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大学”仅仅是人生追求的开始
虹野:“大学”仅仅是人生追求的开始
看到新闻《“励志学爸”52岁考研成功》心中引起一阵阵悸动,没错不是“激动”,或许不少人在为“励志学爸”而鼓舞,认为是人生的正能量,但是有些问题却不得不去思考。“考研”是为了什么?“读博”又是为了什么?考研成功是人生的终点还是起点?
想到这里,自己并没有从这个现象上看到正能量,反而看到是满满的负能量。这算不算新时代21世纪的“新范进中举”呢?
当我们整个人生的目标是为了“科举”成功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寄希望从而获得名誉、地位、金钱、美女等等,这算不算典型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呢?这种以身份、社会地位和各种等级制度来获取社会财富的观念,算不算腐朽的封建价值观呢?这是不是和我们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按劳分配,甚至和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比起来是不是显得更加的腐朽呢?
升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得更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创造更大的价值。
“升学”,其实仅仅是人生的开始!任何求学阶段的人,只要找到自己的知识应用的价值,他就可以成功了。可是我们的“励志学爸”呢?是为了获得一个又一个象征着身份地位的学历,这算是励志吗?当然在当前几近类似“科举”的应试教育下,在教育产业化的利益 索求下,这算是鼓励每个人都要把“学”升到头。似乎如此才体现人生的价值。我们整个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被“升学”或“科举”绑架,我们的学校大部分人无法升学而导致价值观缺失的时候,我们想过类似于“励志学爸”所带来的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伤害了吗?
在这里并没有批评“励志学爸”的意思,他本身也是这种科举观念的受害者,我只是想知道的是,“励志学爸”如果考取博士学位之后有什么打算呢?
当然,这中对升学的追求,确实是现在应试教育所需要的典范!如此才彰显学历价值。可是,别忘记了,我们读书的真正目的,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还有大把大把的外面的世界供自己或去探究、或去改变、或去创造。
当读书的价值仅仅沦为因“升学”而“自然而然”获取一定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时候,那这个升学的机制肯定是畸形的。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