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28)不战而屈靠是实力
孙子(28)不战而屈人之兵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看来,人和地是一样都是国家财富,大国不能光有地,更重要的是有人。古代各国为了得民,采取的政策是非常多,获得民众,就有了保护自己国家的实力,有了保护自己国家的实力才能良性循环,越来越强。
所以我们今天看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高低如何是看这个国家人口增长的情况,假如水平高,人们愿意生孩子,人口就曾增长状态,假如水平不行,人口就会因为社会总财富的不足,而导致矛盾,发起战争,从而人口大降。
所以中国中原的战争越是有思想远见的,越是要存国,存民。
刘邦打下秦王朝,约法三章,还军霸上。没有对秦民损伤一丝一毫。
项羽呢,烧杀抢,大火三个月不熄。所以刘邦能胜项羽不光是会打仗,战略上也是胜了好几个档次。
刘项斗争,大秦就是刘邦的力量源泉。
国共战争时期也是一样,老蒋的部队攻进解放区常常会抢和杀,而共产党的军队却正好相返,秋毫无犯。
这主是全国和破国的区别,战争的胜负是很多东西决定的,孙子反对胜者滥杀,滥抢,要取之有道。
古代取人之国是要攻城的,而攻城的代价非常大,孙子这里讲,最好是不打,把城围起来,围到敌人绝望,最后投降,因为一打,伤敌一千,自损800,也不合算。
长平之战,白起就是引赵刮的赵军于一个山沟,然后就围着他们,直到他们没有吃的,饿到没有力气,40万大军投降。这就是智将的打法,用最小的伤亡换取胜利。
孙子兵法讲这些,全是战略的层面,战未开始,把战争造成的对已方最大的损害减少到最低。
红军在江西的时候,一开始就是这种打法,敌人多,就分散开打,敌人少就集中消灭他们,他们来我们就后退,他们停下来就不停扰乱他们,他们后退就追击。总之战争的第一原则就是尽量保存已方的实力,在保存已方实力的最大化的基础上获得胜利。
很多人把不战而屈人之兵,误解成用劝和的方式尽量不战。
这是最大的误解,如果能已方没有任何损失,就把敌人打掉,就尽量打!
孙子兵法强调的是全胜,不是一次两次的局部胜利,全胜是用最小的代价,直接打跨敌人。
所以希特勒的闪电战,能几十天就拿下整个法国,这是极其经典的战法。
其后,他们也面对前苏联也百战百胜过,但每打一次自己的损伤也极大,到了最后斯大林格勒外面坦克大会战,双方就拼你一辆,我一辆,坦克行刑,这种战法是孙子兵法最要避免的,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会战,几乎全部犯了上述的错误。
李牧守关,一直不出战,赵王派去一个大将,敢打,也常会胜利,百战百胜却不解决问题,反而消耗了赵王吃不消,又要起用李牧,李牧去了,还是不闭关不打,10年不打,一战定乾坤,这就是胜将。
大家都卖手机,你的拿出来质量不如人家,功能没有什么先进的,你硬是靠占领所有的广告,开大量的渠道是没有用的。
大家都卖手机,你把所有的渠道都占了,但是你还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比如你叫音乐手机。你叫拍照手机。
你能帮助黑人拍出他们的脸。这就是战法上的胜!
大家都卖手机功能完全一样,别人卖3000元,你只卖1500元,你也厉害,一战定乾坤,就像小米手机在印度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就是用同样的质量,价格却能做到极低。
不战而屈人之兵,劝和是一种。
围到他们没有饭吃投降是一种。
用好的政策策反是一种。
反间计是一种。
抓了敌人的首领是一种。
用水淹城是一种。
总之,只要已方没有损失,敌人打跨了,都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当然若是打下来,敌方成了自己的力量之一部分,这是最厉害的,解放战争的时候,解放军抓到国民党的军队,通过政治攻心很快就把那些兵变成了英勇的解放军!
这些人身上也流着男人的热血,把这血流的频道调成和解放军一至,反过来对付国军,就是全军为上。
当年,北京傅作义率领军队投降,这是有原因的,天津被快速攻破的军威在那里,北京城被围的现实在那里。这些投降的部队后来编入四野,又成了攻坚战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