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评审报告只需要这30P,再多都是废话
很多投拓狗吐槽投资评审制度复杂冗长,既繁琐磨人又耗神费力,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自从下决心做了投拓狗,无论刮风下雨、经常外出辛苦看地,接触合作方应酬周旋,这些便是家常便饭,也没啥可说的。
关键的问题是,大费周章获取到了项目信息,怀揣急迫、激动、兴奋的心情,第一时间就想要给公司汇报战况。
但对不起,你还要疲于撰写厚厚的PPT报告,这可是上会的敲门砖呦。
其实做过投资一线的都明白,上会报告的内容大都是连篇废话,熬夜写出来100页的PPT,真正上会的时候,也就给你几分钟的时间口述,能讲清楚10页就不错了。
有人不服气了,说凡事存在即是合理,认为既然投资制度已然存在,那就是合理的,就必须要搞厚厚的上会报告。
但,所谓合理的事情,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姑且承认投资制度的存在是合理的,但具体流程和制度内容,不一定就是合情的。
比如又厚又繁琐的上会报告,明明可以简洁高效的说明问题,就没必要大费周章,把模板搞得又厚又臭啊!
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投资狗把本该操心项目层面的心神,大量耗费在上会报告上,这就是在谋财害命,就是在制约公司拿地,就是在图谋老板的发展,就是阻碍时代进步。
投拓狗到底需要一份什么样的投资评审报告?既简洁,高效、准确地描述项目,又能极大解放投拓狗精力?
雷军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能用一句话讲清楚的问题,绝对不啰嗦。
能用一张图表示意的情形,绝对不累赘。
投资评审报告,一般由“项目本体,市场定位,财务测算,设计方案,营销推盘节奏,开发运营计划”等几个部分构成。
其中投资狗涉及最多的,主要在项目本体以及市场定位两个部分,这需要实地勘察地块,调研地块周边环境,深入竞品项目分析,研判地块投资价值。
这些需要耗费大量体力和脑力,可以说是上会报告最耗费心神的部分。
不幸的是,这两个部分往往是房企投资中心,最为偏爱更改模板内容的地方。
时不时地给你改一改报告模板,抓住没达到模板要求的内容,紧紧揪你小辫子挑错,直让你死去活来,满地打滚找不到北。
好不容易熬了几个通宵改报告,终于达到上会模板要求了,却发现可能土地早都被别家谈好拿走了,你找谁说理去?
有人问,为啥投资中心偏爱更改投拓狗的部分呢?
财务测算,一般有固定模板,你不能动。
设计方案,你不能改,你让设计院干啥。
营销节奏,你不敢编,你让营销经理干啥。
运营计划,你不能碰,你让运营经理干啥。
不拿投拓狗下刀,拿谁下手似乎都不合适。
想想看,做设计的,有建筑师证;做财务的,有会计证;做成本的,有建造师证;做营销的,有策划师证;做销售的还有房地产经纪人证。
只能怪投资拓展这个行当,没啥职业资格认证,难怪让人瞧不起。
说回正题,投拓狗需要一份简洁、高效、实用的上会报告,大概30个P就能够说明问题。
大致分为2大研判模块,31个细分项。
2大研判模块包括:城市投资研判、项目产品定位。
其中——
“城市研究、地块价值”,属于城市投资研判范畴,研判城市投资潜力、界定地块投资价值。
“整体走势、区域市场、项目定位”,属于项目产品定位范畴,确定产品线,市场占位。
“客户研究”,属于专项研判模块,通过4大途径,综合分析客户需求,继而确定产品需求。
其他31个细分项,不再赘述了,基本上每一个细分项拆分来看,就是一个P。
看似简单清晰的投拓狗上会报告内容,要求投资人掌握宏观趋势层面的行业大周期,还要注重对于城市小周期的深刻把握。
扭转对于城市选择的焦虑,把研判工作的重心沉淀在城市内中观层面,即城市内部区域板块间的价值轮动。
从以往局限于单一土地研判的“点”,过渡到注重城市整体的“面”的研究。
聚焦在城市内部“小区域”,不同区域间“小轮动”。
城市内部的板块轮动、不同板块内的精细化研究(区域规划、基建交通、产业导入、区域人口、区域产品、价格变动、产品需求等)。
还不够清晰?还不够简洁?那我也没法了。
声明:本文来源“四哥观楼”,对作者表示感谢。伙伴们,关于本文观点,欢迎交流互动,记得文末留下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