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234)人各有志,不随大流

易经(224)人各有志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好遁,舍其私好,而决然以遁。

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先输后赢,将吴国灭亡。文仲和范蠡立功最大,然而范蠡在与越王打交道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勾践这个人心胸狭隘,所以战争一结束就放弃了功名而远遁从商,文仲则有两个放不下,一者,如此功名放弃了可惜,二者,自己在越国因为范蠡一走,那么除了勾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尤有可为。文仲争的是发展权,因为他参与最残酷的杀伐、战争和勾心斗角,他理应让自己的家族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历史上记载的就是这样,一批人失去生存和发展权,而另一批人则将资源抢占于自己的名下。

而遁卦则是同样,在发展空间与生存空间相比回头看情况下,首先要保证的是生存空间必须存在,然后才要去谋求发展的空间。生存下去的重要性远大于短期的好处。

周公曰:九四下应初六,本有富贵之好,然其体刚健,能有以胜意念之私,而绝之以遁焉。此惟以理制欲之君子,外不慕于纷华,内惟存乎道义,得遂其洁身之美,吉何如焉?若小人值之,则徇欲忘返,日役役于所好,而必不能遁也。

依周公的说法,小人依附于你,肯定不是来帮忙的,他首先是有他自己的小心思,然后才会有你的事,假如你的事让他付出小,但你给的筹码足够大,那么小人会尽心尽力,反之则马上就会翻脸。

而君子呢,依自己的志向,遁者也是为了更好的积累力量,完成使命。一哪关羽之义,不管刘备在什么地方,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去追随。其遁迹则是为了义。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孔子曰:九四言君子吉,小人否者,盖营私之念,尽人之所同,而制欲之功,君子之所独,惟君子明于时之不可为,能绝所好而必遁,小人则牵于私情,何能以果遁乎?

夫君子与小人,所异者其品,所分者其心,所辩者,其义利邪正之介。故君子好遁。

必心性明决,机先有坐照之神,而气节刚方,临事无依同之念,然后超然物类之表。所谓人各有志,不可以好爵縻,不能以荣名絷者也,人亦审于吉凶之际,而勉为君子可矣。

管宁是三国时代一个名士,真心遵守圣人之教,三国志有专门写其相关的事迹的文字,这个人活到84岁卒,多次不奉诏,也不出任各职务。到了晋时所谓的名士就有故作清高之姿态。而那个时候天下统一,厉害的人不出世治理国家,光说司马家得政权之手段不正大光明。却又在骨子里想着留下虚名,这其实是一种随大流的空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