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彤:中医,希望在哪里(二)——诊断的提示

中医,希望在哪里(二)
——诊断的提示
不少相信中医的人,也把“西医诊断,中医治疗”当作很明智的选择,好像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不够科学,没有直观的影像,没有准确的数据,没有权威的报告⋯⋯,对此,我在一次讲演中问大家,什么仪器设备可以检测出人是否生气了?(生气不是小事,能引起各种疾病)。

而中医最简单的诊断,可以完成当代高精尖的科技无法完成的任务。

因为人的感觉是真实的、灵敏的、准确的,而中医的诊断是以患者的感觉为依据,医生捕捉的是患者从精神到身体的全信息,严格来说,是生命的信息。并且将由此而取得的信息,结合天地自然的变化,从而抓住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的病因病机。
当中医诊断也重视血压、血糖、血脂、血氧、尿酸、尿蛋白、激素水平⋯等各项检查指标时,实际上有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一种:放弃中医的诊断
直接针对指标开中药,把中药的作用机理,从纠偏转向治病(实际与西医同样是治指标),这就是干老(干祖望,中医耳鼻喉专家,前年106岁谢世)所批评的“这些人不是中医,而是开中药的大夫。”
另一种:以中医理念为本
以指标为参考,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把检查指标中医化。这尽管不能给中医带来质的飞跃,但却能使中医诊断增添数字和影像的支撑,增加了其可视性和可比性。
望闻问切
尽管检查指标有用,但我不同意把“望闻问切”改为“望闻问切查”。
把“查”并列,是中医根本理念的动摇,必然把中医带进西化的坑里。“查”只是辅助手段而已。二千多年前,中医就已经开始解剖尸体,对人体结构早就有所了解,为什么到后来却放弃了,原因就在于,对于以中医的基本理念的诊断,形体器官的形态只是一个参考。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平心堂曾接诊一位阴道大出血的患者。樊正倫教授通过望闻问切,诊断为宫外孕,马上送到市妇产,查,诊断为腹内肿瘤,转至北,再查,依然确诊为肿瘤,马上手术,切开看,宫外孕,所谓肿瘤不过是一血凝块。这两所三甲权威医院,仪器设备不可谓不精,学术造诣不可谓不深,却不如三个手指头。这不是偶然失误,而是两种医学的差异。
没有对生命整体的、综合的、系统的把握,是西方医学致命的弱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