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上海立法管理非机动车:直击痛点“软硬兼施”

今天上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将于5月1日施行。条例涉及非机动车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共享单车”的停放管理,到让市民头疼的外卖骑手“闯红灯”问题,到小区电动车停放、充电所引发的安全隐患等,条分缕析,足见背后调研的功力、立法的细致和城市管理的精细。

立法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新业态出现后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共享单车”在解决民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同时,也存在乱停乱放影响交通和市容的问题。比如外卖骑手,虽然给人民生活带来便捷,但因为抢时间频闯红灯也带来安全问题。还有,电动车的停放和充电成为小区消防的新痛点……这些问题的背后有管理上的短板,也有思想意识的欠缺。原来的管理办法显然已经不能覆盖这些新问题,《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出现,可谓与时俱进,正当其时。立法聚焦非机动车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公众关心的外卖骑手、共享单车、小区电动车,都给出明确“说法”,一个也不少。

立法直击痛点。立法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才能做到精准立法、科学立法,才能达到立法目的。我们看到,《条例》中不乏这样的实例。

比如,遏制“被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闯红灯”,《条例》就先从平台管起,让给“骑手”制定考核标准的平台来承担一系列交通安全管理义务。

比如,针对共享单车,如何才能确保其序停放?条例拿出办法:总量控制和定时清理。以两个“30天”和一个“2小时”,保障停得有序,管得迅速。

立法“软硬兼施”。对于非机动车的安全问题,形成原因多面而复杂,责任主体不明晰、管理存短板、民众安全意识淡薄等等不一而足。立法需要兼顾方方面面,也需“软硬兼施”。

比如针对电动自行车在楼道等人员密集处充电这一安全“隐患”“顽疾”,条例明令禁止,并规定可最高可处5万元罚款。然而,禁止并非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给电动车充电的需求依然存在。怎么办?条例有堵有疏,有“禁止”、有“督促”、有“鼓励”,可谓“软硬兼施”,相得益彰。

首先,条例明确规定,从源头开始,禁止对电动车蓄电池进行拼装、加装 、改装。并且要求企业和电商平台对驾驶人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督促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以及蓄电池、充电器等产品,规范停放和安全充电。而且,条例还明确要求,推动住宅小区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和充电设施建设,立法鼓励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通过制定住宅小区管理规约,引导业主使用集中充电设施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有了良法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实现“善治”,则考验的是执法者的智慧与魄力,这其中需要力度与温度兼顾,也需要刚性与柔性的平衡。而民众的法律素养以及道德素质也将会经受一波拷问。城市的安全与未来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如若我们每个人都共同努力,她也必将会更加美好。

作者:二旦

来源: 东方网·东方快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