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生命中的两个女人

我读《红与黑》很多遍,至今不敢讲自己真正读懂了这本书,最近我又将此书读了一遍,似乎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同时也有了更多的困惑。

将来若有机会,我可能会分很多小篇章去讲书中的人与事,今天这篇先从于连生命中的两个女人入手,粗浅地谈一谈我对于连这个人物的理解。

于连是《红与黑》一书的主人公,是司汤达刻画的一位英俊而阴郁的野心勃勃的青年,其短暂而悲剧性的人生引起无数努力向上尤其是奋斗着的年轻人的强烈共鸣。

于连身上无疑有司汤达的影子,(正如我喜欢的另一部文学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当中的维特身上亦有作者歌德的影子)只不过,于连到底有几分像司汤达,这不仅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命题,亦是一个值得深入钻研的问题,在此不做展开。——但此见解或许对我们更好地读懂《红与黑》有一定的帮助。

接下来回归正题,回到于连。

一个出身木匠家庭的穷苦青年,在《红与黑》中活到23岁便被送上了断头台。在他19岁之前,他简直一文不值(除了惊人的学习能力之外),还会因为身体瘦弱,为家庭出力太少而动不动就遭受父亲的打骂。

19岁那年,于连因为在拉丁文上的突出表现,被维里业市长相中而成为其家庭教师,再过(约)两年,他又经贝藏松神学院院长的推荐而成为拉穆尔侯爵的私人秘书,事业风生水起的同时,他在短短五年之间(4年多)俘获了两个贵族女人的芳心——一个是30来岁有着3个孩子的市长夫人(雷纳尔夫人);一个是20岁左右,贵为侯爵掌上明珠的青春少女(马蒂尔德小姐)。

于连无疑是一个自尊心极强而心计颇深的早熟青年。他强烈的自尊心与其卑微的出身相关,更与其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的自我意识紧密相连。

当有机会去市长家当家庭教师,他不太关心自己能赚多少钱,而更在意是否能与“主人”同桌吃饭。

为了维护自尊,为了时刻保持独立而坚定的翩翩形象,他每一步都深思熟虑,如履薄冰(超出他能力范围的“意外”事件在此不提)。

如果于连只是自尊心强,而不敢放开手脚去做一些常人不敢做的事情,《红与黑》的故事便没有办法继续写下去。(在此借用马蒂尔德(于连的第二位情人)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四平八稳,永远不走极端的人是绝对干不成大事的!)

于连很谨慎,但同时非常清楚为了实现个人目标不得不去冒险,甚至必须不择手段,他当然也能想到冒险失败之后可能要承担的悲惨后果。

他敢不断试探在久经诱惑之下的雷纳尔夫人是否逐渐对自己有“见不得人的特殊想法”;他敢当着市长的面去触碰雷纳尔夫人的手;他敢架着梯子爬进去雷纳尔夫人的房间,冷静安然地待到第二天早上。

用现代人的话来讲,于连是一个结果导向很强的人,他时常在心里盘算“这个事情一旦做成,我将会(得到)……”

他不断为自己赢得战果的同时也一点点将自己逼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于连与雷纳尔夫人之间的风流韵事终被暴露,于连被迫来到贝藏松神学院进行学习(躲避)。

凭借自己的天资及勤奋,他在很短的时间内便鹤立鸡群,成为神学院的一名讲师,后经院长的推荐进入拉穆尔侯爵府邸,成为协助处理侯爵个人事务的私人秘书。

于连是颗金子,在哪都能闪闪发光,随便干几件事就能赢得雇主的器重。

只不过,他终究是出身低微的人,他不过是有权有势者实现其个人目的的工具而已。

离开雷纳尔夫人的于连自然孤独、痛苦,尤其是——拉穆尔府上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客远比市长家多,他们一个个地位尊贵,但几乎一样的庸俗、无能,虚伪。——置身其中,于连倍感煎熬,但他没有放弃寻找自我“突破”的机会。

于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对其冷眼相待已久的侯爵之女马蒂尔德小姐渐渐被其“感化”,认定这个英俊的小伙子与其他人(尤其是她身边的人)都不太一样:他对事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决不轻易妥协,他勤奋上进野心勃勃。她甚至认为,于连这个人只要得到有力的帮助,一定可以成为了不起的大人物。

贵族女人喜欢上平民男性,自然得经过一个较长的“对比”过程,她骨子里的高傲气息由不得她胡来。然而,一旦对比的过程结束,“喜欢”变成了“深爱”,她不想胡来都不行。

再加上于连在对待女人的感情上既有战略又有战术,每一步都在给对方下套,令其欲罢不能。——马蒂尔德小姐就这样被征服了。

鉴于年龄的关系,她对于连的爱更加执着而热烈,她一心想要借助家族的力量扶持这个穷小子飞上天去。——她拒绝贵族青年的求婚而选择下嫁于连便是最好的表态。

眼看着好事将近,雷纳尔夫人写给拉穆尔侯爵的一封揭发信,彻底断送了于连(此时已经身为中尉)的美好前程。气急败坏的于连枪击雷纳尔夫人而被逮捕。

令人惊叹的是,雷纳尔夫人选择原谅要置她于死地的杀人凶手,而她的情敌马蒂尔德小姐更是动用多番力量去营救其爱人。——至于两个女人豁出脸面去监狱轮番探视于连的动人情节,还是留给大家去细细品读吧。

于连死后不久,雷纳尔夫人便忧郁至死,至于马蒂尔德小姐,想必她未来的人生当中再也难以遇见一个令她如此着迷的有志向的男人吧。

于连短暂的一生以悲剧收场。

他固然智力超群,固然学习力一流,固然有魄力敢冒险而且有手段,但他再努力也逃不脱阶级的束缚。

他临刑前的自白无疑是对这个不平等社会的强烈控诉。(他最爱读卢梭的《忏悔录》及拿破仑的《圣爱伦岛回忆录》)。

于连之征服雷纳尔夫人与马蒂尔德小姐,固然与其个人魅力有关,但我们更多也应考虑到当时的社会及家庭背景。——雷纳尔夫人备受家庭的压抑,而马蒂尔德小姐更多地受到社会的压抑。

事实上,社会及家庭的压抑往往是一体的,难分彼此。这让“坏小子”有了可乘之机。

我们读《红与黑》,不必过分夸大于连的个人能力及价值追求,更不必效仿他去成为一个工具般的冷血人,但是,一棍子将其打死显然背离了作者的初衷。

于连身上的勇敢、上进、坚韧及反抗精神,实在值得生活在任何时代背景下的每一个人深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