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当避寒

计很多人看到“三伏天当避寒”的题目时,就会有些惊诧:您是不是写错了?三伏天最热,我们最要避暑呀,为什么要强调避寒呢?我说得没错!对于现代人,三伏天养生,最重要的不是避暑,而是避寒!比如炎热时人人都想呆在空调房,吃着冰块,感觉最舒服。却不知毛孔打开时最忌寒凉,寒气外袭,很容易导致感冒、咳嗽、发烧及各种关节炎等病。从自己多年临床来观察,三伏天出现的寒证患者非常多,多与生活中不注意避寒有关。由此说,越是三伏天,越要重视避寒。比如,大汗淋漓时切勿冲凉水澡,天太热时勿贪吃生冷瓜果,不建议喝冰镇啤酒……若不小心受寒,可以赶紧喝生姜红糖水以发汗散寒。也许会有人反驳说,三伏天吃冰棒、雪糕,很凉爽,很舒服。却不知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反而阳气不足,此时再吃冰棒、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朋友,越吃体质越寒。我观察到,今时不少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朋友,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或手脚冰凉,或睡觉也要穿着袜子,对于这样的人群来说,如果能坚持在三伏天不碰冰棒、雪糕或多种冷饮,即有助于在冬天症状自然缓解。当然,如果能在三伏天积极通过服用扶阳类药物或者艾灸等,养阳温阳通阳,那么,就有办法彻底改善其阳虚阴盛体质。 

 中国人普遍有避寒就温的意识和习惯。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也经常下地,当时有些不解:为什么大人们在地里干完活儿之后,休息的时候都不直接坐在地上,而是把铁锹翻过来,坐在弯起的铁锹木把儿上,现在回想起来,自然明白其朴素智慧,其做法为的就是远离地面的寒凉。类似这样的习惯,在古代应该比比皆是。古代屋里的布置很少有直来直去的,都是蜿蜒曲折(比如加屏风),为的也是避免穿堂风。自古民间就知道,女人在月子里不能沾凉水,不能光脚,甚至要忍耐不能洗澡,也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受寒。然现代人则不然,产妇光脚下地的、喝冷饮的并不在少数。现代人夏天吹空调更是家常便饭,似乎不是为了消暑,而是为了考验自己的耐寒能力。空调设定到20度以下甚至16、7度的大有人在。一年四季冰激凌不断,尤其是女孩子,为了追求口腹之欲,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男人们总以为在夏天里喝冰镇啤酒是解暑的好办法,其实,如果稍微懂得些中医的原理就会明白,从长远来看,冰镇啤酒喝的越多身体就越燥热。诸此种种,也就造下了现代人身体寒凉的基础!

 在炎热的夏季,总会使人心浮气躁,随手来一杯冰镇饮料真是一爽到底!而我们知道,能量是守恒的。零度的冰在胃里转化为零度的水,零度的水再转化成37度的水,这个过程消耗体内的热能,必然造成器官功能的下降,从而形成隐患,为痛风、鼻炎、过敏、抑郁、痛经、颈肩痛等疾病的产生埋下祸根。中医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很多在夏天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喘、过敏性鼻炎、感冒、发烧,大多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不仅如此,寒邪还可能累积在身体中,由表入里,慢慢侵犯到经络、关节,导致风湿病、关节炎等,也可能让慢性咳喘到冬天更加严重。夏季,人们往往喜欢少穿一点,特别是那些爱美的女士,穿短裙、短裤的非常多,有的甚至还不惜暴露肩膀、肚子、腰等最容易受寒的部位。然而,无论是呆在室内还是乘坐交通工具,到处都是开得特别低的空调——在中医看来,这些嗖嗖的冷气便属于“虚邪贼风”——容易乘人不备而伤人!当我们在适当运动或受热刺激后,机体会自动以排汗的方式调整平衡,同时可排出内伏的邪气与浊毒。而夏天屋内开着极冷的空调,刚从外面回来,本来汗出溱溱,突然遇冷而欲出的汗反封进体内。如此折腾,最伤身体!传统中医认为:寒邪会伤营血,营血受伤,其害极大,或瘀而成痹,或亏而成损。因此当前夏季,尤其是三伏天养生,最需避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