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疾病 内生五邪 痰饮与昼夜精血流注关系

内伤疾病与昼夜精血流注关系。

一,内伤疾病一般指内损的急慢性发生发展变化,也因其病非直接外邪传染所侵,故称内伤疾病。

内伤性致病因素多由情志失常,饮食失宜,劳逸不当,病久至虚,治疗失当,或外伤引内变等引起。

病理变化特色为五脏六腑经络等组织气血津液功能失调,及其产生病产物如内生五邪、痰饮瘀血等。

二,内生五邪、痰饮瘀血等病理变化由于人体生理特点的特异性及病理因素性质的不同,因而产生不同规律的病理变化。

内伤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之后,其病邪性质、受邪轻重、发生的原因条件等及其发展演变和转归,与机体状态、体质因素关系密切,也与夜间精血流注节律生物钟功能影响联系。

因此,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或因果关系规律,对于认识病理指导辨证论治有重要意义。

三,在发病机理中、邪正抗争,阴阳变化,气机升降,精血气化,以及病理表里虚实,脏腑经脉演化等因素,主体主要归属于精血阴阳“胜复、从化"为主的表达特色。

从哲学昼夜阴阳本质属性上,白天发病机理正邪胜复从化是一种本质性的“动态"特色,夜间发病机制是一种本质性“静态"特色。

正因为与外感传播方式不同,内伤性夜间病机是一种精血流注式较稳定的“静态"特色特点。

这是昼夜阴阳本质属性特色的规律性,也是认识病理、指导辨证论治中认识论、方法论对发病基本机理理论与医学模式特色。

四,内伤邪气形成规律性、病理机制与夜间精血流注性关系。

夜间精血流注:指肝肾心脑、精气神血阴阳、夜间节律流注、生理生物钟特色机制。

夜间阴阳精血流注节律特色属性强化比白天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特色较有守成稳定特色规律性。

从某种特色上,内伤与夜间阴阳精血流注节律影响产生疾病,是较具有特色的“炎症免疫"机制特色特点性。

内伤邪气形成病理机制与夜间精血流注性关系影响,决定产生内生五邪、痰饮瘀血等病理机制特色内容或属性,如病邪性质、受邪轻重程度等因素。

1.决定病理机制特色

夜间精血流注性影响因素有时间段特色与脏器主令特色,以其精血阴阳“胜复、从化"为主关系,影响内生五邪、痰饮瘀血等病理机制特点。

一般说来,阳邪易致热证,阴邪易致寒证。如内伤邪气属性为寒,不论病人正气盛衰的情况如何,体质偏阴偏阳,发病之时,则多表现为寒邪所致的临床脉证特点,至于比喻痰湿化为风、火、着、滞、瘀等,或邪化热化变、或演化则大多需经历一定的过程和条件。

3.决定发病形式特色

精血阴阳“胜复、从化"生理功能特色影响内伤内生五邪、痰饮瘀血等发病的形式 。

一般来说,饮食失调、情志抑郁、忧思太过、失精失血等,大多是逐渐引起脏腑气血失和,所以发病一般较缓慢。或因邪性质属阴而沉滞,故发病也多缓慢。

.4.决定部位性特点

精血阴阳“胜复、从化"流注节律生理功能特色决定内生五邪、痰饮瘀血发病的部位 在五脏脑之心、脑、肝、肾、肺、脾势位特点。

《灵枢·百病始生》:“清湿袭虚,病起于下;风雨袭虚,病起于上……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水则伤肾。”

5.依内伤疾病的病理、病性机制特色,因而情志失常,饮食失宜,劳逸不当等病因引起病理机制特点,易在夜间这个时段内产生发生发展。

特别像早晚起居过劳过逸二者、失节失常致病者所致的病理病性。二者过度易老化气化生化能力减退、抵抗能力下降、发病率增加,也就与易生如内生五邪、痰饮瘀血等的病理病性意义相近相似。

且严重影响者易出现衰老衰退、血管疾病、代谢分泌疾病,糖尿病、肿瘤出现变化。

原创作者,本文为知识共享。

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

作者 罗占光 中医生。

(0)

相关推荐

  • 从逍遥丸生脉饮到归脾丸的养生之道

    生命功能是从早.中.夜之逍遥丸生脉饮到归脾丸的养生之道. <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 则神机化灭,升降息 则气立孤危." 生命功能生理特征特色是气血津液气机及脏腑经 ...

  • 气有余便是火 中医内火如何调理

    大医精诚,致敬医师节. 中医内火如何调理? 内火又称"内热上火". 内火是脏腑阴阳偏盛偏衰所致,也是:阴虚生内热,或阳盛生外热,及气有余便是火所致,内火一般多指虚火. 内火多由情志 ...

  • 内湿证病因分析

    湿证是湿邪积聚于人体产生的一类病证,主要包括湿邪由外侵入的外湿证和湿邪由内而生内湿证所组成.本文就导致内湿证的病因进行了相关分析,现表述如下. 1 内湿证的概念 内湿证是机体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湿邪积 ...

  • 三草汤“清热解毒,活血散淤,软坚散结”与“新精气神血功能图“【一点资讯】

    马鞭草,益母草,蛇舌草功能作用特色,在疾病变化规律及与伤寒杂病,气血营卫津液,痰湿体质,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肝肺肾疾病等特色用药. 在传统中医用药:以"药性四气.五味.归经.偏 ...

  •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与五脏气血津液之清阳浊阴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之病机,论气血津液气机气化与脏腑功能性特色. 一,在中医基础理论病理学机制上,常常听到这一段话,"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这句话在中医学特色文化哲 ...

  • 清阳浊阴 气化流注代谢 昼夜阴阳失调与现代疾病

    清阳浊阴 气化流注代谢 昼夜阴阳失调与现代慢性疾病. 前述 一夜一日,又一夜一日. 生命阴阳昼夜节律流注,生理功能守护者. 新医学昼夜阴阳节律流注模式,是生命生理阳气阴精,精血守成节律模式特色. 清阳 ...

  • 中医藏象论 是阴阳 表里 形神 联结 精血同源节律特征属性

    中医基础 理论 "藏 象"论,是生命生理功能 阴阳 表里 形神 联结 精血同源节律属性. 1."藏"为藏于体内的内脏,也指贮藏精.气.血.津液物质性. 2."象" ...

  • “癌毒”理论在中医肿瘤病因病机理论

    "癌毒"理论是在中医肿瘤理论不断发展中 提出的,是指在正虚基础上,内外各因素共同作用 产生的特异性的致病因子,这一概念已得到广泛认 同 [1 ] .我们认为,癌毒是导致肿瘤产生和发 ...

  • 山茱萸茯苓 预防调理 内生五邪 痰饮等症

    山茱萸茯苓预防调理内生五邪.痰饮等症. 山茱萸茯苓二味药,滋养精血阴阳.安神益智.预防改善由情志.饮食.劳逸失常,及病久至虚引起的内生五邪.痰饮瘀滞等作用. 山茱萸.茯苓具有补益肝肾,渗利水湿,益脾胃 ...

  • 内伤疾病与昼夜精血流注关系

    一,内伤疾病一般指内损的急慢性发生发展变化,也因其病非直接外邪传染所侵,故称内伤疾病. 内伤性致病因素多由情志失常,饮食失宜,劳逸不当,病久至虚,治疗失当,或外伤引内变等引起. 病理变化特色为五脏六腑 ...

  • 内生五邪之内风

    内生"五邪",与外感六淫相对应.外感之邪主要是指外感六淫.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的功能异常,产生了一些类似于风.寒.湿.躁.火等 ...

  • 中医基础理论——内生五邪

    中医基础理论--内生五邪 原创东坡医生2020-11-12 07:39:13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和气血津液等功能失常,人体内部会产生类似外感六淫致病特征的病理变化,将它们统称为内生五邪,分 ...

  • 内生五邪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及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失常而产生的类似于风.寒.湿.燥.火(热)外邪致病特征的病理状态. 因其临床症状特点类似于六淫邪气,但病起于内,为了与外邪有所区别,故 ...

  • 内生五邪: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

    一.内生"五邪"的概念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自身由于脏腑功能异常而导致化风.化火.化寒.化燥.化湿的病理变化.因病起于内,又与风.寒.湿.燥.火 ...

  • 内生“五邪”病机——津伤化燥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的皮肤细白水润.光洁无暇,仿佛犹如婴儿般的肌肤.可有些人的皮肤却是干涩又粗糙,毫无"光洁"度可言,使用再多再贵的补水美白品却都是依旧无任何效果.要知道,像皮肤干 ...

  • 总结:人体五邪!(风寒、停饮、痰困、湿滞、血瘀)

    清除"人体五邪",兼谈中医立法处方的思维 阳密乃固说:西医将进入人体的病菌分为千百万种,故产生千百万种的对治方法,中医将它们统称为"邪",所以中医的治疗方法就只 ...

  • 人体五邪(风寒、停饮、痰困、湿滞、血瘀)

    清除"人体五邪",兼谈中医立法处方的思维 阳密乃固说:西医将进入人体的病菌分为千百万种,故产生千百万种的对治方法,中医将它们统称为"邪",所以中医的治疗方法就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