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期袁江山二十四幅精品山水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我们一起分享袁江精品绘画作品。

袁江(1662—1735)字文涛,号岫泉。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是中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画家,宫廷画家,专攻山水楼阁界画。雍正时,召入宫廷为祗侯。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楼阁工整山水当以袁江最有名。当时还有他的侄子袁耀同齐名。他们两人曾受扬州的山西盐商的聘请,到山西作画,作品在北方流传较多。他擅画山水、楼台、师法宋人。山水画主要学宋代闫次平,画石多鬼皴,楼阁主要学郭忠恕,工整严密。他的绘画素材多为古代宫苑,尤长于界画。界画是我国民族绘画中很有特色的一门画科,它在东晋时代已同人物、山水画并存了,发展到宋、元时期就已达到高峰,但一直受到文人画的排挤。画艺从师仇英,山探郭忠恕笔法及赵伯驹、刘松年等青绿山水一脉,同时传工界画,成为有清一代推为第一的界画家。

袁江存世作品有《醉归图》、《峨眉雪霁图》、《阿房宫》、《蓬莱仙岛图》、《瞻园图》卷、《荷净纳凉图》、《猫雀图》、《海屋沾筹图》、《观潮图》、《梁园飞雪图》、《东园图》卷、《骊山避暑图》、《海上三山图》、《沉香亭图》、《松亭纳凉图》、《荷净纳凉图》、《秋涉图》、《山水图》、《竹苞松茂图》、《风雨重阳图》、《山水楼阁图》、《山水楼阁图》2、《汉宫秋月图》、《别苑观览图》等。

清朝中期袁江《醉归图》赏析

袁江《醉归图》绢本 设色134cmx68cm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此图以细腻的笔致,界画的手法,一丝不苟地表现高官贵族夜宴醉归的享乐生活。醉归者被一人搀扶,二女提着灯笼在前面引路,主人则醉卧榻上,只能以目相送。侍从众姬似等主人吩咐。夜色笼罩庭前花树,厅堂内外灯火辉煌,呈现出琼筵散后,清歌才歇那种寂寞空虚的气氛。人物动态神情的描述,恰如各人身份,不同的情节皆围绕醉归。

清朝中期袁江《峨眉雪霁图》赏析

清 袁江《峨眉雪霁图》 绢本墨笔 纵153厘米 横51厘米 天津美术学院藏

在界画家中,袁江特别善于用雪景来布置画面的构图和场景。而且,对于背景的描绘体现出袁江的山水画的技巧,他糅合了工笔和写意两种不同技法来表现不同的对象。像山石和树木,基本师承郭熙及宋人的方法,繁笔勾勒,不厌其烦,用笔尖利劲折,间施侧锋。水边的坡石兼用仇英连皴带染的画法,比较浑和柔润。峨眉的雄伟俊秀、雪后的清幽冷寂,在此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清朝中期袁江《阿房宫》赏析

袁江《阿房宫》屏绢本 设色纵194.5厘米,横60.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宫阙殿宇和民间传说中的阆苑琼楼都是袁江笔下反复描绘的题材内容,此幅即以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兴建的阿房宫为题。画家凭借自己精深的古建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一组组已经逝去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建筑得以再现。此图使用12条通景屏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画面的宽度与广度,再现了阿房宫当年的恢弘气势,将华贵绮丽的画风发展到极致。本幅无款,钤“袁江之印”、“文涛”印2方。有宋伯鲁录《阿房宫赋》全文并识。

清朝中期袁江《蓬莱仙岛图》轴赏析

清袁江蓬莱仙岛图轴绢本 设色160cmx97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蓬莱仙岛”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海上神山”,岛上的宫殿建筑全用黄金白银盖成,奇花异草、珍禽怪兽不计其数,更是藏有“不死之药”。此图就是袁江以这些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加上自己的艺术想象而构思创作的仙山仙境。作者在描绘这座海上仙山时,着重突出了云烟缭绕的仙境氛围,精美细致的楼阁、雄奇伟岸的山石与烟涛微茫的大海烘托出画家理想的生活境界,令人悠然神往。本幅题:“蓬莱仙岛,戊子凃月邗上袁江画”,钤“袁江之印”、“文涛”印2方。

清朝中期袁江《瞻园图》卷赏析

袁江《瞻园图》卷绢本设色,纵 51.5 厘米,横 254.5 厘米。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的《瞻园图》卷。瞻园原系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府邸的西圃,乾隆帝曾御题“瞻园”匾额。整幅画卷采用平展式的构图方式描绘物象。画面以一池湖水为中心,环湖有低山、树木、回廊、水榭、楼阁等。庭院内草木葱郁,柳树垂荫,奇花异卉争奇斗艳。楼屋、廊轩回环错落,分布有致。在一处挂有“一览楼”牌匾的高楼上,主人正在会见宾客。庭院中仆人洒扫、童子嬉戏,一派生气勃勃、安静祥和的生活气息。高高的院墙成为苑囿和外界的明显界限。墙垣外密集的民房,或冲出画面之外,或隐没于烟霭之中。远景的楼观、寺塔隐现于云雾之中,虚淡缥缈、扑朔迷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卷尾画家楷书题写“袁江图”,下钤朱文印“文涛”和白文印“袁江之印”。在《瞻园图》卷中,画家注重对山石、树木外轮廓的描画以及用线的起伏变化。山石的皴法或雨点皴、或骷髅皴,皆卷曲玲珑。袁江精于晕染设色。据高其佩《指头画说》记载,高其佩的指画就曾得到袁江的秀笔妙染。

清朝中期袁江《荷净纳凉图》赏析

清朝中期袁江《荷净纳凉图》绢本,设色, 28cmX63cm中国美术馆藏

山峦平冈,杂树竹林苍翠,溪水蜿蜒。近处荷叶连连,树下小舟泛波,船上亭内,人们在感受阵阵清凉。画境清爽明丽。

清朝中期袁江《猫雀图》赏析

清朝中期袁江《猫雀图》立轴,纸本,设色, 178.5cmX97.4cm首都博物馆藏。

此画中一猫攀附于老梅枯干之上,仰头注目枝头三只小雀,似欲捕捉。猫及老干皆以墨彩重写,又以细毫勾出猫之毛发,造型生动,富有张力。小鸟以淡彩写出,着笔简约,安详适意,与猫之紧张动感形成鲜明对照。梅花刻画细致,娇嫩隽秀。

清朝中期袁江《海屋沾筹图》赏析

清朝中期袁江《海屋沾筹图》绢本,设色, 63.1cmX28cm中国美术馆藏

此为袁江山水组画之一。松绕危岩,海涛汹涌。崖壁下,平坛楼阁,稳坐拍浪之间,波连薄霭横云,远山叠翠,峰峦起伏,气势壮观。石壁不加苔点,更感坚硬,楼阁界画,周密严谨,阁左上方云气中有一瑞鸟飞临,此为画眼所在。

清朝中期袁江《观潮图》赏析

清朝中期袁江《观潮图》立轴,绢本,设色。纵97厘米,横1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远山连绵起伏,近处江面辽阔,波涛汹涌,江上船只往来。岸边,树木浓密阴郁,楼阁台榭临江于山石之上。用笔工细,幽雅华丽,此图为袁江的早期作品,描绘钱塘大潮的壮阔景色。浙江钱塘江因其特殊的地理形势形成异常壮观的大潮汛,观潮成为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此图采用了对角式构图,颇受南宋马远、夏圭边角式构图的影响,山石楼阁集中在左下角,而大半画面用以表现滔滔潮水和淡淡的远山,充分显示了江潮的汹涌壮阔。山石皴法多借鉴北宋李成、郭熙的用笔,江水画法细密严谨,亦有宋人余韵。

清朝中期袁江《梁园飞雪图》赏析

袁江《梁园飞雪图》;设色绢本立轴;202.8cmx118.5cm;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本幅自题:“梁园飞雪,庚子徂暑邗上袁江画。”钤“袁江之印”、“文涛”印2方。

“梁园”又名“兔园”,是汉代梁孝王刘武所建的一处私家园林,其旧址据说在今河南开封东南。梁孝王雅好文翰,广泛结交当时的文人名士,如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皆为其座上宾客,许多人长期居住园内,乐而忘返,“梁园”因此而闻名。唐朝诗人李白有诗云:“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用的就是这个典故。本图中,作者将这座历史上著名的园林建筑安置于冬季的雪景之中,庭院、屋顶、山石上都留出大片空白,表现厚厚的积雪,精美的殿堂在白雪的映衬下愈显得富丽堂皇。寒冷的气候并没有影响园内的热烈气氛,殿堂内灯火通明,歌舞喧嚣,豪华的盛宴正值高潮。

这幅作品是袁江楼阁界画的代表作,表现华丽的建筑是作者创作的重点,均匀挺直的线条勾画出房屋的各个细部,繁密的斗拱,玲珑的窗格,显示了高超的界画技巧,同时作者亦注意到周围环境与自然气氛的烘托,使画面具有诗一般的意境。

清朝中期袁江《东园图》卷赏析

清朝中期袁江《东园图》卷 绢本设色 59.8 ×370.8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东园位于南京钟山东凤凰台下,原是明代开国重臣中山王徐达的赐园,名为“太府园”,后来其五世孙徐泰时加以修葺扩建,辟作别墅,更名“东园”。园内叠有峰嶂,川泽相通,灵岩怪石环列前后,奇花异草郁郁葱葱,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与徐氏友善的时贤名士常雅集于东园之中,或谈诗论文,或品茗抚琴,或宴乐弈棋,或赏玩书画,其乐融融,快意畅然。

清朝中期袁江《骊山避暑图》赏析

袁江《骊山避暑图》,绢本,设色,纵224厘米,横134厘米。现首都博物馆藏。袁江将雄伟壮阔的山色与富丽堂皇的楼阁,很好地融为一体,既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有力地提高了界画的表现能力,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一”。

清朝中期袁江《海上三山图》赏析

袁江《海上三山图》立轴绢本设色画纵413厘米,横568厘米,收藏地南京博物院。是清代画家袁江创作的画。

《海上三山图》作三座仙山耸立于茫茫的大海之上,闹闹云雾涌动,海面波涛滚滚,瑞鹤在海气云雾间飞翔盘旋鸣叫, 与涌动的海涛之声相应和。近景两仙山夹峙而立,其中殿宇回廊穿插在茂密的丛树山峦间,山间殿宇走廊中有仙人徜徉徘徊,似乎在观赏海上波涛翻涌的景致。一山在左下角海水中微微露出一角,与画面中心挺起的两山遥相呼应,突出了海浪的喷涌之势。左上角题“海上二山”,款署“囗戌秋邗上袁江画”,钤“袁江之印”“文涛”,白、朱文二方印。

清朝中期袁江《沉香亭图》赏析

袁江《沉香亭图》绢本设色画纵197.5厘米,横121.2厘米现收藏地天津博物馆,是清代画家袁江创作。

图中,远景山峦起伏,近景宫墙内,殿堂与长廊相连,形成规模宏敞的庭院,葱茏苍翠的松、柳、柏树穿插错落有致,奇异玲珑的山石布置其间,盛开的桃花、玉兰花等着意点缀,分别活动于殿堂、亭阁、长廊之间的人物虽小,但身姿、神态细致生动。宫墙右侧,曲水萦绕,拱桥通向彼岸,水中有游艇,画面春意一片,生机盎然。此图作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为袁氏精力充沛的中年以后的作品。

清朝中期袁江《松亭纳凉图》赏析

清袁江《松亭纳凉图》绢本墨笔画纵153厘米,横51厘米天津美术学院藏,是清代袁江松创作的绢本墨笔画。

在此画中,袁江以素净、沉着、庄重为基调,树木大多数敷以墨绿色,建筑物则以青灰为主。此图描绘的远景非常出色,画家利用色彩、水墨的浓淡不同层次的渲染,表现出松亭乘凉的清凉意境。

清朝中期袁江《荷净纳凉图》赏析

清 袁江 荷净纳凉图 绢本,设色,纵28厘米,横63厘米,中国美术馆藏

山峦平冈,杂树竹林苍翠,溪水蜿蜒。近处荷叶连连,树下小舟泛波,船上亭内,人们在感受阵阵清凉。画境清爽明丽。

清朝中期袁江《秋涉图》轴赏析

清袁江秋涉图轴绢本 设色133cmx62.5cm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清朝中期袁江《山水图》扇赏析

《山水图》扇页,清,袁江绘,纸本,设色,纵18.2厘米,横53.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扇页有自题:“法马钦山笔意,时己卯如月。袁江。”钤 “袁江”、“文涛”朱文印二方。“己卯”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袁江约29岁。

图绘江南景色,一边是浩淼的江水,一边是雄奇伟岸的山峦。严整的山石与富有动感的轻舟相呼应,画面形成动与静、繁与简的鲜明对比。此图应属于袁江的早期作品,石面略施小斧劈皴,具有宋画风貌。此幅作品中,作者尚未使用成熟期的近似“卷云”和“鬼面”的勾斫法,或者状似“弹涡”的点皴法。

清朝中期袁江《竹苞松茂图》屏赏析

《竹苞松茂图》屏,清,袁江绘,绢本,设色,纵231.5厘米,横62.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本幅题:“竹苞松茂,癸卯二月邗上袁江画”,钤“袁江之印”、“字文涛”印2方。

袁江的界画楼阁无论大幅小幅,无不制作精工,尤其是精心绘制的通景屏,景物连贯一体,气势宏伟。此幅12条通景屏描绘作者理想中的仙山、楼阁、屋宇为长松茂竹所环抱,将雄伟壮阔的青绿山水与富丽堂皇的楼阁建筑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既精细入微,又大气磅礴,极大地提高了传统界画的表现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清朝中期袁江《风雨重阳图》扇赏析

《风雨重阳图》扇页,清,袁江绘,纸本,设色,纵17.5厘米,横52.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扇页有自题:“风雨近重阳。己亥冬为公老道翁写,袁江。”钤“袁”、“江”联珠朱文印。

“己亥”是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图绘狂风暴雨的景象。此图成功处在于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风和雨的动感。风本是无形的,作者通过绘树木枝叶一致向右的走势,暗示出强劲的风在自左向右吹。雨,虽然是有形的,但是难以通过笔墨来表现,作者于是通过身披防雨斗笠的人暗示出雨意,同时又巧妙地将山石的皴法绘成水波状,给人以雨量过大山洪暴发的联想。全图为小写意画,其风格与袁氏所擅长的楼阁画相比大相径庭,别有一番韵味。

清朝中期袁江《山水楼阁图》赏析

《山水楼阁图》轴,清,袁江绘,绢本,设色,纵210 厘米,横110.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画面近景坡石高耸,屋宇亭台掩映期间,意境幽深。中景是宽阔的水面,一叶扁舟,划橹前行,静中有动。远处山峦连绵起伏,雄伟壮阔。全图用笔工整细致,技法娴熟,色彩清丽雅致,为作者中晚年之典型风貌。

本幅款署:“丙午秋八月写,袁江。”钤“袁江之印”白文印。“丙午”为清雍正四年(1726年)。

清朝中期袁江《山水楼阁图》轴2赏析

《山水楼阁图》轴,清,袁江绘,绢本,设色,纵166厘米,横55.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本幅无款。钤“袁江”白文印、“文涛”朱文印。

图中峰峦叠嶂,林木参差,栈道回转,高大的庙宇亭阁置于山中,诸多人物活动其间,景致可行,可游,观者如身临其境。作品用笔工整,设色典雅,从所绘山石、溪流、林木、楼阁等可看出作者既师承了宋人画法,又融入了自己的风格,是袁江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清朝中期袁江《汉宫秋月图》赏析

袁江《汉宫秋月》绢本立轴 159.5cm×98.5cm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藏

《汉宫秋月》画面近景为宫墙和高大的树木,中景是巍峨的宫殿,远景是连绵的群山。当然,画家重点描绘的地方集中在中景宫殿的楼台殿阁部分,这是袁江最为拿手和擅长的技巧。

白色大理石的台座和色彩斑斓的木构建筑,形成颜色和粗细之间的对比;宫殿精致华丽,木结构的榫卯组合,十分精确和巧妙,画得一丝不苟。

远景的山石,用笔较为粗放,再加上山间云雾缭绕,颇为空灵,也和细密的宫殿形成虚实的对比。

如此描绘建筑物的画幅,不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仔细深入观察的人是无法完成的。袁江的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细致工整的楼阁界画,这是画家据以立足于扬州画坛、乃至清朝画坛的独特功夫!

清朝中期袁江《别苑观览图》赏析

清 袁江 别苑观览图卷绢本设色,墨笔,52.1×295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