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理学:选择巨婴为伴侣的人,内心蕴含着一个理想
孩子的一生有两个关系始终伴随其成长:亲子关系(与父母),夫妻关系(与伴侣)。两者对于孩子而言的区别在于孩子是否有选择权,毫无疑问,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但是孩子有选择自己配偶的权利。
当选择恋人的时候,有的人会选择和自己性相近习相同的人,另一部分人则会选择与自己性格相逆的人,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当时的选择?
嫁给巨婴的女人、嫁给罪犯的女人、十年仍放不下坏前夫的女人
现在,有很多人(不分男女)会以金钱为目的,所以可以忽略对方所有的缺点,奋不顾身,他们并不为爱情而成婚。即便婚姻破裂,还有金钱为伴,这可以理解为选择了物质为终生伴侣。
为何有些人明知对方是巨婴乃至罪犯,而且并没有钱的情况下,任然与其成婚?用常人的思维都能想到,巨婴不值得嫁,难道真的是爱情使人盲目吗?
曼森(右)和阿弗顿(左)
嫁给79岁连环杀人犯的25岁女人
在13年的时候,《每日邮报》、以及《滚石》杂志报道了一件奇事:
被美国媒体称为美国史上“最恶名昭著连环杀手”,当年79岁的查尔斯·曼森即将在狱中与美丽的25岁女子阿弗顿·伯顿举办婚礼,结为夫妻。
阿弗顿的父亲在接受《每日邮报》专访的时候称,女儿与曼森的关系始于“经典的青少年叛逆”,当时17岁的阿弗顿的学习作业是选一位名人并为其写传记。曼森,开始进入她的世界里。
曼森的语录中,有一句流传甚广,已经成为他的经典名言:
“俯视我,你看到的是一个傻逼;仰视我,你看到的是一个神明;平视我,你看到的是你自己。“
阿弗顿真的爱曼森吗?并不,她向往的是曼森所代表的思想体系:扭曲的,反社会的,叛逆的而又“自由自在”的。
阿弗顿接受杂志访问时表示:“也许人们都认为我疯了,但他们不知道,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再正确不过的事,我天生本该如此。”
人们认为,阿弗顿是患上了“邦妮和克莱德症”。
抛夫妻子也要嫁给杀人犯的女律师
1995年时,美国一位在佛罗里达州替一名连环性侵杀人犯辩护的女律师罗莎莉·马丁内斯,不惜与当地知名的律师丈夫离婚,放弃四名亲生孩子的监护权,也要与这名被判处死刑的罪犯结婚。
两人的婚姻维持了19年,19年里,罗莎莉仍然对死刑犯丈夫不离不弃,并坚持要为其洗刷罪名。而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这名死刑犯被认为是精神病患者,一个能言善道的片子,以及一个对警察人身安全有威胁的危险人物。
罗莎莉是对奥斯卡(该死刑犯)一见钟情的,罗莎莉在接受采访时回忆第一次和奥斯卡见面时的情景时这样表示:
“门打开了,一个年轻人站在那里。他的背朝我,然后他转过身来说,你是谁?”
“我是来帮你的,”罗莎莉这样回答道,“其实我想说的是,我是你的天使,我想挽救你的生命。”
罗莎莉和奥斯卡的第一次见面持续了五个小时。
“我觉得他(奥斯卡)很亲和。在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厕所的狭小监狱囚室里,我能感受到他的那种孤独与绝望,”罗莎莉回忆称,“他的这种无助让我窒息。”
同样的,罗莎莉和阿弗顿一样,被认为患上了“邦妮和克莱德症”,而且是第二类:被动型坏男孩控。
那个嫁个巨婴的女人
在最近沸沸扬扬的“16岁少女被生父所杀”的案例中,同样引起了非常多的不解:为什么要嫁个一个巨婴?
2003年杨爱静和李美芝正式成婚,然而婚后不久就发生了第一次家暴,李美芝选择回娘家。
当晚,杨爱静带着村里人一起去接妻子,当天呆至深夜也不愿意走,没接到妻子的杨爱静第二天就带上刀子吓得丈母娘喊“救命”,逼妻子回去。经过劝说,加上怀孕在身,李美芝回到杨爱静的身边。
“家暴、争吵、出走”在这对夫妻间不断上演,亲戚结婚李美芝向丈夫要钱买衣服烫头发、包子做咸了……这些都能成为李美芝被打的原因:拿硫酸拦路,又下跪又磕头,让妻子喝“百草枯”。
如果说婚后是因为亲人、孩子所以不断妥协,那么婚前呢?巨婴是隐藏不了自己的心理特征的:共生、全能自恋以及偏执分裂。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可以让一个女人对“坏男人”如此着迷?
“邦妮和克莱德症”
如果说上述三个是个例,那么更让人担忧的是,连环杀人犯曼森的追随者至今仍大量的存在:
曼森在世时,平均每天能收到4封崇拜者寄来的信件,不少女粉丝就如阿弗顿一样想嫁给她为妻,崇拜者还未他建立网站宣扬他的思想,直到今天,美国一些具有反叛倾向的团体仍然被受到他的影响。
可能大家会说,这是其他国家特有的现象,我们国家并没有这么疯狂,一个杨爱静代表不了一切,那么以下几个例子,则证明了“邦妮和克莱德症”没有国界之分。
杀人不眨眼的周克华,背后有一个20岁的小女友。这个年仅20岁的姑娘被他吸引,甚至包庇、更协助他作案。
有“中国第一悍匪”之称的张君自称“半个帅哥”,对女人的杀伤力如同他的射击功夫一样精准。
张君的五个情妇,多数已结过婚,但她们仍对张君死心塌地。杨明燕是张君这几个女人中最年轻、最漂亮的一个,她不但与张君“结了婚”,并且还为张生下了一个女儿。
先后杀害15人的白宝山的装枪的布袋则是由他的情妇谢宗芬亲手缝制的。
香港犯罪集团首脑张子强的妻子罗艳芳,曾希望将张子强弄回没有死刑的香港,但没有成功。
毫无疑问,这些选择罪犯或者巨婴为伴侣的人,他们都患上了“邦妮和克莱德症”。
“邦妮和克莱德症”,得名于电影《雌雄大盗》,坎氏精神病学词典中定义指屡次约会不成功的女性,她们痴迷于实施恶意犯罪的人们,对超级罪犯们崇拜,并由此获得兴奋感,故而又称“坏男孩控”。
主要可分为被动型坏男孩控和主动型坏男孩控两类。
被动型坏男孩控:拯救他人的救世主情结
就如那位抛夫弃子的女律师一般,她希望改变这个罪犯,也坚信自己可以做到,沉浸于自己的拯救幻想与救世主情节中。
而心理学家埃林·安伦的《在爱情上高度敏感的人》的书中说道:有些女性潜意识里潜藏着与囚犯吻合或相似的经历和问题,因此她们对囚犯产生了特别的同情,同时与囚犯简历中可以预测的关系感到心安,致力于接近与改变这些杀人犯会让她们的需要得到满足。
主动型坏男孩控:“美女与野兽”的情结
这一型的女孩们追求危险,希望与“野兽”为伍,享受危险给她带来的刺激感,甚至会骄傲地认为这是一次展示勇气的机会,可以和所爱的人一起“对抗世界”。她们或多或少有着一些受虐倾向,这些危险人物会给她们带来更大的性吸引力。
“坏男孩控”背后隐藏的心理缺失--只有了解真正的因,才能防止恶劣的果
“邦妮和克莱德症”是一个“果”,并非“因”。真正因,其实在上述这些女性的童年就已经埋下。在心理学上,普遍认为这些坏男孩控们,许多在童年会有被暴力父亲虐待过的经历,所以长大后很容易被暴力男人所吸引。
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就如杨爱静的事件中,并没有任何的资料显示其妻子李美芝有被虐待过的迹象。相反,李美芝是一个非常温顺的人,否则也不会一直妥协。
包括阿弗顿和罗莎莉,他们本身是非常正向的女性,其中罗莎莉还是律师,那么,是什么样的心理缺失,导致她们选择了与自己完全是两个极端的伴侣?
姑且用搞怪的图片来缓和气氛
现实的自己与理想自我的失衡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武志红老师认为,当我们选择恋人的时候,是选择与我们相似的,还是选择与我们相异的,取决于我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一致程度。
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一致程度较高的时候,选择相似的恋人
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一致程度较低的时候,选择相异的恋人
要实现理想自我太困难了,那么找一个与自己理想自我相符的人,与其长相厮守则简单得多,仿佛实现了理想自我一样。
就如拜金,因为要靠自己致富实在太难了,所以选择了富人为伴侣;
就如阿弗顿,17岁的她处于青春叛逆期,迷茫、希望证明自己独立的欲望非常强烈的时期,而曼森则完美的符合她的叛逆;
又如罗莎莉,出生在一个严厉的家庭,接受的是宗教教育,她的父母禁止她放学后带朋友到家里玩,更别说谈恋爱。
在十几年的婚姻中,她从来没有独自去购物,没有选择自己的朋友,也从来没有邀请参与家庭决策,她也没有自己名字的信用卡。丈夫甚至给她挑好了衣服和首饰,“我会穿着他喜欢的方式”。
还如李美芝,她总是在因为别人的意见不断的妥协,内心里,其实希冀着像丈夫一样,拥有一个巨婴的“权利”。
坏男孩有什么特点?我行我素,有个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信什么权威,对父母也不会言听计从,甚至可以随心所欲的违反法律。
用自己的最珍贵换取对方的廉价给予
在这些案例中,有另外一个共同点:她们都试图用婚姻来“缠住”对方。这是有两方面的原因的:
叛逆
这对于在控制欲望特别强烈的父母成长的孩子来说,实在太常见了。一旦真的开始逆反,他们就会去做父母最担心的事情,只有这样做才让他们感觉在做自己。
自卑
自卑,源自于对自己的不自信、不认同,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地方,并以此来吸引对方。
一个女人最宝贵的是什么?那么答案是青春、身体、名义。此时,她们就会拿出自己看上去最有价值,对方也很可能感兴趣的--她们的身体。
如何预防“坏男孩控”?
当孩子已经成为“坏男孩控”,要进行干预只有进行心理治疗,而且成功干预的几率是非常低的,就如阿弗顿和罗莎莉等人,社会的舆论,父母的阻止,家庭的羁绊,这些她们都可以抛弃,仿佛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她们的脚步。
但要预防孩子成为“坏男孩控”则简单的多:帮助孩子建立理想自我,并使之实现
拒当操控型家长
操控型家长不允许孩子脱离自己的掌控,让孩子倍感压抑。孩子表面唯命是从,但实际则在计划着如何脱离控制。
拒当操控型家长的重点在于,给予孩子私人空间,以及给予孩子自我选择的权利。
生命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孩子也通过选择的过程来认识自己。
而几乎所有的“坏男孩控”们的案例中,这些女性都出自于操控型家庭。
拒当包办型溺爱家长
包办型溺爱并不难理解,所有事情都是父母帮孩子完成了。
与操控型家长不同的是,操控型家长在孩子面临选择的时候,直接帮孩子做“最优选择”,而包办型溺爱的家长,在孩子还没面临选择的时候就已经做好决定。孩子根本不知道选择为何物。
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有许多女孩跟坏男孩交往,纯粹是因为对方所展示的叛逆、暴力形象可以使她们远离其他的侵害。
这在初高中特别容易体现,一群坏男孩中,总有那么几个女性存在。她们通过拉帮结派的方式,向外界展示她们“不好欺负”,到底就是内心安全感的缺失。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她们不因此迷恋坏男人。
帮助找到孩子的能力所在
当想要实现理想自我,即便是健康的而且成长在健康教育体系的家庭中的孩子都会遇到困难,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的理想自我“太理想”。
而家长们,完全可以辅助他们找到自己的能力所在,找到他们自己的闪光点,并辅助他们在实现自我理想的路上,不断前行。
例如,在吸引异性的时候,坏男孩会用暴力、叛逆的形象来吸引女生,而另一些更出色的男孩,他们会用吉他、篮球等正向的方式来吸引异性的目光。
同样的,一些坏女孩,会用自己的身体、美貌作为代价,吸引异性,而另一些出色的女孩,会用自己的内在美、温柔来吸引异性的目光。
淅爸有话说:我们总在粗浅着探讨着教育孩子的方式,以求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孩子最原始的需求,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之前的必要条件:成为“一个人”,一个独立、正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