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灭亡时多荒唐?27年时间线,看完就懂宋朝联合蒙古多无奈
宋朝的两次灭亡,第一次虎倒雄风在,第二次原因可笑
灭亡和救赎,属于万事万物常态,死而后生,不算稀奇事。
历史上,这样的事也不少,比如:汉朝传200年被新朝给灭了,又被刘秀给救赎了,西晋传50多年被五胡乱华给灭了,又被司马睿给重建了。有的重回巅峰,有的变半截王朝。
这属于历史常态,但其中经历最为传奇的,却不是汉朝和晋朝,而是以弱闻名的宋朝。
这宋朝,绝对算中国史上最悲催的朝代,灭亡了两次不说,有个特点还始终如一。
(宋朝繁华)
这个特点就是,大战略上连续出错。
第一次联金灭辽,第二次联蒙灭金,后世知晓历史的人,无不扼腕叹息,说乱令啊。
那么,这一群由无数精英共同做出的决定,真就是瞎胡闹的产物?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看,引发北宋灭亡的联金灭辽战略。
在施行连金灭辽战略前,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关系也从死敌变成了宿敌。
因为宋辽关系的缓和,让北宋不再担心辽国的威胁,转而专心对付又臭又硬的西夏。经过数十年辛苦耕耘,到联金灭辽的当口上,西夏已然摇摇欲坠,就快要灭亡了。
(河湟开边)
这战绩,在后世有一个特有名词:熙河开边或河湟开边。
经过这场前后二十多年的战争,北宋练就了一只堪称精锐的军队:西军。
正是这军队的出现,才有了宋徽宗的自信。
在他看来,有这样的军队,即便和辽国人对垒也是不落下风,甚至占尽优势的。
就在如此寻思的时候,金国人送上来橄榄枝,跟北宋说。
辽国太讨厌了,一起干他,你拿你的幽云十六州,我拿我的其他地盘,行不。
这话说的,让想当明君,却轻佻的宋徽宗心动不已。
眼见金国在后面捅辽国刀子,按耐不住的宋徽宗派兵出击了。那一刻的他,自觉是老虎,却浑然不觉,其实自己是个病猫。
打的西夏节节败退,就自以为天下无敌,可以跟金国一起瓜分辽国了。
(自认为不错的西军)
最后结果就是,一场靖康之耻,让宋徽宗和宋钦宗都成了阶下囚,蒙受汉人历史上最大的耻辱。更难堪的是,这耻辱,几无可以雪耻的机会!
如不是后续中兴四将的奋勇,宋朝早就完蛋了。
西军其实战斗力不差,只是遇见了一个奇葩的帝王,如果不是宋徽宗带队,何至于此?
北宋之灭,配合后续抗金战斗英雄不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依旧有雄心的朝代,唯一的问题是皇帝不行,这个问题貌似在宋朝都无解,除了开国帝王赵匡胤之外,几乎没一个给力的。
随后北宋变成了南宋,在南宋中晚期有一个同样的问题,摆在了南宋君臣面前。
那就是,强大的蒙古崛起了,金朝危险了,是不是出兵打击宿敌。
这一次,估计无数历史爱好者会说,联蒙灭金是战略错误。
那么事实真相如何?答案是非也非也!
这战略错误的发生,源自一个可笑的理由,那就是南宋的对手金国不断作死,作到最后,弄得自己和南宋都弱小到没有了选择权。
(形势图)
至于为何这么说,拉一拉组时间线就懂了。
公元1207年,经过多年准备,南宋组织了一次北伐,目标恢复中原故地,这北伐就是著名的韩侂胄北伐。
这是一场失败透顶的北伐,宋军急火火出击,被金军打得节节败退。
惨烈的战果,让宋朝知道,自己和金国人,战斗力差距有多大。
可如此强悍的金国人,居然干不赢蒙古人,这蒙古人得有多厉害啊?对比过后,南宋君臣当然忧心忡忡。
一个如此强大的敌人,宋朝会认为他灭了金后会放过自己吗?明眼人其实都知道结局。
公元1211年,野狐岭战役蒙金爆发决战,一场兵力悬殊的战役过后,金军45万人居然惨败。
惨败的金朝,成了新崛起的蒙古帝国背景板,也让知晓消息的南宋,大惊失色。
他们没有宿敌被打败的欢欣鼓舞,反而更加忧虑,忧虑于唇亡齿寒,忧虑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强悍的蒙古人)
那个时候的南宋,还是有明白人的,奈何遇见了金朝傻蛋。
公元1214年3月,金朝因为打不过蒙古人,没办法的他们决定,迁都开封城。
这消息一出,让宋朝朝堂之上发生了分裂。
主战派叫嚣,趁他病要他命,主和派言语,金人都干不过,见到蒙古人咋办?
工部侍郎徐应龙就说“金亡,更生新敌,尤为可虑”。
这意思很明确,金国如何亡国了,蒙古将更麻烦,这个时候最该做的不是在金人背后捅刀子,反而是尽力帮助金国顶住,让他们做北方屏障,要不宋朝危险。
抛开民族感情,只谈国家安全,地缘政治,这无疑是在当时非常正确的意见,宋朝还是有明白人的。
就在南宋朝堂战和两派争论不休的时候,成吉思汗的使者来了临安,找南宋商量联蒙灭金之事,结果当然是无功而返。
那一刻的宋朝,如果早一点决定和金朝和平,然后给金朝输血,金朝也许还能延续几十年。
可惜的是,宋朝人吵吵嚷嚷没啥结果,而金朝和蒙古的形势又起了新变化。
(纠结的宋朝)
金朝人的胡作乱搞,也让这一切变了味。
公元1216年,蒙古人又来了,他们远程突袭金朝,一举打穿了金国防线,在金国大地上攻城略地,弄得大金乌烟瘴气。
这个时候的金朝,主政的是糊涂蛋金宣宗,眼见在蒙古人那吃了亏,居然决定南下打宋朝。
妄图用“取偿于宋”的方式,恢复国力。
这骚操作,无疑是自绝于南宋啊。
那个时候的金朝,北边蒙古人虎视眈眈,南边还和宋朝开战,作死也不是这么作的啊。
最正确的办法,应该是拉拢宋朝主和派,告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获取宋朝的援助。
如此浅显的道理都不懂,不是可笑是什么?
后续的故事就很明了了,南宋主战派立马在朝堂占据上风,宋金就此开战。
这一打就打了七年之久,这七年间,金朝不仅和南宋开战,还跟西夏打打难分难解,得罪了几乎所有国家。
(金国半壁江山没了)
公元1224年糊涂蛋金宣宗终于去世了。
一个糊涂蛋,可以毁灭一个帝王,这金宣宗就是这样一个灭国君王。
金宣宗去世之后,金朝终于迎来了一个清白的君王金哀宗完颜守绪,他一上任就停止了和南宋西夏的战斗,致力于弄三国同盟,共同对抗蒙古人。
但,经过老爹七年作死,金朝早已半死不活,没有了翻身的资本。
这个时候,上台的金哀宗完颜守绪,唯一能做的只有节节抵抗,等待最后的死亡。
而南宋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原本有金朝隔着,还可以不直面蒙古人的兵马,可半死不活的金朝,丢了无数领土,也让蒙古人成了宋朝的邻居。
一个恶邻在侧,想说拒绝不容易啊,即便你要拒绝,蒙古人也可以用强让你不得不从。
就此,联蒙灭金成了宋朝国策,只是这国策,是受迫的。
比如:公元1230年,窝阔台攻陷金国凤翔府,随即拖雷提出借道汉中攻金国。
面对这侵犯南宋主权的举措,也知晓蒙古狼子野心的南宋,难得达成一致意见,拒绝蒙古的要求,甚至杀了蒙古使者表达态度。
可最后结局如何?
蒙古人一见宋朝不听话,立马派兵出击,直接在宋朝境内武装游行,穿过宋朝攻击金国,宋朝完全无力做任何事。
(蒙古人蛮横)
进入金国之后的拖雷部队,在三峰山之战打败金军,随后蒙古两路大军兵围开封。那个时候的南宋,根本不希望金国灭亡,他们知道自己面对蒙古会如何。但,完全没办法,以势压人的蒙古让人无法拒绝。
开封被围,金国旦夕灭亡的现状,让宋朝陷入了慌乱中,不知所措的他们,即不敢打蒙古,也不知道如何对付金朝。
这个时候,金国君王的糊涂秉性又一次爆发,他居然在开封陷落之后,选择了逃亡蔡州,做困兽之斗。
为何说,这是一个糊涂的举措,就不得不说,金国在那一刻的其他选择。
当时金国如果选择向东,前往淮河以北区域,背靠南宋,依靠淮河水网做最后抵抗,绝对是南宋最乐于见到的结果,也是他们最方便提供帮助的结果。
选择东进淮河,意味着走投无路的金国,将自己的后背交给了南宋,也意味着一个坦诚的示弱背后,炽热的眼神。
这眼神无疑告诉南宋,你再不帮我,我完了,你也快了。
早已知晓利弊得失的南宋,如何会轻易地让金国灭亡。
但,这最佳退路,金哀宗没选,反而去了无险可守的蔡州。
这就意味着金国的灭亡,不过时间问题,也意味着,如果南宋还想要占便宜,就要快动手了。然后,宋朝选择了联蒙灭金。
事情的发展也如宋朝所料,退守蔡州的金哀宗被打的就要完球,快死的时候,依旧在做糊涂事,先是派部队攻打四川,后来见打不下来又派人求和,指望宋朝援助。
如此首鼠两端举措让人不齿不说,毫无战略价值的蔡州平原地区,根本无法阻止蒙古人的骑兵,又如何有战略价值?
(名将孟拱)
随后宋军在名将孟拱带领下,开始为后续抗蒙战争做准备。
对,就是为抗蒙战争做准备。
因为统兵的孟拱是这样说的:当权以济事。不然,金灭,(蒙)无厌,将及我矣。
这话的意思就是,金亡是定局,不如借灭金战争跟蒙古缓和关系,也能给后续翻脸争取点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做好准备工作。
由此可见,这金国灭亡前夕的联蒙灭金,从不是主动为止,而是迫于形式下的不得不为。
这一切之所以会发生,都和可笑的金国帝王有关。
他们三番四次不顾蒙古威胁的各种挑衅,将原本可以成盟友的国家,一步步变成了敌对国家。
弄得原本有意帮忙的宋朝,一步步走上了联蒙灭金的道路,可惜可叹也可笑。
第一次,自以为厉害,结果悲剧。
第二次,弱国无外交,结果闹剧。
行文至此,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点。
国家和人一样,最重要的事情,从来都是认清自己,唯有认清自己,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遇见问题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
宋朝的问题,就在于对自己的认知不清,最后在糊涂认知下,错判形势,配合扭捏的行事风格,错过了时间,错过了这几,也错过了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