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小蓟
一、典籍摘要
1、《食疗本草》:"取菜煮食之,除风热。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捣汁半升服之。金疮血不止,挼叶封之。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
2、《本草拾遗》:“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痢”一作'崩),金疮出血,呕吐等,绞取汁温服;并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
3、《分类药性》;“治血淋胀痛,跌打损伤,红崩白带。”
4、《本草图经》:“《本草图经》:"生捣根绞汁服,以止吐血,衄血、下血。”
5、《医学衷中参西录》:“性凉濡润,故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者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即单用亦可奏效。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疼,盖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种种诸效也。”
6、《日华子本草》:“根,治热毒风并胸脯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
7、《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
8、《分类草药性》:“治血淋胀痛,跌打损伤,红崩,白带。”
9、《本草便读》:“破血行瘀,入心肝苦凉无毒;通淋治浊,走太阳分利有功。”
10、《本草新编》:“破血止血甚奇,消肿安崩亦效,去毒亦神,但用于初起之血症,大得奇功,而不能治久伤之血症也。”
11、《本经逢原》:“小蓟根专于破血,不能消肿,有破宿生新之功,吐血血崩之用,但其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破瘀散毒也。”
12、《滇南本草》:“根养精保血,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全疮或血崩。捣汁服之立瘥。作菜食,除风热。夏月烦热不止,取汁服之可解。”
13、《中药大辞典》:“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14、《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止血,降压,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症,高血压,黄疸,肝炎,肾炎。”
15、《中华本草》:“凉血止血;清热消肿。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疽肿毒。”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蒙花苷、芦丁、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乙酸酯、β-谷甾醇、豆甾醇,以及生物碱等。《中国药典》规定:含蒙花苷(C2H2Oa)不得少于0.70%。
2、作用:本品有收缩血管,促进血小板聚集及增高凝血酶活性,抑制纤溶、止血、抑菌、降脂、利胆、利尿、强心、升压、抗肿瘤等作用。
3、临床:治疗疮疡;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及血崩;治疗麻风性鼻衄;治疗传染性肝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