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瓷坑,一个闪闪发光的名词
故乡硫市,地处衡南县西南部,清嘉庆年间,南岳兴建圣帝庙,曾在这里取瓷泥烧制硫璃瓦而得名“硫瓷坑”,后形成集市,逐渐演称为硫市。
硫瓷坑,一个闪闪发光的名词
作者 宁朝华
一大片丘陵笔走龙蛇,画出夸张而潦草的
图案,必然有惊奇,必然有凹陷
必然有一大拨人世代生活在幽暗的背光处
其中,必然有我那姓名模糊不清的祖先
地方志记载,此处盛产瓷泥,还有贫穷
方圆百里的山之巅,寺庙屋顶披戴金黄的硫璃
无不取材于此。凹陷处逐渐敞开成一个偌大的坑
而神与佛,忘记回馈恩泽与福祚来将它填满
后人将它取名为:硫瓷坑
一个历经千年掘进的坑,如一个巨大的瓮
瓷泥耗尽,祖辈依靠水稻、油茶,扎根于
更深层的泥土,更深的幽暗,月隐星藏
密封着经年的贫穷,倾倒不出丁点岁月的风雨
直到,高速路呼啸,劈开不可一世的山体
像一道锐利的闪电刺破固执的黑夜与苍穹
面向太阳与遥远的时空,古老的坑
倔强地抬高自己,展示发光的硫瓷勋章
并以此成功地兑换一个富饶安稳的现世
如今,站在硫瓷坑,仿佛站在一个广阔的平面
云干净得一尘不染,泥土的赤诚依然未改
春天沿着新鲜的道路与房屋重新布景
清风吹走经年积雨,将稻谷与茶油的香
送到了远方
疼痛着它的历史,也爱着它的
今生与来世,硫瓷坑,成为我心中
——一个闪闪发光的名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