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硫市,年味总是故乡浓
硫市的年味
春节临近,故乡的年味又开始撬动游子的记忆,在远方发出无声的召唤,催促身在异乡的人快快归来。对于离家的游子而言,有太多太多的事物,可以作为思乡的触点,而故乡的年味,像蕴含了特别的密码,被时光在一年的末端准确输入,即刻打开游子心灵中最深情的眷恋。
家乡硫市,一个苑囿于县域西南被层层丘陵包围的小镇,曾因为交通不便,一直以来被定义为封闭落后的穷乡僻壤,作为一个在历史上向南岳庙宇供给过瓷泥,而被命名为“硫瓷坑”的福地,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被光阴遗忘的边缘。
儿时的记忆里,那里的人们,固守着一方贫瘠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静而又辛苦地生活着。大概正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更注重传统节日赋予平凡生活的意义,虽谈不上大肆操办,但一定会倾其所有,让节日过得更像节日的样子,既可以视为一种对自我的犒劳,也可以算得上对祖先传下来的习俗,保持一种虔诚的态度。春节,作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自然要过得热热闹闹,年味十足。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忙了一年的农家虽然暂别了泥土和庄稼,但并没有清闲下来,所谓的“细伢子盼过年,大人盼莳田”,不过是硫市人一种戏谑罢了,其实,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一进入腊月,从硫市小镇街头到下辖的古山、龙确乡的小山村,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人们先是趁着年底最珍贵的几个晴天,争分夺秒地浆洗打扫。屋里屋外,房前房后,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堆积了一年的泥土瓦砾被清理了,藏污纳垢的墙脚也被整饬干净了,蛛丝密布的屋檐重新显现出错落有致的线条,陈旧朴素的农家又呈现出新鲜的活力和清爽的面貌。
各家各户门前的大树之间,一溜儿的缠上铁丝,上面挂满了刚浆洗干净的各色床单,枣红的、瓦蓝的、草绿的、雪白的床单在阳光下迎风招展,像连成一片的七彩云霞。
“细伢子盼过年”倒是真的,因为在硫市,人们为了过年时候的“吃”,可谓是煞费苦心,许多贫寒人家甚至要倾其所有来过一个年。记忆犹新的是,到了腊月中旬,母亲等到父亲随在外务工的队伍归来,就会精打细算地筹办年货了。选定一个日子,一家人走上四五里的乡间马路,来到硫市街头,挑挑选选,看货比价,好好地采购一番。等到回家时,肩上挑的手中提的,都是满满当当的年货,有一块十几二十斤重的上好猪肉,有几条活蹦乱跳的大草鱼,有各种各样包装好看的糖粒子、饼干,还有香喷喷的瓜子、花生、雪枣、麻花等等等等,最高兴的是,父母亲还特意会为我和弟弟买上几盒花炮、一身新衣服。
“杀年猪”是那时农家迎新年的一件大事。整个腊月里,几乎每天凌晨,都能在睡梦中听到村落里此起彼伏的猪嚎,伴随着鞭炮声声,越过低矮的屋脊,回荡在寒气凛冽的原野,生动着农家的日子。对许多农家来说,杀年猪也许要用来应付一年里欠下的旧账,预备来年孩子的学费,但是,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尤其在辞旧迎新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暂时忘却忧愁与烦恼,欣享这一刻的富足与丰腴。
腊月二十几,父母亲开始预备过年的食材了,碾新米、做豆腐、油炸大鱼大肉,忙的不可开交。灶房里的柴火哔哔剥剥地烧起来,大油锅支起来,一块块刚刚做出来的白豆腐、分切出来的鱼肉、猪肉,在滚烫的油锅里翻腾、打转,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阵阵香味从灶房飘荡开去,弥漫在农家大屋的空气中,久久不散。我和弟弟常常端着一个大碗,用酱油调拌葱蒜,就着刚出锅的鱼块、豆腐、橘皮肉,坐在地炉边上,吃得满嘴冒油。
到了大年三十,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年庚饭上桌了。大红的春联贴上了门楣,录音机里传出喜庆的歌曲,小孩们在家门口噼噼啪啪地放着花炮,大人们在灶房里满面春风地忙碌着。随着寓意“年年有余”的一整条炸鱼端上桌,寓意“十全十美”十个大菜总算是备齐了。
当然,先要敬拜祖先与神灵,我们兄弟俩和母亲一道摆好整桌碗筷,每一个碗装一点饭,杯子里斟一点酒,父亲在门口放一挂鞭炮,烧几张纸钱,然后就安安静静地立在桌边,静候祖先们“到场入座”,尽管眼前的碗筷与酒菜一点也没有动,但我们的心里,仿佛都能感应到祖先们一个个到来,在桌上说笑着,称赞晚辈的勤劳与贤能,感怀晚辈的孝顺与恭敬,商议馈赠给后人来年的护佑。
片刻之后,祖先“离场”,一家人相互之间客套地邀请着坐到桌边,父母为我和弟弟夹菜,我们为父母斟酒,一家人一边大快朵颐,一边说说一年来的高兴事,说说来年的美好愿景。屋外寒风呼啸,小雨漫卷着雪花在空中飞扬,厅堂里的炉火正旺,桌上的饭菜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我们的心里温暖得像提前到来的春风。
除夕夜,张灯结彩,我和弟弟不知疲倦地在家门口追逐嬉闹,花炮绽放的七彩夺目的火花映红了我们的脸颊,父母坐在火炉边,守着电视里的春晚,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面容平静,语气柔和。和硫市小镇里所有农家一样,我们在祥和、温馨的除夕夜,一起“守岁”,一同迎接着新春的到来。
直到凌晨时分,一家人才将疲惫的身体安放到床上,稍稍地憩息,天还没亮,惊天动地的“开财门”的炮竹声,就在各家各户的门口响起,我和弟弟睁开惺忪的睡眼,迅速从床上爬起来,此刻,我们是如此的兴奋,因为,温馨、友好、悠闲、热闹、欢乐的正月,正式拉开了序幕……
记忆中,硫市的年味是说不完的美好,忘记艰辛,忘记贫困,忘记烦恼与苦涩,硫市人将乐观与憧憬,写在了岁月的封底与封面上。
如今的硫市,在交通上已是今非昔比,高速路拉近了小镇与大都市的距离,小镇,像登上一列飞速行进的列车,汇入现代化的时代洪流。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年的方式和氛围,自然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是,珍藏于游子记忆中的年味,并不会因此而消散,硫市人对待生活的热情也从未褪色,正月里,如果你来硫市会亲访友,桌上依然又有满满的十大碗,好客的主人依然会竭尽诚挚之心,要留下你来多宿几晚。
带上好心情,回硫市过年,不只是让舌尖抵达故乡的味道,更是让思乡的心重回到故乡的怀抱。亲人安好,山水依然,当句句祝福伴着炮竹声在耳边响起,最美的家乡年味,就会沿着记忆的脉络,深入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