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痛风寒湿
61岁的江先生,是北京朝阳人。主诉:两胁胀满,并伴腰痛约20余天。病史:20余天前开始自腰部皮带处疼痛,心悸,后向胸胁处发展,酸胀似针刺样难受不适,有心烦口渴,但无恶心呕吐。在家附近的大医院进行了各种检查未见异常及好转,中药及西药治疗无果,病情进一步加重。听说本院能治疗风湿而来。
检查:两侧胸胁及肋间触痛,无压痛。腰背部叩痛。其他血液化验及肺部胸片均正常。B超未见肝肾器质性病变。舌质紫色、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行痹。
西医诊断:风湿寒性关节痛。
证属:肝肾两虚,湿浊停留。
治宜:补肝补肾,健脾利湿。
方用:加味四斤丸加减。
方用:
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杜仲,川牛膝,黄芪,生地,丹参,茯苓,白术,元胡,苍术,羌活。
并嘱其搭配六味地黄丸一起服用治疗。
服中药10付后来复诊,患者诉服药5付后心悸好转,胸胁部胀痛减轻,10付药服完症状基本消除。胸胁及腰部无触痛。此时舌质淡红,脉平。患者要求续服原方20付。药后病证已消除而停药,3个月后复查,诸症未反复。
证析:该病症有心悸,胸胁胀痛及腰部疼痛,经西医检查无其他阳性体征。主要是肝肾两虚后,湿浊停留于胸胁间使脉络不通而引发胀痛横窜于经络,症状有进一步加重。只能用中药进一步调理。
四斤丸是常见的治风湿疼痛良方,应用该方收效明显。
方中的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杜仲、川牛膝补肝肾之功;
同时运用茯苓、白术、苍术除去胸胁及胸部的湿浊和湿气,湿浊除去后自身就轻松,症状就消除;
黄芪、丹参有益气固表,消肿利尿之功;
羌活、元胡有祛风止痛作用;
应用后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达到治疗目的。
四斤丸虽是常见的治风湿疼痛良方,但也要随着患者的症状加减化裁。
眩晕、头痛、耳鸣、耳聋者,可用加钩藤、天麻、石决明。
血压升高须用中西医控制血压,如降压中药天麻、钩藤、葛根、夏枯球、白药蛇舌草等或复方降压片;
关节肌肉肿胀、疼痛者加桑寄生、秦艽、防风、葛根;
咳嗽、痰多者加桔梗、贝母。
37岁的乔女士是山西大同人,平时做点小买卖。患者自诉从小就怕冷,怕风,肢体关节酸痛,别人摸到自己的手上有一种特别寒冷的感觉。到天气热的时候也比别人多穿一件衣服,夏天走到空调的地方就有一股冷气往身体里面钻。平时腰、肩及膝关节酸胀,身体很容易疲劳乏力,多年来一直用中西药治疗而未见好转,失去了治疗的信心,这次是在家人的劝说下才决定来北京做最后一搏。
出诊时,患者血压100/60,面色较苍白,嘴唇有点黑,触摸手上有一种凉冷感。肢体关节无红肿。舌质黯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抗“O”及其他指标均正常。中医诊断为寒痹。西医诊断为风寒湿性关节痛。证属虚寒之证、流注关节、脉络不通。治宜湿阻祛寒、活血祛风、通络止痛。方用:干姜红枣方加减。药用:干姜,肉桂,黄芪,当归,龙眼肉,红枣,白蜂蜜,阿胶。
嘱其将上方熬制成膏方后,每次加适量的开水冲服。该病人服了膏方大约10天后自觉身体感觉有点暖和,朋友来握手的时候也会感觉到暖和一些,自此就有信心。连服两个月后和正常人差不多脱掉了身上多加的衣服。病人经治疗后关节及肌肉疼痛、麻木、怕风、怕冷明显好转。感到药到病除,后又继服前方中药5剂,症状基本消除,停药一年后复查未见反复。
证析:该病人是女性,从小开始起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形体比较薄弱,嘴唇发紫,脉沉细,血压也较低。中医是认为属于阳虚之内寒,就像阴阳中阳属火,阴属水,多年来阳虚,阳气就像火一样越来越少,寒气越来盛,怕冷也进一步加重。方中的干姜、肉桂为君药,是温热之品有助于阳气的产生;黄芪、当归为臣药有益气固本、补血活血的作用;红枣、龙眼肉、阿胶为使药,有活血补血之功;白蜂蜜中有多种营养成分;有调和人体的内在因素;提高综合素质;以上的膏方是对虚寒之证比较适合。虽然说膏方对病人是比较好的,这也是我们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病人有些不大喜欢,该方用量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