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君:“收藏”红色故事的人

2000余件红色藏品每件背后都有故事

王文君:“收藏”红色故事的人

王文君向记者展示刚收藏不久的临时党费证。

王文君收藏的戴介民照片,并附上详细说明。

本报记者葛星星文/摄

“这是临时党费证和学生章,背后都有很特别的故事……”拿着上周收入囊中的两件红色藏品,王文君笑着向记者介绍。

王文君是路桥区路桥街道一名党员干部。2012年,他开始收集红色藏品:入党志愿书、党的各类文献资料、多种版本的领袖著作……这些藏品蕴含时代故事,而王文君就像一个“收藏”红色故事的人。

共收集了上百个系列、2000余件红色藏品

日前,记者来到路桥街道人峰社区文化站。翻看如今难得一见的老物件,心中很是震撼。

“这只是王文君的一部分藏品,更多的藏品都在家里。”现场,路桥区档案馆副馆长张景钢说,在台州,能收藏这么多种类红色物件的并不多,王文君排得上名号。

王文君玩收藏,要追溯到1999年,起初他主要收藏婚书。受家庭和工作环境的影响,他又逐渐喜欢上红色藏品。

2012年,王文君开始大范围收集红色藏品,至今已有2000多件,可分为100多个系列。“如果把我的红色藏品都展览出来,需要600多平方米的地。”

收藏需要资金。王文君在生活上很简朴,收购藏品却十分舍得,一点一点、一年一年收藏,工资全花在其中。

王文君家里有一尊毛主席石像,那是他最贵的收藏单品,购于10年前,花了3万多元。当时,他得知江苏有个藏友在卖这尊石像,二话没说跑到江苏,还“打包”买回不少红色藏品,仅这一次就花出20多万元。

这些年来,为了获得心仪的藏品,王文君加入全国各大“红色收藏群”,和广大藏友开展交流,还经常到全国各地,跑古玩市场“淘宝”。

每件藏品背后都有故事

在艺术品收藏领域,红色收藏是一门特殊的、最具中国特色的收藏类别,多为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革命战争、建设新中国等活动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藏品。

“红色收藏品,既可照见'初心’,又记录着祖国的发展历程。”王文君说,自己收集红色藏品,更重要的是了解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

多年搜罗,王文君收藏了几百份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入党志愿书。这些入党志愿书有油印蜡纸版的,也有彩色印刷的。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电台通信兵写的入党志愿书。通信兵名叫姚群森,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为了不让入党志愿书落入敌手,将其紧握手中,做好随时吃掉它的准备。

前几年,王文君淘到一张戴介民的照片。有藏友出高价求购,他婉拒了。“戴介民是黄岩首个在外地入党的中共党员,曾担任过中共临海特支(工作范围覆盖台属地区)书记,为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这张还是原版照片,非常珍贵。”王文君说。

上周,王文君辗转寻到一张临时党费证,为此兴奋了好几天。临时党费证的主人叫黄仲宜,生前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也是一名有着73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黄仲宜投身革命运动,历经生死考验。去世前,她将多年积蓄和房产捐献给学校,用于成立助学基金。

“你注意到这上面的特别之处了吗?”王文君指着临时党费证上的缴费记录:1971年6月,500元党费,“那时候,500元能在乡下造一间两层楼房。这份对党的热爱,值得珍藏!”

让藏品“开口说话”

随着藏品数量增多,两年前,王文君开始办展览。在路桥区和路桥街道的组织下,他带着红色藏品进校园、进社区,向更多的年轻人传播红色精神。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每次展览,王文君都会在藏品旁附上讲解及说明。

“做红色收藏,不为金钱,只为情怀。”王文君认为,每个藏品都印刻着时代烙印,让藏品“开口说话”,宣传革命先辈奋斗的事迹,激励子孙后代不忘初心、奋发前进,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藏品凝结了我党、我军和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不可替代的实物教材。王文君说,如果各单位各部门有需要,他愿意配合展出红色藏品。

另外,他也希望与收藏爱好者一起办个大规模的红色收藏专题展,让更多人看到红色藏品,懂得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让红色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