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茯苓汤医案一(急性腋下肿痛案)
医案
张某 女 2020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左腋下突发一肿块,疼痛难忍两天。
肿块似鹌鹑蛋大小,正在极泉穴上,甚至整个胳膊都牵引疼痛,平素没事喜欢饮水(坏习惯),余无不适,饮食二便尚可,面色偏黄,恶寒,无汗,舌红苔薄白,脉浮弦。
处方:
生麻黄30g 防己15g 赤小豆90g
茯苓45g 生白术30g
3剂,日一剂,水煎温服。
服药情况:也可能是我急于减轻患者的疼痛,药力下的有点猛,患者服药后产生了心慌的症状,是因为麻黄过多,动血引起的,然后改成了一副药吃分成两三天吃,大概一周左右吃完的,期间大便有点干,其实想来确实跟吃药有关,利的力量有点大,肠道津液有点受伤。最后疙瘩也慢慢减小了,疼痛完全消失。算是痊愈。
案语
书接上文,个人认为此方属于青龙象方。条文来自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黄肿,宜麻黄茯苓汤;若流于经络,与热气相乘,则发痈脓;脾胃素寒,与湿久留,发为水饮,与燥相搏,发为痰饮,治属饮家。”
而且书中的用词是“宜”,而不是“主之”。说明它是可以考虑这个方,也就是从属于某一类“法”。这里的法是:又发散宣透,又利水祛湿。很符合青龙的治水法,所以麻黄茯苓汤也属于青龙象方。
相对于小青龙汤而言,它利的力量更强,燥的力量弱一点,而且这个“流于肌肉”说明的是此方的作用位置或者作用层面。任何肌肉、筋膜、淋巴层面的水湿都可以考虑此方。西医认识的脂肪瘤、结节、囊肿、淋巴结肿大只要符合水瘀不通的情况下都可以考虑使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