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33期):聊一聊中医"血虚"
聊一聊中医
"血虚"
血虚,很常见。但是呢,没有讲肾血虚的,也没有讲肺血虚的,还没有讲脾血虚的,脾虚导致血虚,这与脾血虚是两个概念。只有讲心血虚和肝血虚,怎么准确区别二者呢?心主神,心血虚则失眠健忘,还有心悸,心慌等症状;肝主目,肝血虚则视物昏花,还有四肢颤抖,麻木等症状。分清楚弄准确了,就可以精准补血啦!肝血虚与肝阴虚,都可以出现视物不清,四肢颤抖,麻木。这也很好区分。肝血虚见“白”,指甲白,舌白,眼皮内白,均是寒象。而肝阴虚则见热象,胁感觉灼热痛,眼皮内红,舌也红,为什么?阴虚生热之故也!
有一次见母亲拿筷子手轻微颤抖,这是肝的问题,几秒钟判断出是肝血虚,用养血补肾丸,结果相当好!血虚偏寒,阴血偏热!这要记住!肝阴虚用一贯煎。
佳明老师常用经方苓桂术甘汤治太阴病夹水饮之眩晕,这的确是最有效之方,说明他经方功底深厚! 但是呢,病有轻重之分,病人自己各种因素导致没及时治好,又继续发展了,出现血虚,用连珠饮,效果相当好!连珠饮就是苓桂术甘汤加四物汤而成。这是经方与时方成功经典合用!连珠饮方证典型舌象为舌淡白水滑,苔白腻,一看即知!苓桂术甘汤与连珠饮,所治之病都是太阴病之系列。太阴病又有好多种,辨方证就是将他们区分开。比如苓桂术甘汤与连珠饮,一个有血虚,一个无血虚。
血丝是从血轮出来的,心有火。血轮红赤,苔厚腻,有痰湿。仅靠这些资料看,按理应是中焦不通,心火不降。这不能最后确定,还要看脉。肯定有热,苔都有点干。单纯泻火,泻不掉。痰湿阻气机。
涩脉与病蚕,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李时珍写脉诀时,为何将二者弄到一起?这是利用中医“象”的方式,表达涩脉之脉象,看病蚕食叶“艰难”,涩脉三五不调,想见一次脉跳动也“艰难”。明白这点,就直通涩脉,也能看懂《频湖脉诀》了。
有些人之所以说中医不科学,所讲的是胡扯,是因为他的“思维”太贫穷了,只有一两个思维方式,他看不懂就斥责为不科学,贬低为胡扯。什么叫象?从未见过大象,现在见到一副大象的完整骨架,可以想象出大象是什么样子的,这就叫做“象”。人非生而知之,皆学而知之。
中医开始都不知涩脉之脉象,没关系,有办法让你知道,看病蚕食叶就知道了。涩脉跳动艰难到什么样了?与病蚕食叶一样。以你所熟悉的事,来表达医理!掌握涩脉,可以早期发现心肌梗塞。防治心脑血管病,还得靠大中医!今天上午休息,聊了一大堆,但是没离开一个字“血”。
聊一聊两组 舌苔
请看图,热这么盛,舌苔怎么不黄呢?热来的快速,舌苔还没来得急变黄就烧干了成腐苔了。
再看这组,是痰湿内蕴,阳气被遏,久了化热,慢慢把舌苔烧黄了。
这两组都是由轻到重,各阶段之舌苔。阶段也是证的要素之一,是中医优秀之处。
第一组,病虽然迅猛,但是人们就医及时,没有事!第二组,病虽然缓慢,但是人们不及时就医,结果病衍变复杂了。具有辨证思维的人基本都长寿,并且不生什么大病。谁说学哲学辨证法没用?太有用了,会考虑问题,知道应该怎么做最佳!我看,世上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最有用。
望舌,按八纲去看,按证的要素去看,有目的去看,而不是漫无边际随便看。这样望舌程序科学,目的明确。诊脉也是这样,超手辨八纲,之后按证的要素品味指下脉象,一项一项确定。都确定了,手也不要离脉,用什么方,怎么加减都考虑好,这时手再离脉。
你看有的医生,态度和蔼,语言柔和,满脸微笑,但是不怒自威,气场强大,医赖畏惧三分,不敢胡来。为什么?内圣呗!在医院,医生都穿个白大衣,没什么特别的,谁也不会注意看,内圣而气场强大的医生从身边走过,就会感觉与众不同,他的气场让人立场精神振奋,不自觉的回头看一眼,我见过好几位这样的中医!
清心莲子饮
推荐研习“《局方》中清心莲子饮”,这个方才好呢,肾炎,结核,糖尿病都有用的机会,效果良好!方之作用是补脾肺之气,清心肾之虚热。此方好在处理体内矛盾高明!有热,清热解毒伤脾肺之气,本来就虚,不行吧。补脾肺之气,助热,本来就有热,不行吧。虚热与实热性质一样,都是“热”,只是产生原因不同。这个方处理的好,因此效宏!
不用太在意书上之方解,不切实际。把方中柴胡,黄芩去掉再审视此方,“补脾肺之气,清心肾虚热”,更好了!再变化一下,加重地骨皮之用量!川中,国医大师李孔定治糖尿病推崇地骨皮,称之为无可替代之品!人参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变化为红参,党参。此方又用麦冬,滋阴仅此一味。
每一味药都是极其普通,平淡无奇。但方中隐藏着解决矛盾高明之法,要看这点!体内没有矛盾,秩序井然,能生病吗?不会的。把矛盾一处理掉,就顺了,补或泻就顺利了。肾炎常见水肿,温阳利水,治来治去,弄成阴虚内热证。利水伤阴之弊!用伤寒论话说叫坏病,这方专治坏病!大中医,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做药膳,泡茶,我均从此方摘几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