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兮五千年之河途洛说(一)
2019年春节大年初一辽宁文保志愿者带领我们的小志愿者一行三十四人踏上了晋中大地,我们这次行走六天,主要是对山西南部的运城市周围的历史遗迹进行探寻,另外就是我们首次踏上河南的土地去河南省的三门峡和洛阳看看那里的历史遗迹。大年初二我们开始活动第一站我们到了宋代著名政治家历史学者司马光的家族墓地,去了解一下这位著名的政治家的一生,研究历史的人非常熟悉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就是司马光编撰的,我们非常熟悉的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是这位北宋的著名学者。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是北宋时期的人。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家中世代在朝中担任要职。司马光在幼时便有神童之称,他以七岁之龄全篇背诵了《左氏春秋》一书,并且能够明白其中的深刻含义。公元1038年即仁宗宝元元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司马光博闻多识,怀有远大抱负,但他的仕途却十分的不顺,充满了坎坷。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实施的新政,两人经常在朝上大声争吵,谁也不服谁。当时的皇帝为宋神宗赵顼,他一心想要重新恢复宋朝的繁华。宋神宗十分看好王安石的新政,提拔王安石为宰相。同时,他也重用司马光,将他提拔到了中书省。但司马光十分不看好王安石的变法,便请求外调。司马光一走就是十五年,在此期间他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书籍《资治通鉴》。也是在这十五年间里,王安石的变法失败。公元1085年,宋神宗赵顼因病去世,年仅十岁的赵煦继位,史称宋哲宗。因宋哲宗年幼,其祖母皇太后当政。皇太后是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于是她召司马光回朝。司马光一共执政一年半左右,每天竭尽全力工作,耗尽了心血,于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司马光的墓位于山西省夏县城北的鸣条岗,墓地主要有茔地、碑楼、碑亭、禅寺等几个部分构成,规模庞大。墓地里除司马光墓外,还有司马光族人的墓群,呈有序状排列。
司马光墓的国保碑
司马温公祠的大门
余庆禅堂
温公祠简介
司马光祖上的碑亭
司马光墓前的石像生
司马光墓前的碑楼高大,壮观,内有“司马温国公神道碑”一通。碑身厚硕高大,碑文介绍了司马光一生的成就。碑额“忠靖粹德”由宋王哲宗亲笔;碑文为苏东坡书。
我们在余庆禅堂前的合影
马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解司马光的人物历史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位于山西夏县禹王乡的禹王村这里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城遗址,传说夏禹曾在此居住过,故俗称禹王城。据考证,禹王城即春秋战国时的魏国国都安邑城,也是秦、汉及晋时的河东郡治所。古城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垣。大城平面近似梯形,周长约15.5公里,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北墙、西墙和南墙的西段保存较好,一般高出地面1—4米,西墙最高达8米。东墙大部分仅存断续残基。在西墙北段之外有宽约30米的护城壕痕迹。出土春秋战国遗物有鬲、盆、罐、浅盘豆、盖豆、甑、筒瓦和板瓦等,还有汉代的卷云纹瓦当、绳纹板瓦等。据初步研究,大城可能为战国时期魏都安邑,中城为秦汉时期的河东郡治,小城使用年代最长,可能为原安邑的宫城,建于东周,至北魏仍沿用。
当地的文保志愿者史老师给我们讲述禹王城的历史和典故
这是史老师收集的历史遗物
我们在禹王城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