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跑圈 x HOKA共同发布《2021后疫情时代中国跑者图鉴》,附解读

发掘力量最深处,点击关注

On Running

时代在变化,跑者的属性也在演化,大数据有意思。

揭秘后疫情时代的中国跑者画像! 很都是我们没想到的。
7月9日,专业跑鞋品牌HOKA ONE ONE在上海举办《享受跑步,后疫情时代中国跑者N个发现》圆桌分享会。悦跑圈副总裁朱春明、跑野大爆炸创始人孙瑞一、英雄联盟赛事官方主持余霜、知名跑步UP主子章老师、A&PT运动与物理健康中心技术总监曹萌以及HOKA精英运动员运艳桥、宋璇出席现场分享,与各位跑圈老炮、跑步萌新共同聊了聊当下中国跑步文化以及跑者们的切实需求。
此外,权威跑步运动数据与服务平台悦跑圈APP联合HOKA还共同发布了《2021后疫情时代中国跑者图鉴》,揭秘中国跑者的N个发现!
(圆桌分享会嘉宾)
此次研究表明,疫情促使国内跑步文化迅速发展,超过65%的人因为健康与减肥开始跑步,而00后跑者数量更是翻番。受伤依旧是跑者过不去的坎,近70%的跑者在过去一年中都遭受过伤病的困扰,但仅7%的跑者会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做为跑步重要装备之一的跑鞋,其缓震和舒适的功能是跑者在选购过程中最看重的因素,超过82%的跑者认为选择正确的跑鞋能够减少伤痛发生的几率,脚感舒适、缓冲保护以及价格是大家在选购跑鞋时最看重的三大因素。
(分享会线上直播让更多网友参与)
下面给出《2021后疫情时代中国跑者图鉴》的详细内容及黑跑的解读:
黑跑解读:
00后群体乍听是新生代的代名词,细细想来,2000年出生的人已经22岁了,2009年的人13岁,正是覆盖了初中、高中的主流人群。这几年国家强调中学生体育教育,中考更是加大了体育分数权重。跑步在学生群体中突飞猛进,和中考体测关系密切。另外,跑步在年轻群体中得到重视,和学生群体的压力也不无关系。跑步在强身健体、缓解压力、提升智力上都有巨大作用,年轻人多方面竞争,跑步恰逢其时。
70后、80后、90后人群,涵盖大学到社会中流砥柱的一部分人,跑步的数量减少,也可以看出,疫情没有带来更多新鲜血液涌入,反倒是一部分人因为经济环境而放弃跑步去为生活奔波。而且2020年各种跑步比赛停滞,作为最核心的中年参赛人群,也有部分流失。跑的一直在跑,不跑的还缺少一个机会去触发。
60后基本靠近退休人群,保持相对稳定。
黑跑解读:
2020年的疫情冲击,多数行业都受到影响。跑步在缓解压力、励志上的价值,也逐步渗透到不同等级的城市中。早就有历史证明,跑步热潮,常发生在社会遇到较大冲击时期,人们总是用长跑来抚慰心灵。如果依然有斗志,拒绝躺平,跑步会是一个有效手段。从这点上看,小镇青年也逐步接受了这种在艰苦时期用跑步来重会正轨的方式。
黑跑解读:
这点毋庸多言,跑过的人都懂。大数据也再一次证明,跑了就有收获,跑完绝不会后悔。
黑跑解读:
一个行业要发展,一定是多元和包容的。就像原始森林生态要远远好于单一物种的生存能力,也更加繁盛。这个数据是跑步在国内发展繁荣的一个证明。只有越来越多的新人加入,越来越多的跑步方式被认可,跑步才能更加接近它的本质。跑步的竞技属性只是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如果考虑到跑步文化的多样性,那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黑跑解读:
虽然疫情让比赛减少,但跑者的热情却没有被熄灭,并且因为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参赛,反倒有时间和精力“按照计划去训练”。磨刀不误砍柴工,缺少比赛促进了认真备战,赛场成绩提高也是情理之中。另外,这几年碳板跑鞋等科技进步,也从装备加成上提高了跑者的战斗力。科学训练和分散在各地的跑步组织,也有了更多的集体训练机会。“没比赛就约跑”不知不觉训练量就上来了,成绩也会好。
黑跑解读:
我觉得这点比赛减少有关,为了维持热情,缺少比赛的情况下,各大跑步组织分担了马拉松比赛的职能。跑团会用各种理由来召集跑步,甚至也会组织小规模的竞技。另外,线上跑步比赛作为一种常态,更加容易参与、更小的负担,成为大众跑者的“跑步动力替代品”。
黑跑解读:
单次不超过5公里,我认为很大一部分人群是新人,刚开始要循序渐进,从短距离开始。还有一大部分是中学生(如第一条分析数据),因为中考体育测1000米,也就是前面提到的00后人群,可能还是跑短距离的居多。
马拉松毕竟要经过长期艰苦训练才能获得,实际上,常年跑马拉松的人群比例,即使跑步爆发增长阶段,绝对数量依然不多。疫情后马拉松比赛减少,没有确定目标,平时也很难去跑长距离。
不过,40%人群单次不超过5公里,也让我隐隐的担忧,因为公认的5公里以上才是“长跑的门槛”,5公里以上才能开启“内啡肽大量分泌、神清气爽并且期待下一次”的正向循环。跑步不超过5公里的人,很多人都难以享受跑步,而是忍受跑步,后续可以预见,要么升级长距离跑者,要么退出。几十年如一日跑5公里以下的人,几乎见不到。
黑跑解读:
线上赛成为无赛可比时的替代品,有这个时代阶段性意义。这就跟疫情严重时期上网课暂时替代线下教学一样。后疫情时代,只要比赛数量跟不上,线上赛依然大有作为。
黑跑解读:
这点很好理解,互联网时代生活的人,生活轨迹几乎都要记录在网上、朋友圈上,这种需要认同和及时反馈的需求,是整个时代的习惯,不仅仅是跑步。
晒跑步,也正是跑者证明自己身份的方式,现代人社交,是否有共同话题,朋友圈翻一翻也就有个大概了。
黑跑解读:
受伤是永恒的话题,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我们的邻居日本每年也都会有大量的人群受伤,我在2016年参加东京马拉松研讨会的时候,当时日本田协给出的数据报告是“日本跑者一年之内受伤达到了78%,其中最重要原因是'训练过量’和'训练不足而比赛时太拼’”。我们其实是类似的。
跑步是一项知行合一的运动,过不过量?靠的都是感觉试错,而后才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坚持还是放弃,拼一拼还是稳一稳都只能事后判断。所谓训练的尺度,就是在受伤与不受伤之间反复试探。
黑跑解读: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各有各的不幸。同理,靠谱的跑友都是相似的,不靠谱的则各有各的问题。五花八门的伤病情况,其实正是跑步行业趋于成熟的标志。
受伤后不就诊不寻求专业机构帮助,这个问题主要是意识问题,不是没有钱花费在康复或者预防上,而是不想不愿。多数人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更愿意去按摩,那也挺贵呢。
因为跑步受伤多数会自愈,只不过慢一点儿,具有社会级拖延症的当今大众,忙不完的事儿,也就很难舍得花时间去康复机构。康复机构的水平往往是要“试过才知道”,悖论就是,不会有人频繁受伤、频繁就诊,跑者对康复机构的水平及认证规范往往都一头雾水,还需要更多宣传。
黑跑解读:
这与上一条相互印证,因为不去康复,多数伤病也能好,所以“花钱买效率、花钱买专业”的感觉都很不明显。这组数据其实真挺可怜的,1000块买跑鞋很平常,1000块花在伤病康复上却难上加难。跑者目前在购买服务上,还很初级。
黑跑解读:
这条与购买伤病康复一样,购买专业训练计划等服务,跑者还处于非常非常初级阶段。
目前常用的模式不是“私人订制”,而是“套用某个训练计划”。实际上,真正好的训练计划一定是“因材施教+过程管理”的。
黑跑解读:
跑步装备首先是鞋子,这点已成共识。其他装备的比例,其实是可以看出中国跑者的专业度及行为偏好的。在跑步发达国家,跑步袜、跑步眼镜等也是装备支出的大头。户外跑步戴墨镜几乎是共识,但我们跑者的习惯里还是可有可无状态。
黑跑解读:
超过50%的跑者一年买鞋开销超过1000元,看上去是个不错的成绩,不过如果细想,跑鞋的寿命一般在800公里,常年跑者,一年至少需要两双,跑量大的需要更多,这个数据也显示了跑者的装备需求潜力。
黑跑解读:
缓冲和舒适基本上是中低速跑者最看重的性能指标。随着速度提高,对重量、回弹等会有更高要求。而从跑步文化角度讲,更多的个性需求也是跑步行业健康发展的信号。
这次悦跑圈与HOKA ONE ONE联合举办的《享受跑步,后疫情时代中国跑者N个发现》圆桌分享会。各位嘉宾也分享了诸多自己的故事,也就网友们的问题做了生动细致的回答。
这份报告,数据很值得细细研究,HOKA ONE ONE最近也新品上市。作为厚底鞋的“鼻祖”,HOKA拥有超强的缓震系统,而全新一代Clifton 8 平衡了跑鞋的轻量缓震和支撑性能,符合当下中国跑者对于跑鞋的专业需求。HOKA不仅致力于专业的跑鞋研发,同时也将关注更多跑友的切实需求,带给大家更好的跑步体验。
感谢悦跑圈和HOKA联合发布的这份报告,我们对未来的方向也有了更多全局感受。

(图片及数据来自悦跑圈)

黑跑黑话

“跑步是一件可以融入到生活中的重要不紧急的小事。”

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

相关文章:

写给初学者的跑步锦囊

跑步的七个境界

请少侠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