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

在课堂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提问:

我的领导非常固执,怎么才能有效影响他?

我的学生基础很差,怎样才能用你的教学法教他们?

我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差,怎样才能让他自立?

像我这种没读过多少书的人,还能学某某技能吗?

我认为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从提问者的表述中就能感受到其内心深处的失望与无助。当一个人深陷失望与无助状态的时候,根本没有富裕的精力去思考怎么做。作为老师,如果你能从学生的表述中感受到其因为失望而根本就不相信有改变的可能的话,你还有兴趣为其指导具体的方法吗?海灵格说:“扮演无助的人永远得不到帮助。”你也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向一个骨子里不相信的介绍具体的实现方法简直是画蛇添足。表面上的能力问题,大多数都是心力问题。行为背后的状态才是问题的关键。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作者指出:任何竞技比赛都是内在和外在比赛同时进行的。外在比赛是与对手对抗,赢得比赛;内在比赛是始终让自己身心合一!在内在比赛中,最重要的诀窍是心情放松同时保持专注,要学会从根本上找到自信。赢得比赛的秘诀是不要过于执念,保持冷静、身心合一,身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惊人的突破。

赵襄子向于期学驾车术,然后与于期比赛,换了三次马都输了。就抱怨于期教学没尽心,留有后手。于期说:驾车贵在马与车和谐,人与马同心。而你在后面时一门心思地想超我,在前面则唯恐被我超过,你的心思都在我身上,哪有精力与你的马调频?

竞争的意义在于激发选手的潜能。赛车选手须先做到自己身心合一,再做到人车合一,把身、心、车的潜力都发挥到极致,才能赢得比赛。而过程中,一旦把精力投入到竞争对手身上,内在状态就发生了微妙变化,身心失调,继而人车失调,继而落后对手,继而造成更大的身心失调和人车失调,陷入势不可挽的劣性循环。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一个团队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关键人物的内在状态,心态的重要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记得几年前看过一场女排的比赛,打得异常艰辛,最后一局对方14:13已经获得赛点,这时候神奇的郎指导叫了暂停。后来,竟然神奇地逆转获胜了。赛后,记者问郎平暂停的时候给队员们做了什么指导,印象中郎平指导说:“这个关键时候任何技战术的指导都没有意义,我就让队员们摆正心态,看淡输赢,从容认真地打好每一个球就好了。”反面教材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国乒名将王皓意外输给韩国选手柳承敏。王皓在雅典奥运会前,对阵柳承敏的战绩几乎全胜,也是压倒性胜利。当时,国乒上下一致认为王皓可以轻松战胜战柳承敏。然而正是过于强盛的求胜欲,影响了王皓临场的状态,导致意外失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