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百家:儿时高谷来时路
春暖花开时节,应秀市镇邀请,我们一行人前往该镇堑坪村,品味当地的特色美食。一路上都是雨后青山,空濛如洗。想着山里美味,大家的心情也都是有些急切了。
到了村子,我们就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五六人在厨房里忙前忙后,因为需要推出七八道美食,他们一大早就开始动手,在材料的准备、加工等各个环节上,已经花了不少的时间。我在饮食文化上实在是没有研究,对于笋包子、清蒸鲈鱼这些复杂的精品菜,不敢去想象那些个繁复的工序。但令人欣慰的是,我居然看到了高谷,黄澄澄地盛了一脸盆,一股熟悉的香气飘来,我却是恍若入梦。
高谷是丰城人对锅巴的俗称,这东西对我们这些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可真是太熟悉了。小时候家里兄弟姊妹多,也没有电饭锅,都是烧煤的大锅大灶,煮起饭来,一个大锅盖下云蒸雾绕,景象很是壮观,但米饭要煮得恰到好处,却是十分不易,大多时候都会出现饭生饭焦的现象。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留给我们小孩子一道绝味的美食——高谷。
在当年我国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百姓生活,物质极度匮乏,小孩子能吃饭就相当不易,更别说其他零嘴,高谷就成了我们最美味的东西了。大人把锅里的米饭盛得干干净净了,锅底便留下了一圈焦黄的饭粒,技术好的人家,可以把它完整地揭下来,有一个完整的锅底形状。但我们从来不考虑它是否美观,而是沉醉于那一种焦香的滋味,当然也耐嚼易饱。遇上条件好的家庭,主妇就会再倒进一勺猪油,稍稍洒上一些盐粒,往灶洞里小添一把火,整个家里都要香喷喷了,这个时候,高谷就可以很容易地从锅底揭出来了,不但形状完整,高谷由于吃进了油,变得透亮的,最重要的是,它更脆更香了,放进嘴里咔吱咔吱,一下就碎成粉,咽下肚里还齿留余香。吃上一块高谷,儿时的记忆就留下了一种醇香的味道。
现在我们每家都配套着电饭锅,米与适量的水倒进锅,把电一插,就只需等着吃了。工业化的生活方式,让儿时美食变成了一种奢求,偶尔锅底残了一点高谷,妻是绝不会让你吃的,水龙头打开,一下就冲掉了你的企图。这东西致癌,吃了对身体不好,严肃的说词之下,我只能望锅兴叹。现在儿时美味摆在面前,让我有一种惊喜也多了一份感动。
回家的道路年久失修,我们在车里摇摇晃晃的,犹如人到中年的我们所走过的岁月。我们历经的痛苦与欢乐、梦想与泪水,都交织在这条岁月之流里了。但在所有经历中,一定会有一种感动留在你的记忆里,那便是人生的真义与出世的初衷。犹如那一片片焦黄的高谷,有一点点质朴,有一点点纯粹,这就是人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