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连墙件是否必须与内外侧立杆同时连接?

建筑one

建筑one,讲述一个搬砖人的心路历程。
81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脚手架连墙件是否必须与内外侧立杆同时连接?】

关于外脚手架连墙件设置大有学问,今天我们只讨论连墙件的布置要求

JGJ130-2011中第6.4.3条:

在上面的条文中关于连墙件的布置位置中:连墙件是否和立杆连接?是否和内外立杆同时连接?并没有说的很清楚!这也给现场管理人员“执法”带来难度,因为工人干活很多时候后都是“怎么简单怎么来”!

关于这一点在JGJ130-2011规范6.10条中型钢悬挑脚手架相关内容中有一张附图如下:

由上图示意可以看出连墙件与立杆连接并且与内外立杆同时连接,那么疑问就来了,先不讨论这张图的佐证力度,那么悬挑架如此,落地架是否要求相同,依据在哪?

PS:关于型钢悬挑脚手架很多小伙伴对于型钢锚固及悬挑长度1.25倍的起算位置并不十分清楚,好好看看上面的图!

释疑:在规范JGJ130-2011中第6.4.3条“条文说明”,注意,是条文说明哦。很多小伙伴看规范连正文都看不全,更别说条文说明了!

1  限制连墙件偏离主节点的最大距离300mm,是参考英国标准的规定。只有连墙件在主节点附近方能有效地阻止脚手架发生横向弯曲失稳或倾覆,若远离主节点设置连墙件,因立杆的抗弯刚度较差,将会由于立杆产生局部弯曲,减弱甚至起不到约束脚手架横向变形的作用。调研中发现,许多连墙件设置在立杆步距的1/2附近,这对脚手架稳定是极为不利的。必须予以纠正。

引申:由此可以看出连墙件的主要作用是:阻止脚手架发生横向弯曲失稳或倾覆,而立杆的弯曲变形是产生这一隐患的主要原因,因此,连墙件必须与立杆连接并且是内外立杆同时连接。

2  由于第一步立柱所承受的轴向力最大,是保证脚手架稳定性的控制杆件。在该处设连墙件,也就是增设了一个支座,这是从构造上保证脚手架立杆局部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引申:以上为为什么连墙件要从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的原因。

【脚手架连墙件埋入混凝土多少?】

短钢管埋设于梁内约20cm,露出梁背约20cm。

预埋钢管方法

预埋钢管方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连墙件做法,能起到刚性连接作用。预埋钢管方法是在砼浇筑前用一竖向短钢管埋设于梁内约20cm,露出梁背约20cm,待砼浇筑完成后,用水平长钢管连接立杆与竖向短钢管即可。

连墙件一般是指通过与可靠固定端连接来加强其他结构的稳定性的构件,在建筑工程中用于将脚手架架体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能够传递拉力和压力的构件。

采用连墙件实现的附壁联结,对于加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其稳定承载能力和避免出现倾倒或坍塌等重大事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开口型脚手架的的什么部位必须设置连墙件?】

开口型脚手架的的以下部位必须设置连墙件:

1、开口两百端必须从下往上每层设置连墙件度(层高大于两步架高度时,必须增设与结构柱的拉结点)

2、中间根据专项方案计算书要求设置连专墙件(一般采用两部三跨)

3、脚手架必须从第一步开始设置连墙拉结点,建筑物顶部也必属须设拉结点。

【连墙件创新工艺】

创新点子:

全体技术人员分多次围绕“外脚手架连墙件施工工艺”研制方案,运用头脑风暴法展开专题讨论,将新型连墙件分成多个评价要素,根据多个评价要素来选出最终的方案。

我们准备从“连墙件与架体连接位置选择”、“连墙件与结构连接方式选择”、“连墙件与架体拉结方式选择”三个细部方案分别选择来确定最优方案。目的在于外墙不产生渗漏。

连墙件与结构连接位置选择  

方案一、采用与预埋钢管的传统连接  

方案一分析说明:在“连墙件与结构连接位置选择”中,方案一因为影响后期砌筑,预埋处需要修补,极易造成渗漏,因此排除。

方案二、抱柱连接

方案二分析说明:在“连墙件与结构连接位置选择”中,采用方案二受到框架柱之间距离的限制,本工程连墙件根据方案计算是“两步两跨”即“两步:3.6米、两跨:3米”,而本工程框架柱之间距离一般为5.4米、6米等。此外,影响后期砌筑,受结构影响大,异性柱及剪力墙位置难设置。因此不符合。

方案三、梁(砼墙)侧连接

实施效果:

在现场进行的拉拔实验中,连墙螺杆与预埋件轴向受力达到了21KN(图左、图右),满足规范要求和原施工方案要求。定期对已搭设的架体进行巡查、测量,架体稳定,垂直度偏差最大值35mm,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解决的问题:

在施工的创优策划过程中,因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创浙江省“钱江杯”优质工程,出现外墙渗漏将无法创杯;同时,该工程为公建项目,社会影响面广,集团公司要求杜绝外墙渗漏。

外墙渗漏做为质量控制难点,修补费工费时,而且修补影响外观质量;而该工程外墙装饰为石材干挂,一旦出现渗漏,修补成本和难度均更加增大。

本工程方案中选用的传统的外脚手架连墙件(详图1)留设在梁板顶部上,砌筑后脚手眼墙体位置(详图2)需填充修补,成为外墙渗漏的集中点,脚手眼修补施工工艺要求高。

以往的工程中连墙件影响后续粉刷作业,工人会因图方便提前拆除连墙件钢管(详图3),对外架整体稳定性造成影响。

  图1           

 

 图2       

 

图3                                                        

成果:

1、在使用了新型连墙件后,工人在砌筑过程中不需要留设脚手眼,拆除后墙体也就无需修 补,从而有效杜绝了脚手眼修补不到位导致的外墙渗漏。

2、拆除连墙件时只需用将连墙件的山型卡拆下,取下钢管,旋下螺杆即可完成作业。无需使用明火切割。

相关图片:

更多脚手架连墙件文章,可扫码进入知识星球(收费内容,慎入)下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