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往事】张卫锋:我的高考,我的梦
我的高考,我的梦
文/张卫锋
这几天心里很不宁静。昨夜晚,辗转难眠,我索性悄悄地下床来到窗前,凝视着漆黑的夜,只听那雨“嘀嗒、嘀嗒”不知疲倦地下着。忽然想起,又到一年高考时。于是,我的思绪便随着这绵绵细雨,飘落到三十年前我的高考时代…
世事变迁,今非昔比。高考,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大学,也非原来的大学。
那年,我高中毕业时,高考前不仅需要填志愿,还得经历两次考试。一次是毕业考试,一次是“预考”。预考通过后,才有资格高考;没有预考上,只有一条路——回家务农。按当时的说法,叫考上了“家里蹲大学”或者“修地球”。不过,谁也不笑谁,因为大家基本都一样。
那个年代,真正能称之为“大学”的没有几所,也就清华、北大、上交、南京、西交、哈工等。著名的四大工学院——华中、东南、大连、华南只是“学院”层次;赫赫有名的北理工只叫北京工业学院,北航也只是北京航空学院。没有211、985或双一流,只有“全国重点大学”一说。
对于大学,其实没有多少人关心,因为太遥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当时真实的写照。大学,只是全县佼佼者的菜,大专也只有班里前十几名的学生才有可能考上。一旦考上,哪怕是大专,就意味着跳出“农门”变为“城市户口”,吃商品粮,毕业包分配,端上“铁饭碗”,光宗耀祖,从此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大学难考,高中也不易。记忆中,只有一个与我要好的同村同学考入大荔重点中学,我和多数同学一样,考入两宜普通中学。刚进高一,我的学号是012,后来才知道这个学号是按中考成绩排序的。记得高一第一次期末考试,我的成绩还在学校“百人光荣榜”之列,尽管处于尾部,但也是我高中仅有的一次。如果按这个成绩预想下去,兴许考个大专或中专之类的,也不是没有可能。可问题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却没能坚持住,成绩一路下滑,惶惶不可终日。那些年,被称为“社会生”的复读大军已成规模,复读两三年的大有人在。所以,对我来说,高考这条路并没有完全被封死。
但是,毕业试之后的一次意外,彻底将我的高中时代连同我的梦想粉身碎骨。
记得那年5月下旬,刚考完毕业试,我迫不及待地坐上了开往县城的班车,去看望住院多日的母亲。母亲体弱多病,是个“半病子”,吃药卧床是常有的事,但却很少住院治疗。那时候,人们基本没有体检意识,倘若身体有所不适,吃点药躺上几天就算了事。后来,记得母亲先后在乡卫生院住过两次后,转入县人民医院。我二舅在县上一家单位当会计,母亲的一切都是他在照看。我去的时候,已得知母亲出院一直住在二舅单位的职工宿舍养病。
印象中,这是我第二次进县城。一进舅舅单位大门,不远处看见他拿着饭碗低头走来,我急忙喊了一声“舅”,他表情凝重,轻声应了一声。他指着身边的大楼说:“我去给你打饭,房子在一楼最西边”。我推门进去,一眼看见躺在床上好久未见的母亲,“妈”,我颤抖着喊到。母亲轻声答应,吃力地坐了起来,头发蓬乱,憔悴的脸庞掠过一丝笑容。母亲有气无力地说:“你毕业了?”,我低头“嗯”了一声。“你舅答应给你找工作,你先回去,把咱屋扫一扫,妈就回来”。和母亲待了不到半小时,我便离开她,坐上回家的班车。当时的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不只是听到了舅舅的承诺,更重要的是母亲的病好了,终于可以回家了。
可谁知,接下来的一幕,却给了二十岁的我当头一棒,令我促手不及。
刚从县城回来第二天晚上,大概八九点,我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知道是母亲回来了,便大步冲了出去。打开门,脑海里浮现出母亲走过来的样子,我大声喊:“妈…”,却没有听见母亲应答。夜色中,在微弱的灯光下,我隐约看见一辆救护车停在门口,父亲和一位医生并排走来;后面,两个医生抬着一副担架。我见状,立刻傻眼了,“哇”的一声嚎啕大哭,“这是咋啦?不是说好了就回来嘛?”。我抬头望着父亲,他一脸无奈,默不作声。我下意识地“扑通”一声就跪下,“医生,求求你,快救救我妈”。我的哭声惊动了左邻右舍,乡亲们默默地忙碌着料理后事。后来,听大人们议论说,母亲不知鼓了多大劲,使出多大毅力,坚持到见她唯一儿子最后一面才肯撒手,这也许就是“回光返照”。
以后的几个月,我度日如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我常常坐在母亲的房间,看着她那安静肃穆的遗像和飘落的花絮,呆若木鸡,脑子一片空白。此后,我却再也没有踏进过校门,放在学校的被褥和木箱子等寄宿用品也无心取回。多少年,多少个夜晚,泪湿衣襟,母亲活生生的样子无数次在我梦里出现,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却怎么也拉不住母亲那双手…
后来,我走上工作岗位,我的大学梦一直在心中燃烧。有孕在身的爱人便成为我复习备考的指导老师,我的学习热情也达到了十二年学生阶段曾未有过的最佳状态,常常是通宵达旦地学习,最终在全省仅有三个名额的情况下,通过成人高考被上海某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录取。也许是因为爱人有了这段她人生最美丽“大肚子”老师的经历,歪打正着地起到胎教作用,以至于后来女儿的学习一直还算比较优秀,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都没有让我们操心太多,这也给我大学梦的缺憾带来些许弥补和慰藉。
岁月蹉跎,往事如风;人到中年,蓦然回首,才发现许多机会在生命里只有一次,错过就永远无法找到。而那丝丝缕缕的疼痛与哀愁只能深藏。于是,少了几许悲伤,几许忧郁;在这百花绽放的日子里,将一切美好的夙愿和对生命的憧憬装入行囊。
搁笔凝思,今日所写,只是把尘封已久的碎片记忆变成粗糙文字,记录曾经的心酸与泪水。只想告诫如今正在读书的孩子:以我为鉴,绝不能不战而败,无果而终。世事难料,我们无法掌握,只有把自己变得最优秀才是正道;不管发生什么,坚守最初的梦想不放弃,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要试一下,拼一把,不要让悔恨,无时无刻地撕扯着自己的心。
作者简介:张卫锋,陕西大荔人,大专文化。大荔县腾飞高考志愿工作室首席咨询师。爱好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