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罕见西汉账簿上的书体,相当有个性

一份特殊的西汉账簿

——松柏村的簿籍木牍

■陈松长

在秦汉简牍中,发现的簿籍类文献已经很多,如里耶秦简中的“作徒簿”,西北汉简中的“永元兵物簿”、连云港尹湾汉墓中出土的“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等都是簿籍类简牍中很著名的代表件。

这里所介绍的这件西汉账簿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其所记的对象比较罕见,且其书写水准也很有个性特征。

南郡免老、新傅簿

大家知道,“簿籍”是秦汉时期用于行政管理和经济活动中的一种专用文书,相当于现今各级行政公务中的账簿和名册。李均明先生曾指出:“簿和籍的体式有许多共同之处(早期两者混用),故可归于一大类。但簿和籍的主要侧重点有所区别:簿通常以人或钱物的数量为主项,而籍则大多以人或钱物自身为主项,数量为辅。”

简单点说,簿就是账簿,籍就是名籍,如吏名籍、卒名籍、廪名籍、食名籍之类,但两者又多有对应关系,故相应的名籍与账簿常常同卷归档,如《居延汉简释文合校》中就有“廪亭别名籍、出入簿”,将“名籍”和“出入簿”归在一起。

汉 《居延汉简》

松柏村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2004年,村民在清理池塘淤泥时发现了一座古墓,经荆州市博物馆考古人员的考古发掘,出土了57块有字的木牍,其中双面书写的有26块,这枚簿籍木牍就是这26块中的一块,其编号为35,木牍长23.3cm,宽5cm,一面分四栏书写,一面分两栏书写,分别记录了南郡各所属县的“免老”“新傅”和“罢癃”的人数情况。

所谓“免老”,是秦汉时期徭役制度的一种规定,即年届60而免除课税徭役的老人。

“新傅”,即到了傅籍年龄后登记入籍的新丁,

“罢癃”,是秦汉时期对老病残疾和成年之后身材矮小人员的一个专称。

由此可知,这块木牍就是对这三种人的登记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类人的登记还是有区别的。例如,有关“免老”“新傅”的登记就仅直接记录人数而已,如“江陵免老五百卅八人”“江陵新傅二百五十五人”。可“罢癃”的记录就多有一项纪录,如“江陵罢癃三百六十三人,其三百一十六人可事”。也就是说,虽然同样是“罢癃”之人,但简文中还特别注明其中大部分还可以安排劳役。由此可见,西汉初年对劳力的统计是何等的细密。这块木牍所记的内容还是汉代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资料,因为木牍上详细记录了汉代初期南郡所辖的县和侯国的名称。

南郡罢癃簿

从木牍可知,南郡下属的县分别有巫、秭归、夷道、夷陵、醴阳、潺陵、州陵、沙羡、安陆、宜城、临沮、显陵、江陵13县,侯国有襄平侯中庐、邔侯国、便侯国、轪侯国四个侯国。这些记载,不仅使我们能清楚地知晓汉初的南郡所辖的县和侯国的名称和数量,同时,由此我们也可知道,长沙马王堆二号汉墓墓主轪侯的封邑就为南郡所辖,而不是在长沙国的范围之内。

这块木牍的书体特征相当有个性,木牍上尽管相同的字特别多,但书写者似乎并不太在意地去作特别处理,而是顺其自然地信笔书写,且整体上并不显得单调重复,而是整齐有序,自成章法。

南郡罢癃簿局部

书写者对笔画线条的控制也很有水准,如其横画,多是方起尖收,线条平直,劲道十足,诸如“三”“廿”“老”等字中的横画,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同时,作为调剂,也有圆起尖收的横画,如“五”“六”“七”“百”等字中的横画,多圆起而拉得很长,有一种舒展的态势,与方起尖收、相对比较短促有劲的横画形成照应,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单调和重复。

其竖画大致分两种形态,一种是比较长的竖笔,多圆起尖收,如“轪”字左边的竖笔,“陵”字左侧的竖笔等大致都是这一类,显得比较圆润飘逸;另一种则是多以短竖为代表,尖起方收,且向左下斜倾出笔,有一种刀斫斧劈的力道和方劲的气势,如“新”字的最后一笔,“中”“平”等字的竖笔,都是这种笔道,劲道十足。

南郡罢癃簿单字

此外,其捺画的夸张也很有特征,如“人”“陵”“夷”等字中的捺画,下拉时加粗加重后挑出,这种笔致,完全是商周金文以来就很有装饰性的肥笔的演绎,而“免”字中的竖弯钩笔法,则一改斜拉的笔法,在较细的竖画下行后,直接将笔下压,形成很粗很重的肥笔,然后向上出锋,形成与标准捺画相近似的平行肥笔,有一种特别鲜明的装饰趣味。

供稿:2020《书法报》第7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