枪械的价格。两军步兵装备价格在总体上均差不多,与苏德两军相比,步兵装备的价值也要更低。如此低廉的价格,使得两军在火力水平上远远不能与其他三国相比,中国军队的火力水平也要低于日军。两军步兵装备的性价比是非常低的。

中日两军的步兵装备,价值总体上均低于美苏德三国,五国相互对比起来,中国步兵装备属价值最低,日本倒数第二,这是由中日国都无法“大手挥霍”决定的。

作者:进言

参考资料:

1、《MG42机枪》,黄虎

2、《红色旋风——苏联PPsh 41型冲锋枪》,三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