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为何实行海禁政策?
大明朱重八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担心对手利用海上力量攻击自己,于是刚当上皇帝就实行海禁政策。之后,永乐大帝打败侄子夺得皇位,为了宣扬自己统治下的大明如何的繁荣富强,更为了趁机寻找逃到南洋的侄儿永绝后患,大胆的派遣三宝太监七下南洋。为了让南洋那些土著感谢自己,大明送出去很多的金银珠宝、凉薄绸缎,然后带回来几只长颈鹿、孔雀、大象等奇珍异兽。西方列强的船队是空船出去满船而归,而郑和太监的船队是满船出去空船而归。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无耻行为除了让大明损失大量的财物,严重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之外毫无意义。最终永乐大帝之后的皇帝继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下南洋的政策,一个大胆的官员直接跑到皇家图书馆把郑和下南洋的航海资料偷出来一把火烧了。郑和下南洋的政策和隋炀帝为了彰显国威显摆富裕用丝绸把洛阳沿街的树木全部包裹一样,完全是劳民伤财的蠢招。从明朝中叶开始,大明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但不容许沿海居民发展海外贸易,而且连打渔为生都不容许,可怜的沿海居民只得被迫在靠近大海的盐碱地中种植为生,最终不堪生活压力的沿海居民联合日本浪人组成倭寇,侵扰大明东南沿海数十年。教科书上说倭寇是以日本浪人为主、中国海盗参加的侵略势力,其实错了,他们不是什么倭寇,而是沿海居民为了生存反抗大明海禁政策的武装起义。他们绝大多数是中国渔民,但战斗力最强的是日本浪人。倭寇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段奇迹,他们以数百人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路侵袭,把大明沿途守军打的溃不成军、望风而逃。当时各地都有驻军,特别是南京地区,做为朱重八登基之地驻军就有20万人。大明几十万军队愣是彻底歼灭不了数百人流窜作案的倭寇,这和大清时期上百万军队被英国数百人打的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一样,直到戚继光用当地渔民练兵才彻底歼灭这伙流寇。倭寇流窜袭扰数十年,杀掠数千公里,杀死大明军民数十万,这一切都来源于大明错误的海禁政策,和隋炀帝三次派军征讨高丽造成数十万士卒死亡,士卒为了不去辽东地区送死发动兵变,这都属于自食恶果的历史案列。
大清康熙帝派遣姚启圣和施琅率军攻打盘踞台湾、澎湖等岛屿的郑氏家族,为了配合战争需要将沿海居民内迁300里,片帆不得入海,一时间海禁政策导致哀嚎遍野,百姓苦不堪言。很多生计被斩断的沿海居民和海盗暗通款曲,向他们提供大清的军事情报,帮助他们袭击大清水师。
那么问题来了,明清时期为何实行海禁政策?
一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已经走向穷途末路,唐宋时期大气包容的对外关系被闭关自守的政策所取代。明清时期的统治者眼中已经没有国家利益,只有家族的私人利益,他们担心发展对外贸易会让沿海居民增加对海外的了解和关系,得到外部势力的支持和资助,从而威胁自己的统治。
二是为了和沿海居民争夺利益。唐宋元时期为何海外贸易极其发达,就是因为他会带来丰厚的利润,百姓和商人获利,政府抽取税收也跟着获利。明清统治者也看到海外贸易利润诱人,但他们恶心的是不容许百姓和商人获利,要把所有的利润都送到自己的腰包,他们实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打击百姓和商人,只容许有皇家背景的官僚机构发展海外贸易,百姓和商人如果胆敢私自和海外联系,一律按照走私罪名判刑或者处死。英国为何能够成为日不落帝国,一是因为英国统治者和唐宋元时期的统治者一样大气包容、眼光长远,鼓励和支持民间发展对外贸易,自己也跟着分得一杯羹;二是资本主义制度开放包容,同样一件物品,国家从外国带进来就是进口,私人带进来也是进口,根本不存在走私一说,更不存在只容许有皇家背景的企业有进口许可,他们把国外物美价廉的商品高价在国内销售,皇室成员极其走狗无才无德却可以坐享其成,而其他百姓和商人根本无法搞到这种许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巨额的财富落到垃圾的手里,一旦铤而走险就被以走私罪论处,大英帝国才做到了物质上的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