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将石鲁锤炼成为一个崭新的开拓型中国画家

十多年来,新中国出现的几个新画派,大体上也都循着“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路子,追踪时代前进的步伐,在笔墨上刻意求新。但为什么都没有达到石鲁的高度呢?严格地说,大家所缺乏的正是石鲁的阅历、对待生活的态度,正是世界观、道德观、历史观、知识结构和延安时期培养起来的石鲁精神。

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国画,只能产生于同我们时代共命运的画家之手。他不但要把火热的革命感情贯注在里面,其关键还要具有发现的能力,能想人之所不曾想,见人之所不曾见。从确切的含义上讲,长安画派在本质上是延安画派,根在延安,灵魂在延安。

石鲁的经验告诉我们,画家的艺术气质、艺术个性和艺术特色,只能由时代生活来铸造。朝气蓬勃的延安时代,创造了一代人的理想,塑造了一代艺术家。由革命理想所引导的艺术家,由于在命运上与人民有内在本质上的一致,在心灵深处印上了情感的形象,只要受到揭示和启发,便地激发出艺术灵感的火花。完全可以说是生活这一至高无上的权威,把石鲁锤炼成为一个崭新的开拓型中国画家。

石鲁在艺术上的第一个光辉时期,就是由这个延安的时代背景形成的,是由他对黄土高原的钟爱形成的。在《艺术・意识・情趣》中,石鲁说:“我们爱西北,爱西北风物的雄伟,革命的雄伟,社会主义建设的雄伟刚健、雄伟、纯朴就成为我们艺术情趣的主要特色。”

在《师法、师心与创法》中,他说:“我们在西北久了,对黄土高原的风物人情印象要深刻些。像华山,它是那么浑厚雄伟;陕北也另有风味,像洪水刚刚冲刷了的大地。看惯了绿洲景观的人,觉得它太干枯了,但它有它的美。”

石鲁的根在黄土高原。从1957年开始,他对黄土高原进行了一系列写生。到20世纪60年代,他的创作全面开花结果。吴冠中先生评价石鲁说:“石鲁的画来自生活:石鲁的画有浓厚的时代气息;石鲁的画

气势磅礴。”石鲁的画细致而不琐碎,豪放而不粗疏,感情饱满而不矫揉造作,粗犷浓烈而又准确鲜明,含蓄蕴藉而又生动鲜活。

石鲁以如椽巨笔,大匠运斤,塑造了延安的雄伟、黄土高原的雄伟、中国革命的雄伟。看石鲁的画,最突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雄伟。这在他的代表作《转战陕北》和《东渡》中表现得尤其充分。

基于对中国画创新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探索,六十年代前期与六十年代后期相比,石鲁的艺术追求呈现了两种显然不同的特色。从开掘生活美到抒发情感的美,从偏重于对现实生活的表象反映,到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批判精神;从表现现实的合谐到表现人与现实的矛盾心理,这些,都有着明显的质的变化。这种质变与时代背景、与主体的人格力

量密不可分。方与圆的形式构成,是石鲁的独具匠心的"力的结构场"。寓圆于方,寓方于圆,以正求反,以反求正,是他的艺术结构模式。他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节奏韵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