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应如何正确处理?这篇文章帮你查漏补缺!
上肢
脉搏
腕关节处的桡动脉搏动
腕关节处的尺动脉搏动
感觉功能
食指的正中神经功能
食指的尺神经功能
拇指的桡神经功能
下肢
脉搏
内踝处胫后动脉的搏动
足背胫前动脉的搏动
是否触及腓动脉的搏动
感觉功能
内踝处隐神经的功能
足背腓浅神经的功能
第一足趾腓深神经的功能
足外侧缘腓肠神经的功能
足底胫神经的功能
筋膜间隙综合征
下肢开放性骨折横截面。显示筋膜和神经血管结构。
临床体征
疼痛程度与伤情不符合
被动牵拉痛
大踇趾伸直牵拉痛(踇长伸肌腱)反映前筋膜室的问题
大踇趾屈曲牵拉痛(踇长屈肌)反映后方深筋膜室的问题
踝关节牵拉痛(腓骨肌)反映外侧筋膜室的问题
踝关节背屈牵拉痛(腓肠肌)反映后方浅筋膜室的问题
肿胀
预示可能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
感觉异常、麻痹和无脉
晚期出现,预示着周围组织进行性损伤。
间室压力测定(ICP)--最常用的辅助检查
通常采用针式压力计或连续测压计测量前筋膜室的压力。测量骨折处5cm以内的筋膜间室压。正常的筋膜间室压为10mmHg,当筋膜室内压和舒张压的差值<30 mmHg时,预示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 ICP测量主要包括经典的 Whiteside法及电子测压法 Whiteside法:操作繁琐,使用不便 电子测压法:价格较贵,不易普及 ICP并不能作为筋膜切开的“金标准” Janzing:ICP结果并不能准确的指导治疗,单纯依靠ICP结果来決定是否行筋膜切开将造成过度医疗。当临床症状明显时,可不必常规行ICP检查;症状不明显但怀疑可能发生时,ICP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对于意识障碍或不能配合查体的患者应行ICP检查;持续ICP监测与提高警惕相比,并不能使患者获益更多。
保守治疗
1.松开石及绷带
2.消肿脱水药物
3.抬高患肢
时机:8小时内
切开指针应放宽,釆取激进的态度
一个筋膜间隙压力増高也需要打开全部筋膜间隙
充分减压:切口应足够长(膝-踝)禁忌局部切开及皮下腱膜切断
推荐釆用双切口:已经存在戓怀疑胫前动脉损伤时可采用单切口,腓骨切除因损伤较大,一般不采用
内侧切口:胫骨内侧缘的内侧1-2cm 减压浅后室及深后室
外侧切口:胫骨外侧缘的外侧2cm减压前室及外侧室
开放性骨折的分型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治疗时机
创面冲洗
彻底清创是治疗成功的前提。 清创要由浅入深或由外向内依次逐步进行(从皮肤、脂肪到肌肉和骨骼) 合理使用止血带(尽量避免,需要止血或良好的手术视野时使用) 对清创效果存在质疑时应二期、三期清创(不应盲目追求早起闭合伤口) 任何情况下都应放置引流
活力判断:边缘出血征 有软组织附着且有出血的骨块可保留 尽量保留骨膜
坏死肌肉是细菌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 坏死肌肉→厌氧菌感染↑ 清创原则“有疑问,清除掉” 注意探查肌肉的深部情况:警惕肌肉表面有活力而深部大量坏死以及(解剖与机制) 活力的判断,依照“4C”原则:张力( consistenc)、颜色( color)结( contractilityリ、出血状态( capacity to bleed)
清创的重要环节应足量:Ⅰ型3L,Ⅱ型6L,Ⅲ型9L
动力冲洗系统低档或中档(<14psi):增加压力可去除更多的碎和细感但压力过高将对骨及软组织产生破环作用,延迟骨折取合并増加感染风险。
BAPRAS/BOA指南中的标准治疗方法推荐使用低压生理盐水冲洗开放性骨折的创面。足量生理盐水,低压力,多次冲洗是促进伤口合及预防感染的最佳方式。
全身和局部抗生素的应用
骨折固定
牢固固定(不推荐牵引、石膏)
考虑二次手术需要(跨越固定)
外固定架→内固定(需要注意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条件:①无针道感染②良好的软组织覆盖 时机:文献报道:间隔5-14天相对安全,Nayagam推荐7天 注意:加强针道护理
骨移植及骨搬运
骨移植时机:
无皮瓣修复:①伤后12周内;②伤口闭合后至少2周
行皮瓣修复:皮瓣稳定(一般6周)
伤口闭合
清创后不闭合仿口,待仿口“干净”后闭合 有效预防厌氧菌及破伤风感染 部分文献认为早期闭合伤口增加感染率 Sanders:多次、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可有效降低染率 AO治疗原则2版成人骨折6版仍倾向于延迟闭合
Levin:初次清创后立即闭合
Osterman:伤后7天内闭合
Henley:伤后72小时内
其他观点:伤后24小时内、伤后5天内、伤口10天内、等
早期与延迟为相对的概念,仅代表了学者们倾向的方案
基本原则:早期闭合伤口,将开放转化为闭合
皮肤缺损清创后:立即植皮
清创延迟、水沟污泥污染及农田伤:敞开一观察一闭合(7天内)
软组织损伤重皮肤缺损明显:皮修复(尽可能7天内)
存在质疑时:“如有任何疑问,则敞开伤口”
结合伤口及全身情况,医生经验,医院条件综合考虑
真空辅助闭合技术VAC或局部负压封闭吸引装置(TNP)目前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2009年Stnald等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在治疗开放性骨折中,TNP的治疗效果优于纱布敷料,能够显著降低后续感染的发生率。TNP降低创面感染风险的机制是:能够去除创面的渗出液,改善血液循环,并且能够有效地闭合创面,起到保护的作用。2016年英国NICE指南建议:对于开放性骨折,清创后可行TNP治疗直至创面闭合。然而,当开放性骨折得到稳定固定后,TNP无法对创面进行完全覆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