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忽悠,不要相信卖保险的嘴

刚看了一个微头条,应该是保险从业者宣传保险理财业务的一个短文:

1996年,妈妈给2岁孩子买了一份养老保险,一次性交1万元。

孩子从55岁开始,每月可以领7095元(每年领85140元),活多久领多久,假设活到90岁,一共可以领306.5万,活到100岁,一共领391.6万。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长大了,开玩笑说可以躺平了。羡慕这个孩子,更佩服这位妈妈,提前锁定利率。银行1年期定存利率从10%降到了1.5%,这份保单却永远不会变。

然后配了两张图

当初办理的单据

存款和保险对比图

说意思就是存款不划算,赶紧买保险什么的。

我看到这里我就笑了,怎么有的保险从业人员可以这么无知,这么没有底线?

90年代各个银行高息揽储,几乎什么条件都能许诺,比如一千块钱存30年可以拿到36万,有的银行存单约定18年后到期按照月利息15.793兑付,总之当时各个银行,你利息高,我可以更高,反正都是满20年,30年的长期合同,

这股风气愈演愈烈,各个银行无序竞争,央行终于在1998年出手了

这样一个紧急通知,规范了银行和金融行业的利息的揽储利息,这个利息不是你随便就能提高的,必须有规范,因为这个通知,银行和存款人的高息合同,高息利息都无效,不再执行,

当时,这个政策出台的其实有些晚了,多个存款人就等着回头,过些年靠这笔钱养老呢,谁知道,一纸令下,全部成了泡沫,关键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这个政策的出台,银行只是贴了一张告示,做了冷处理,并没有对存款人一一通知,银行也不想打自己的脸,虽说当时电话很少,但是都留了地址,可以发信件同意到家里,但是银行不想打自己的脸,冷处理是对他最好的保护。

就这样,九十年代的存单过了二三十年,到了该兑付的时间,谁知道,存款人拿着单据去领几十万的时候,竟然发现不可能,

案例1

26年前,安庆市民沈学仁在农业银行办理了一笔长达25年的存款,当时银行通告“1000元存满25年最高可获十万元”。经过漫长的等待,去年,沈学仁到银行兑现这笔存款,银行却说只能兑付5108.86元,因为那项存款业务在25年前就已被停办,当时想告知他,但联系不上。昨天记者获悉,因认为银行违反诚信原则,沈学仁已将农业银行安庆兴龙支行告上法庭。

案例二

30年前,吉林昌邑区的杨女士的父亲花1000元购买了某大型银行的一种教育储蓄,当时的宣传单写着30年后,到期本息共36万。今年9月29日到期,杨女士去取钱时,银行大堂经理表示只能取4000元。

这样巨大的差额,杨女士接受不了,尽管银行拿出相应的理由,但杨女士还是觉得银行应该信守当年承诺,欲将银行告上法庭。

这些案例其实都是老的真实案例,结果都是存款人败诉而告终

我想说的:

1:卖保险的工作人员千万不能发布高息揽储的信息去骗大家,也不要把预期收益率当做收益率来宣传,误导别人不可取

2:广大群众也应该擦亮眼睛,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许诺高息的理财公司,你看中他的利息,他看中了你的本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