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苗保护率不高?高福辟谣
4月10日,2021全国疫苗与健康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会上的一场演讲让其陷入舆论漩涡。他所提出的“提高疫苗保护率的科学思考”被某自媒体公众号误读为“高福认为中国疫苗保护率不高”,随后被一些媒体误传、误转,在一些互联网平台引起轩然大波。
今天(11日),高福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对此断然否认。他说,这完全是误解,是“断章取义”。“世卫组织对新冠疫苗有效性的要求是50%以上,主要是要保护重症和死亡,这一点每一款疫苗都能做到。”
“我在讲了所有的免疫策略之后提到了疫苗保护率问题,对此我提出了我的思考——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接种程序、采用几种疫苗交替的接种(序贯免疫)方式来进一步提升疫苗有效率,”高福称,“免疫程序全球都在动态调整,法国已经把mRNA疫苗的两剂接种时间由4周推迟到6周了。”
4月1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在2021年全国疫苗与健康大会上作报告。(图源:川观新闻)
他说:“全球的疫苗保护率测试数据都有高有低,如何提高疫苗的保护率,这是需要全球科学家考虑的问题。这是一种全球层面、全球角度的科学思考,包括中国,但不仅限于中国。”
高福特别强调:“这是人类第一次接种新冠疫苗,目前所有的免疫程序都是基于过去对其他病毒疫苗推断出来的,这样推断出来的效果已经很好。但是未来,如果我们需要改进,可以基于冠状病毒本身的特点和目前接种疫苗的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高福告诉观察者网:“全世界科学家在几个月之内研究出了新冠疫苗,这是全球有史以来第一次,这里面存在很多科学问题,我们人类面临很多的科学问题需要回答。”
所以,什么是疫苗的保护率?
疫苗的保护率,即疫苗的有效率,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将接种疫苗的人群中感染的人数,与没有使用疫苗而使用了安慰剂的人群中感染的人数进行比较,以评估疫苗对于接种人群的保护能力。
北京科兴中维公司公共关系总监刘沛诚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个疫苗在Ⅲ期临床研究中得出保护效率的数据,其实是基于临床研究现场条件和临床研究方案,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基于疫苗组和对照组的发病数计算出来的比值。它的含义是指接种疫苗的群体与没有接种疫苗的群体相比,发病风险减少的概率。”
视频截图
那么,疫苗有效率怎么计算?
在疫苗临床试验中,要分为两个组别:疫苗组和安慰剂组,并分别统计两个组别的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如果安慰剂组的新冠患者发病率是10%,疫苗组的新冠患者发病率是1%。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的计算式为(10%-1%)÷10%=90%。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对新冠疫苗的保护效力进行评估。
90%的保护率并不是说100个人打了疫苗,其中10个人会感染,90%这个概率是对个人而言的。每个注射疫苗的人比没有注射疫苗的人每次暴露在病毒环境下时,感染的几率少了90%。
虽然每种疫苗的有效率的计算方式是一样的,但是每种疫苗临床试验时的情况不尽相同。
刘沛诚说:“疫苗的保护效率会受到当地疾病的流行强度、疫苗免疫程序、不同流行毒株、对病例判定的标准,观察的年龄范围等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也是科兴中维的新冠疫苗在不同国家临床研究中得出保护效率不一样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真的要去一一对照两款疫苗的保护率,你需要把它们放在同种实验当中,同一标准之下,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时间下比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研究员阿达雅(Amesh adalja)说。
“研究新冠疫苗的目的不一定是要把感染率降为零,而是要掌握这种病毒,并且解除它的威胁,消除病毒导致严重疾病住院和死亡的能力。”阿达雅补充道。
美国Vox新闻网称,许多专家甚至认为,疫苗保护率不是评判一款疫苗的最佳数字,因为预防任何感染并不总是疫苗的目的。疫苗的目的是让你的身体获得足够的保护,不会出现重度症状、住院甚至死亡的情况。如果你不幸感染了,最多只是感冒,不至于要到住院那么严重。
图源:视频截图
“这一点,所有的新冠疫苗都能做到。所有实验中,安慰剂组的人感染后,有的住院,有的甚至死亡,但任何临床试验中打过疫苗的人都没有因为感染而住院或者死亡。”Vox新闻网补充道。
最后,关于高福主任提到的“可以通过优化接种程序等方式提高疫苗有效率的思考”,刘沛诚在11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称,他们“确实在临床研究中观察到,如果采用更长的接种间隔,保护效果可能会更好,目前虽然临床研究阶段免疫程序是间隔14天的程序,但是目前在境内外使用过程中主要推荐3周以上接种程序。”
所以,别让断章取义的“谣言”耽误防疫大局,接种疫苗的收益远远大于风险。高福主任在采访中呼吁大家尽快接种疫苗。让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打疫苗防个人感染,更是尽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