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功效和作用。
黄芪品种不是一个,黄芪是有两个品种,
不管是蒙古黄芪还是膜荚黄芪,现在取得都是他的根,它呢,中央是黄色的,中间一层是白色的,外层是褐色,体虚松而有孔。
,整个一本伤寒论中没有黄芪的使用的。
但是在金匮要略当中黄芪的使用出现了多次,
那么最大剂量呢,有五两,
在哪个方子呢,金匮要略第14篇黄汗篇里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这里面有个黄汗之为病,里面的这个方子叫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就是黄芪五两
其他比较有名的方子呢,
那么像桂枝加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黄芪建中汤等等,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桂枝加黄芪汤治疗的都是黄汗啊,
他都有一个特点,
大家可以看条文,汗出身体肿或者如有物在皮中状,有皮行感,痒感啊这类
那么黄芪桂枝五物汤呢,它治的是血痹
那么的特点是什么,是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那么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呢,他治治疗的是什么呢
是水肿,出现在第14篇水气病,它的特点是水气在皮肤中
那么黄芪还有一个乌头汤,乌头汤出现在第五篇章,
他的特点是什么呢,它是骨节疼痛
还有一个黄芪建中汤,这个是什么特点
他是诸虚不足,尤其在肌肉无力上
从以上的这些条文总结
都是些什么病呢,不是里病,全是表病。
这个病位呀,都集中在腠理,肌肉,肌腱之间。
这都是表病的概念,这个概念大家一定要有啊
而且这些疾病的特征都有水气停聚三焦水道的病机
这个是仲景给我们的一个使用标准,
但是,要注意这个所谓的水气不一定是水饮的停聚
这个水气的停聚,可以是仅仅就是一个水液的布输和气血的运行出现的异常
当出现这种问题时,就有使用黄芪的机会了
就是三焦之水和气运行障碍的外在表现而已
三焦是什么?三焦是水液和气机出入的通道
所以三焦水气运行的障碍在外则表现,就是肌肤腠理的疾病
这里就是水气表病
也就是说黄芪的真正的作用原理
他就是通过三焦来调和营卫之气
只有在营卫气血的输布运行出现问题的时候
仲景才会使用黄芪
这点理解了就好明白黄芪的使用了
所以我们也知道卫气出下焦,
营气出中焦,
上焦是通过呼吸运动来运行营卫气血一周上下
所以可以这样讲三焦为营卫之本
三焦为营卫的本源,
而脾胃又为三焦之本,
三焦之气出于脾胃,
这就是说营卫气血的生成运行又依赖于
三焦之气,
而三焦之气又有助于脾胃化生气血运行到周身上下
脾胃化生气血反过来也是滋养三焦之气的
所以黄芪是补三焦之气来行营卫之气
是这么推出来的
所以他治的是三焦与三焦之表~肌肉,腠理
并不治脾与三焦之里
也就是说黄芪只治脾之表病,不治脾之本病
它是补三焦之气以行营卫之气的
所以当我们在临床通过症候分析,症候的鉴别诊断
判断得出周身气血的运行障碍
源于三焦之气不足的时候
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黄芪了
假如这个状态是由于脾虚湿盛,难以散精的时候,
这个时候脾本身虚而且湿盛
出现腹泻肢冷的时候
这个时候使用黄芪还对吗,
就不对了
这个时候用的是什么呢
就是白术啊
就是说脾土之气弱一点的时候
是可以用一点黄芪的
一但脾土弱加寒湿,
或胃肠中有燥热
这个热可以实的也可以是虚
又或者出现脾胃精亏
当然也包括我们常说的脾胃阴亏
这个时候要一般要避免使用黄芪了,
有一个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第20条当中是这个桂枝加附子汤
它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为什么出现了发汗遂漏不止这样一个病症
不用这个黄芪而用附子
因为这个时候病人的主要矛盾
是什么呢
主要就是阴寒之气盛
下焦的卫气化生的功能失常,
这个时候用啥呢
要用附子来振奋阳气,促进卫气的化生
所以这个时候不要用补脾药,也不是健脾药
而黄芪是固表药,黄芪是个表药,所以不用
要注意下
还有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地方,我们要搞清楚
就是桂枝汤和黄芪的区别
这两个都是可以调和营卫的
但他们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
这里可能有些人是有一定的混乱的
桂枝汤它所谓的调和营卫之气是通过升降脾胃之气
这个时候要注意这个桂枝汤,
这个病人脾胃之气弱并没有明显的气不足
但是如果他有明显的这个气不足,
这个情况下那就需要补充来源了
那么仲景会选用什么呢
黄芪和饴糖,
饴糖是个什么药,是的甘温补虚药
所以就有了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来补营卫
就好像黄芪桂枝五物汤就是来补营卫来补虚通痹的
这是补虚通痹,这一点呢,我们大家一定要注意啊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水肿这个病
我们大家可能有困惑的地方
金匮要略当中讲到水湿之病不是全面禁止使用黄芪的
但是他的用法有两点需要注意的
第一使用黄芪治疗的水病都是表病,
第二黄芪必须和利水药同用。
所以说黄芪补通三焦之气
我们常黄芪治阳不足阴不利之病,不治阳有余阴不足之病,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