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人如何快速建立客户信任,使成交率提升50%?
做保险销售难免遭遇客户拒绝。
很多人被客户拒绝之后就会失去信心, 但赢得客户成交,则能鼓舞自己继续在这个行业走下去。
在展业中, 从业人员该如何做才能提高成交率呢?
我们整理出9个有利于提高成交率的技巧,由于篇幅有限,将分为三个篇章分享给大家。
今天分享的3个技巧是“充分了解客户”、“参照物对比”、“找准客户内心的保费预算”,希望你有所收获。
技巧一
充分了解客户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保险业中,从业人员只有充分了解客户,才能找准切入点,依据客户的需求做出合理的规划, 成交的几率才会大大提高。
绩优高手邱女士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从业人员A通过客户B认识了C,在没有充分了解C的家庭和财务状况之前,就着急地为C提供了一份保额只有20万元的保单规划。
而事实上,20万元的保额于C的家庭而言是非常不匹配的,但C看在B的面子上还是购买了这份保单。
A内心沾沾自喜,但其实他已失去了为C的家庭做全面保障规划的机会。
邱女士认为,A没有充分了解C的家庭财务情况,也就不能提供匹配C身价的保障规划,就会被C认为是不够专业的人。
因此虽然A获得一次成交,但也失去了后续加保的机会。
那么,如何做到充分了解客户呢?
有三种方法:
方法一,从转介绍人处获得信息。
如果是转介绍客户,那在索要转介绍之后,要有针对性地收集到相关信息,来帮助自己更真实地判断出接近转介绍客户需求的保障缺口。
也就是说,当客户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从业人员时,从业人员要及时问清楚转介绍客户的情况。
包括家庭结构、大概收入、兴趣爱好等,这样获知的信息越多,后续的拜访就越顺利。
比如,李小姐为从业人员小林介绍了朋友小王,这时小林就应问李小姐关于小王的情况。
如李小姐说小王刚生二胎,那么在面谈时,小林就可以从养育孩子的话题谈起,了解小王日常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再谈及一家四口的保障和孩子的教育金。
方法二,在日常交流中收集客户信息。
无论是哪一个渠道的客户,在日常交往中,交谈的话题一定不只是保险。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和客户的闲聊中获取客户的信息,记录下来,为后续切入保险话题做准备。
比如从业人员D在拜访客户E时,E说:“今年我有两位同学都患了重病,我也挺感慨的,现在到这个年龄了,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生病。”
从E的这番话中,D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 短时间内,E身边有两人患重病,那么E此时的保险观念是比较容易打通的;
② E担忧自己的健康状况。
这样在日常交流中收集客户的信息,再串联起来,对客户了解就会越来越充分。
方法三,直接和客户做情况调查表。
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RFC)课程中的专业展业流程,第一个环节就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客户资料。
这个过程中,从业人员必须先承诺客户,所收集的资料仅用于做规划,遵守保密协议,这样才能取得客户信任,获得更真实的客户资料。
客户提供的家庭结构、家庭财务状况等数据越真实,所做出来的规划就会越接近于客户的实际需求。
过程中从业人员所呈现的专业程度,会影响客户对资料收集这个环节的重视程度,越专业,他们越愿意说出真实的情况。
有绩优高手还谈到,收集客户信息也可以多次进行,但多次进行一定要多次询问,因为客户每一次的说法可能都不太一样。
从业人员问的次数越多,得到的信息就越真实。
技巧二
参照物对比
当人们对保险还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在谈保险方案时总是比较犹豫。
担心从业人员为自己规划的保障并不是最合适的,有的还会认为从业人员只是为了销售产品。
这个时候,从业人员可以给客户一个参照物进行对比,分享一些家庭情况与他相似的案例,且所分享的案例最好是客户朋友的案例,那样就更有说服力。
有这样一个案例 :佟总监拜访了杨小姐的转介绍客户陈小姐。
当时,佟总监借用杨小姐的话题拉近了和陈小姐的关系,表示她将像为杨小姐规划一样,为陈小姐规划适合她孩子的保障(陈小姐表示自己已购买过商业保险)。
这一做法,让陈小姐对佟总监的好感度进一步上升。
在了解陈小姐的家庭收入状况之后,陈小姐想要购买一份和杨小姐一样的保险。
但佟总监用自己的专业耐心地做出说明 :
“杨小姐的保障是符合她家庭的保障,为您规划的情况,一定要符合您的家庭情况,您说是吗?
我认为这样的规划会更好一些,降低一点保费,减轻未来的保费压力,让孩子能一直拥有这个保障。”
陈小姐很乐意就接受了。
除了有杨小姐的案例作为参照,陈小姐也感受到佟总监的专业,对她的信任度就有所提升,成交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其中,要做到给客户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从业人员需对所有客户的资料进行详细归档。
这样一来,一方面能提供准客户熟悉的、情况相似的客户方案;
另一方面能在客户档案中找到匹配度最高的方案,提高可信度。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给客户提供一个参照物,不是把参照案例的资料全盘托出,仍需注意保护客户的隐私。
技巧三
找准客户内心的保费预算
客户的要求很明确,也满意从业人员提供的方案,却在成交环节因为保费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最后不了了之。
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
因此,在为客户做保障规划之前, 就要先了解客户内心的保费预算是多少,并和客户解释清楚,在客户预算的范围内,为客户所做的规划才是合理的。
一般来说,可以用试探的方式了解客户内心的保费预算,比如问:“ 我们用10%~15%的年收入, 来换取年收入5倍的保额,您看合适吗?”
也可以直接问客户:“您觉得保费多少是您比较能接受的?”在客户给出预算之后,从业人员要判断客户的预算是否合理。
通常来说,合理的保费范围在年收入的10%~15%之间。
如果客户预算比较高,要考虑客户是否有持续支付保费的能力,是否应该适当降 低;
如果客户的预算比较少,可以和客户说明,保险产品的费率是固定的,保费和保额成正比,保费预算降低只能暂时规划部分保额,不能满足全部需求,给未来加保预留空间。
比如,客户J第一次给出的保费预算是3万元,随后从业人员M按照3万元的保费预算做了规划,J 对这份规划也很满意。
在准备签单时,J提出因为孩子留学的费用比较高,暂时无法承担这份规划的保费,希望可以降低1/3。
M跟客户说:“没有问题,我们把保费降低1/3,保额也降低1/3,以后再补充,您看可以吗?”
虽然保费降低,保额也跟着降低,但并不妨碍客户对这份保障规划的满意度。
因为前期的沟通中,客户已经对此有所了解,也就接受了以同比例下降的方式,成交保单,获得部分保障。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只有真正按照客户内心的保费预算做规划和调整,才能获得成交。
在不了解客户内心的保费预算时就给客户做保障规划,容易导致保费过低,保额不能满足客户的情况;
也可能出现保费过高,无法成交,也没有做好说明,导致客户对保单规划不满意,进而对从业人员也降低了信任度,无法成交保单。
点击关注【前瞻保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