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絮说我的细爷

今年十月份,夜里9点多,手机响了,是母亲的来电:“细伢儿,你细爷真朝儿(今天)走了,我才从他屋里回来……”

这个结果,我多少知晓一些情况,就并不感到吃惊。今年九月初,我回到故乡小住了几天,听母亲唠叨一些情况。临走前,我买了几箱牛奶,请母亲帮忙,分送给年迈的邻居们,表达一点敬意,其中一份就是给细爷。

母亲说,今年上半年,细爷得病了,送到医院,一检查得了癌症,而且是晚期。儿女们坚持送他治疗,他固执地说,反正要死,何必把钱“用作”(浪费)了?九月初,他还忙着农活,置生死于度外。

更早些时候,听母亲说,细爷的小儿媳妇打电话,招呼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快回来,因为他们的父亲“倒床”了,估计日子不多了。倒床,是老家的说法,指身体快不行了,连自己下地走路的气力都没有了。

书法家李建先生手书《心经》。

母亲说,儿子们送细爷上医院,抓了一些中药。他吃了,身上还是痛,于是他干脆不吃了,趁人不备扔掉了。孩子们花费了一些医疗费,他本人也省吃俭用留了几万元,舍不得用在他认为毫无益处的治疗上……

其间,听母亲说,细爷已经吃不下去什么了,只能喝点汤汤水水。他的胸口肿起来,消不下去。可以猜想,一旦饮食跟不上,病魔会更疯狂的……

细爷,这是故乡的方言。闻一多先生故里,浠水巴河人的话语体系,爷爷叫“爹”,曾祖父叫“老爹”;奶奶叫“婆”,曾祖母叫“老婆”。而单字“爷”是指父辈的兄弟姐妹们,不分男女。

如果是自家亲人,一般按排行来论,依次是大爷,二爷,三爷,依此类推,最小的叫细爷。如果是血缘关系隔开一些的乡亲,则称呼“名字+爷”。比如,我叫邻居王四爹的女儿——“金莲爷”。

细爷同胞兄弟四人,他是最小的,从小“过立”(方言,过继)给细爹当儿子,撑起门户。生父与养父是堂兄弟,关系也不疏。我爹与细爹是三四代之内的堂兄弟,其他就是七八代以上的堂兄弟。两家都是单传,人丁不旺,所以就算“自己屋的”。

据父亲生前讲,我爹是个懦弱的读书人,不善经营生计,虽然说短暂地当过小队记工分的会计,但一生穷困潦倒,孩子病死好几个,全家多半喝粥度日。不过,老先生倒很乐观,自嘲碗中的清粥:“一喝三条浪,一吹九条沟。”

俗话说,穷在大路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嫌贫爱富,不要说外人,连血缘关系最近的细爹,也看不上我爹。听说连我爹胞妹的儿女们,一度只认细爹为“舅爷”,连过年拜年的往来也中断过,真不知道是唱的哪一曲戏?

书法家赵小山题赠的书名《留住乡愁》。


细爹是个有脾气的清瘦老人,又有剃头的手艺,先后娶了两个堂客——蔡婆和刘婆,前者早逝,续弦的刘婆今年90岁了,还健在。

刘婆据说年轻时候会点法术,有点乡间仙姑的手段,能帮人“驱鬼避邪”,还能“盘病”(治病),也会赚些钱财。

我从小不信邪。母亲曾经带回庙里供奉过的苹果、梨子、饼干,我会听话地吃下去。而带回黄纸烧成灰烬的“符”,说喝了对我有好处,在碗中化成“圣水”给我。我却阴阴地端到一边,“哗啦”来个碗底朝天,倒在地上,一滴不剩……

父亲讲过,小时候家里太穷,竟然是将老宅子的楼板锯成小片,成捆成捆地挑到集市上当柴火贱卖。

六十多岁小脚的“老婆”(曾祖母)颤颤巍巍,和爹婆(爷爷奶奶)一起挑。那情形估计最难受的是见证由盛而衰的老婆,她老人家心碎之后,硬化成一块石头,麻木地度日如年,直至郁郁而终……

比父亲小一岁的细爷,童年不愁吃穿,据说他独自在家时,还爬到堂屋大饭桌上唱过楚腔呢。那时,小学一二年级在本塆上识字班,三年级以上要走读到十几里路外的和平小学。细爷按时转到和平上学,而作为同窗的父亲则辍学半年后才去。

往昔浠水农村牵油面的师傅。

父亲说,小学时细爷的作文,老师当作范文念过,真心不错。特别是文中一句“我也不例外”的书面语,父亲记了一辈子,暗暗佩服不已。

后来他们同班同学到初中吧,父亲还是因贫失学,只上半年初中。父亲回忆说,门口一棵多年的老皂荚树,婆狠心卖了换钱交学费,爹还硬要留点买烟钱……

父亲回乡,当过几年民办小学老师,后来转岗当了三十多年大队会计。细爷则当了几十年小队会计,平常话不多,心地善良,做事踏实,大大小小的账目清楚明白,没有人不放心。

细爷生了两个儿子,日子过得本来不错。除了农业收成之外,他家多少年来饲养了几箱土蜜蜂,还有一笔固定的收入。

在我小的时候,记得他家的鸡鸭鹅成群,叽叽喳喳从门口摇摇晃晃到村口的大池塘戏水,天黑之前又自觉地结伴回家,当年也是乡村一景。

不幸的是,细爷的堂客——细婶,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喝了农药,乡亲们抬着担架,匆匆送到和平卫生院。但是错过了抢救时效,撒手而去,大概是一时赌气酿成的悲剧。

那一年,丧偶的细爷也就是40岁左右。人们说,原来爱说爱笑的细爷,从此“喑”(音同阴,少言寡语)了好多。想不到,他的后半生就这样独身生活近三十年。

细爷是典型的孝子,披麻戴孝送走了细爹,又服侍继母刘婆至今。这两年有些痴呆的老婆婆,常常坐在家门口,一遍一遍自怨自艾地说:我么不早点死呀,占了儿孙的寿数。细爷怪她胡说,每天按时给她送饭到手上吃,毫无怨言。

西安大雁塔,由李维先生拍摄。

十一年前,父亲过世的时候,细爷在我家帮忙办理丧事,整天阴沉着脸忙前忙后,迎来送往,点点滴滴细致入微。

那个时候,我才留意到,沉默寡言的细爷,背怎么驼得如此厉害?头部像要和后背凸起的骨头齐平,脸又黑又瘦,一支香烟低头几大口就可以“嗦”(吸)完了。

——按照故乡的规矩,在家停留三天后,细爷就该入殓了,睡在一口黑漆的棺材之中。众人送他到后山的祖坟山上,和他离别几十年的老伴团圆,和他的生父母养父母们团聚……

愿细爷安息,不再有病痛缠身,不再孤单一人!

(0)

相关推荐

  • 【原创】乡愁

    故乡的声音 是母亲呼唤儿子归去的天籁 总在黄昏厅堂青灯明灭时传来 故乡的面容 是母亲夜晚池塘边浣衣的记忆 留在了挥之不去的脑际 洞箫横吹,追溯着童年的梦 洇润的眸子 凝望着远去的双亲背影--

  • 父亲的肩膀 母亲的乳汁

    作家简介:王夏子,湖北松滋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编务总监.<中国报告文学>常务副社长,并担任松滋作协名誉主席,<洈水>杂志顾问.早年毕业于长江大学文学院 ...

  • 我欺骗你,我弄丢你,我忽略你,我伤害你,我逃离你,我确认:我爱你

    从少年到老年,从青丝到华发,从父母之爱到家国之情,从男女之事到故土乡愁,我们兜兜转转,不过是在做同一件事-- Part.1 有个研究生毕业的姑娘,给我来信. 她出生于小镇,父亲是乡村医生,母亲是乡镇教 ...

  • 乡愁是什么

    记忆中的乡愁 是傍晚瓦屋上飘起的炊烟 是夜晚悬挂在空中的山月 是屋侧长满小白花的苦楝树 是夏天树上长鸣的蝉儿 是奶奶纸扇摇曳下的客家童谣 是山岗下的小路 是乡村里的田埂 是田野中的水牛 是父亲犂田的吆 ...

  • 那一缕 乡愁

    古人云:泊舟移相问,或恐是同乡. 终年流漂异地的游子,在遍及全国,走向世界的行旅中,各个不同领域的就业岗位上,总禁不住浓烈的乡恋,不倦的思回,和融入血液.刻进骨子里的的乡情. 不经意间偶遇,公差巴士. ...

  •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文 / 孟祥贺 不知从何时起,几缕淡淡的愁绪开始萦绕在心头脑海,挥之不去,愈思愈浓.或许,这就是乡愁吧.在离开故乡的那一刻,便悄无声息地融进了那颗漂泊的心里,在异乡生根,在异乡 ...

  • 余光中《乡愁》蒙蔽我们几十年,与朱自清相比,不过无病呻吟而已

    余光中老人家凭借一首<乡愁>而被中国人熟悉,一方面是这首作品的标题击中了许多游子的心灵,另一方面是余光中善于煽情,用假惺惺的情感"忽悠"了人们!然而,随着余光中大开杀戒 ...

  • 我们如何做父亲(母亲)

    很幸运, 我们有了儿子, 可是,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做父亲. 三十几年前, 我的一个亲戚家盖房子 喊我们去给他家帮忙 那时我十四五岁 还在初中上学 我们很辛苦的和泥搬砖 请的木匠也是村里的亲戚 他带着他的 ...

  • 留住历史 留住文化 留住乡愁 拍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思考

    住久了胡同四合院是麻木的,忽然有一天我们住的胡同也写满了"拆"字,于是,我本能地拿起相机给这些曾经是我的"邻居们"作最后的留影,未曾想这一脚竟踏进了历史文化的宝 ...

  • 【光明图刊】留住乡愁 让古建筑“延年益寿”

    来源:光明图片2021-04-28 11:16 古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近年来,多地不断加大对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力度,使这些古建筑.古民居重现光彩,留 ...

  • 《留住乡愁的门等村》八桂传统村落古建文化踪影系列之二十九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信息和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它正像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这失去的不仅是可见的形态,更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密码和深藏于 ...

  • 留住乡愁的记忆 ——薛河源头的变迁

    人类逐水而居,因水而兴,大河流域历来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在枣庄市山亭区与滕州市羊庄镇连接地,有一条枣庄境内最大的清水河--薛河.它诞生于史前太古时期造山运动,流淌万年,生生不息,哺育了两岸生灵,孕育 ...

  • 【留住乡愁】方探春/白雪繁花银器美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白雪繁花银器美 作者:方探春 01 银匠是属于冶铸业之类的,与铁匠.铜匠一样,尊太上老君为祖师.吕洞宾也是金银匠的祖师.银匠,不只是打制银饰品,同时也打 ...

  • 【赣雩文艺】作者:宋建勤《留住乡愁》总第897期⑤2021年第103期⑤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留住乡愁 作者:宋建勤(青青草) 乡愁 是一扇墙 一砖一瓦 堆砌着故土的芳香 乡愁 是一捧土 一颗一粒 饱含着思念的份量 乡愁 是一盘磨 转来转去 总朝着家在的方向 乡 ...

  • 留住乡愁的合肥

    ○张克栋手绘水彩画<南薰门>,合肥市档案馆馆藏 ○许有为教授撰写的合肥环城       公园碑记 ○(清)嘉庆八年合肥县傅郭城图 打开合肥市档案局编印的<庐州碑文百篇>,其中& ...

  • 白岩松:留住乡愁而不是想起故乡就发愁

    留住乡愁,而不是想起故乡就发愁 白岩松|文 我先编一个故事,不妨把主人公设定成冯骥才老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机还很值钱,冯老师家不但有电视机,还有很多字画和文物.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冯老师:&q ...

  • 【传统文化】白岩松:留住乡愁,而不是想起故乡就发愁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传统文化] 留住乡愁,而不是想起故乡就发愁 文/白岩松     我先编一个故事,不妨把主人公设定成冯骥才老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机还很值钱,冯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