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汉晋时丰城人的发明:火照

经验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语。经验往往带着不确定性,它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带模糊性,尚未形成确切的量化的东西。

丰城烧制陶瓷的历史至少有五千年,在汉代以前是以烧陶为主的。根据丰城的陶土,烧陶的温度可以在850至1150度都能烧成陶。这个温度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有一般的烧制经验就能够掌握。在西汉时期丰城的陶器烧造水平已经很高,已有订制品和普品之分。当然这种水平在全国也有很多地方也可以达到。此时烧陶有足够的经验就可以成功。

火照原物

但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欲望是无穷尽的,在西汉时丰城的陶工们发现和创造了青釉并将之使用到陶坯上,由此开创了洪州窑的青瓷时代。为了烧出漂亮的青瓷,这时的烧造温度提高到了1100度以上,而且在保持陶坯不变形的前提下,温度越高,烧出的青釉越漂亮。但时,此时人们对陶坯的耐温性原理没有完全掌握,烧制温度很容易超过坯胎的软化温度,造成整窑产品的报废。

一方面是人们对追求产品完美度的愿望,另一方面则是面临整窑产品损毁的风险。窑工们夹在冰火两重天中煎熬,只能企求把桩师傅(负责观察窑火的颜色变化而调整柴薪的投放,从而控制窑温的师傅)的经验能掌控适当的火候。

然而柴窑烧制有大多的不确定性,不同的柴薪甚至相同的柴薪部位或大小不同,烧出的火的颜色与温度变化也是不尽相同的,再好的把桩师傅在烧制青瓷的时候,损毁率也要过半。窑工们此时除了企求神灵的保护外也在苦苦的思索着办法,希望上天能给他们一些启示。

随着一次次的重复烧制,聪明的把桩师傅终于从产品的损毁品种和损毁程度上找出了规律:在同一温度下简单单片的产品和结构复杂相互支撑的产品,其变形的快慢和程度是不一样的。经过长期观察他们发现,当简单单片的器物开始软化变形时,其它的产品还没有开始软化变形,如果此时开始减薪适当降温或保持温度不上升的话,既可以获得最好的产品,又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于是窑工们特意的制作一些最为简单的坯片或坯环,或者是从制作好的盘碗上掰下一片,这些东西就是我们现代所称的“火照”。在产品入窑时,火照就竖立的粘放在底座上,安置在窑中观火孔易观察到的地方。当窑温升至一定程度时,窑工们随时都在观察着火照的变化。当火照开始软化向下倾倒时,窑工们可及时减少或停止柴薪的投放,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成品率。

火照的发明和使用,使得洪州窑的窑工,只要有一定的经验,就可以通过减少柴薪的投放,将温度控制在最佳状态。

烧塌软化的器物

火照是洪州窑在汉晋时期的发明,它的使用是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明,不仅使产品的质量得以保证,也不仅仅是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更是人们从主观经验向客观标准过度的升华。这种升华极大的拓宽了人们思维方式,也为洪州窑窑工们为其后的一系列创造发明打下了基础,这也就是洪州窑在两晋时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即使在科学技术昌盛的今天,尽管热电耦温度计能准确的反映窑内的温度,但由于窑内烧制气氛的瞬息万变,火照仍是现代窑工们掌握停减火候的最主要工具,温度计只是起辅助作用。只不过现在的火照是由专门的研究机构研制和生产,改名叫“测温锥”,使用时三个一组,随温度上升依次软化,提供了更为科学的预警时间,但本质上与火照是一样的。

我们丰城人的祖先在汉晋时期就发明了火照,这项技术一直延用至今。这既是丰城人的骄傲,也给了我们鞭策与启迪。亦步亦趋的跟随别人的步伐固然不会出错,但只有敢为人先,创造性的工作,才能让我们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古人已如此,我辈当努力。

(0)

相关推荐

  • “跑男”去过的南风古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至今仍在使用

    最近,新一季的<跑男>频频上热搜.虽然经历了成员大换血,但意料之外,新加入的几名成员,竟然碰撞出了不一样的惊喜.沙溢.郭麒麟.蔡徐坤--有笑点.有人气,赚足了眼球. <跑男>节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对口芒烧的发明

    晋代时期,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许逊(许真君)正在新建的万寿宫练丹修道,并不时在周边地方传道授业,兼以施药驱疫,兴修水利,殊杀恶鲛,在丰城地区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传说.许逊在丰城城里有他的一个弟子甘战,甘战住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印刻划花技术的发明

    考古目前认为陶瓷戳印技术是洪州窑在南朝至隋朝间率先发明的.其实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 如果说洪州窑日用器的印戳法装饰艺术在南朝至隋朝期间首现发明使用的说法成立,那么针对洪州窑整个产品来说,就存在另一个问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狗肉不上席

    狗肉是一款很美味的佳肴,自人们驯养动物起,狗肉就是人们的肉食来源之一.但是看书时总有几个词语会进入眼帘,那就是诸如"狗肉不上席"."狗肉不上桌"之类.这似乎与现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洪州窑匣砵的发明

    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不断的寻找着克服危害的办法,并因势利导,使之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洪州窑在晋代发明匣砵烧装烧就是一个典范. 匣钵的演变(从右至左) 当人们还停留在烧陶时期,一方面烧陶的温度不足以产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支烧器的诞生:二千年前丰城人的智慧

    因为烧制陶器的温度广泛,一般的烧制温度下,陶坯的表面不会釉化,还会有所收缩,所以陶器的烧制相对轻松,不易粘连,陶器的烧成率也比较高. 支烧器的年代变化(从右至左) 青釉在西汉时被发明并被人为施用到坯体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道法自然:点彩的发明

    我们现在倡导学习,而且现在学习的途径日愈丰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祖先一一晋代丰城洪州窑的窑工们当时却因一事烦恼万分,那就是窑汗和窑渣对青瓷器的污染对他们造成的困扰.而这在当时是无处能直接学习到 ...

  • 行走天下 ▏瓷瓦描青万寿宫 寻访江西万寿宫 遥想汉口万寿宫

    11月22日清晨,满载人文武汉团队师友的大巴又出发了.一路赶往江西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全国有记载的一千多座万寿宫的源头.此次江西的汉冶萍寻访交流活动,到了西山就有了寻根的意味. "江西填湖广 ...

  • 万寿宫夜话:冻米糖与洪州窑的渊源

    编者按:作者张华青先生是丰城洪州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在万寿宫(老博物馆)开办"洪州窑专题展"过程中,经常秉烛手谈,撰写了"万寿宫夜话"系列研究文章,本文即是其 ...

  • 万寿宫夜话:漫说万寿宫与洪州窑

    丰城万寿宫作为洪州窑专题展的展馆,似乎乃冥冥之中天意之作.万寿宫供奉的是许逊(239-374).许逊,字敬之,豫章南昌人,东晋道士,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为道教四大天师之一. 许逊幼时聪颖,不喜做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