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化工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道路
作者:巨化股份总经理韩金铭
一、后疫情时代化工市场的三大转变
一是中国成为了全球最为稳定的生产地和最大的消费地。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得益于政府完善的防控机制,中国率先复工复产。而欧美疫情一直在延续,各国封城封国,人、物流、交通运输都受到影响,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在世界宏观经济环境的剧烈波动下,中国企业体现出显著的抗风险能力。二季度以来,国内终端需求边际改善、经济大幅复苏、出口全球份额快速上升。可以说,中国经济在2020年回到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呈现出全球供应链的“中国 ”模式。
二是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
疫情严重影响了传统生活的活力,冲击了传统的公共卫生安全与经济发展,但也催生新的商业模式的变革,改变全球产业与行业竞争格局。
疫情引发了人工智能和数据普及的加速,远程工作、视频会议、数字协作成为一种常态,这在以往都是不可想象的。为适应变化,企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对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变革,改善订单交期、产品质量、供应链运营成本,快速提高运营效率,布局全面的线上运营系统。
三是供给侧改革提速,企业数目不断下降,头部企业开始强力恢复。
这次疫情对所有企业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对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熬过来很不容易。但行业领先的头部企业抗冲击能力强,受到的影响较小,疫情后恢复速度更快,还可以凭借资金、品牌、管理等多方面优势,全面抢占市场份额。疫情过后,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未来强者恒强的格局将不断稳固。
除疫情之外,严格的环保和排放要求,也改变了化工企业的格局。企业通过工艺、设备的创新,来降低能耗和排放,往往会通过增加规模的方式,摊薄环保投入带来的高成本,也会造成头部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二、国内化工行业在全球石化产业链中的地位
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在世界上的份额位居第一,是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国。我国化工行业,门类完整、产业链完善,也是世界上最强的应用大国。
相对其他经济体来说,中国具备了生产规模及产能,充裕的产业劳动力,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和物流,以及亚洲集成的供应商网优势。受益于我国持续的改革开放,长期稳定的政治经济、营商环境,国内大循环带来的市场空间,国际化工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仍将沿袭。
以巨化股份为例,我们拥有氯碱化工、硫酸化工、基础氟化工等氟化工、电子化学材料必需的产业自我配套体系,形成了包括基础配套原料、氟致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精细化学品和电子化学材料等在内的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并涉足石油化工产业,向高端化产业和产业终端化市场拓展。仅公司生产的制冷剂规格品种就有50多个,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制冷剂小气雾罐的生产商。2020年疫情期间,由于我们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市场占有率反而同比提高。氟制冷剂HFC 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同比大幅度提升,氟聚合物PTFE 微粉出口量同比增加 31%。目前,巨化在制冷剂行业的产能大约占全球的1/3,实际上的市场占有率还高于1/3。
今年两会报告中提出,要“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将更多以国内经济循环去吸收全球的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角色将向供给方和最终需求方的双重角色转变。
我们虽然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很多产业还只是加工贸易类产能,附加值低,却将高能耗、碳排放和安全环保风险留在国内。比如钢材,一方面铁矿石资源匮乏需要进口,另一方面国内还不能生产高品质的钢铁。中国的钢铁产量相当一大部分是粗钢,在出口普通钢材的同时,又要进口价格高昂的特殊钢材。像圆珠笔头这样的材料,其所用材料——易切削不锈钢基本都依靠进口。一旦国际环境有变化,国内市场就会波动,今后一定要削弱这方面的影响。
又如萤石,已被定为中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们要思考如何利用国内、国外各种资源发展中国氟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在产业链及供应链的可控性。一方面要加强重点区域地质勘查工作,加强国内萤石资源找矿、勘查投入,增加萤石资源后备储量,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对萤石资源的战略需求。同时,鼓励国有氟化工企业与民营矿山企业以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开展合作,对已经开采的矿山进行股权并购,形成国资控股资源。另外,重新审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分工,加强对走出去企业信保融资等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境外萤石资源开发,利用国外资源发展本国产业。借助“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的契机,加强与沿线资源强国合作,共同开发萤石资源和市场,把国内新材料带出去,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共享“一带一路”成果。
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内保产业安全、外防多种风险。通过转型升级,加快薄弱的高端制造产能补缺做强,实现产业全球化再布局,这是国内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内涵。
三、紧抓绿色低碳契机,促进化工产业升级
“十四五”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的两大任务为:国内由出口转内需,通过需求侧管理迅速升级国内市场;国际上加强多边合作,在包括减碳等全球议题上扮演领导地位,引领世界共同发展。
疫情在全球蔓延,化工行业必将进入新的变革与调整期。这种变革与调整以及重构过程,将为我国化工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向产业链高端进发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直以来,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是化工行业最大的痛点,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化工行业要抓住碳达峰、碳中和“30·60”这一战略机遇期,通过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化学品来保障国内供给能力,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对接和协同来培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通过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增强“双循环”能力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碳达峰、碳中和首先改变的将会是产业格局,能源格局的重构必然是大势所趋。在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增长超6%的情况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写进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预计“十四五”末限电将会比2020年底还要厉害,对于我们这些用能产品多的化工企业来说影响很大。
化工企业要做好能源节能提效,要做好消费结构调整。原来是划地盘,地盘越多越好;拥有的碳排放量越大,越占优势。而现在不再是存量越大越好,而是行业技术能耗水平越低越好。降低能耗水平,这是一个衡量标准,也是行业淘汰落后的重要抓手。这意味着我们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抓住绿色低碳发展带来的产业链革新契机,结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进行传统行业同互联网智能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实现化工产业升级。
能源结构的调整带来的太阳能、海上风能、高山种毛竹等,我们要思考在这么大的容量下化工行业能做什么,氟材料能做什么?环氧树脂能做什么?现在巨化的PVDF涂料价格疯涨,证明节能产品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四、坚守原料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
两会报告提出新发展格局,建立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就是要建立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这会给我们的一些基础产业带来强大的冲击,所以我们必须提前思考产业的布局、产品的替代。
从企业外界环境来看,绿色化、数字化已经是历史的必然。当前企业不走绿色化、数字化,必将会被历史淘汰。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绿色发展已经从原料低碳、脱碳演变到包括制造过程的能源结构、过程的利用率,包括绿色的工艺、绿色的技术、绿色的装备,原料的绿色化以及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巨化今年提出“绿色化发展、数字化改革、新巨化起航”,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走一条丰富内涵的绿色化发展道路,其包含的方向应该很多。
一个方向是产品的绿色:比如第四代制冷剂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巨芯冷却液能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实质上也是制冷剂,品种不亚于传统的制冷剂,因此我们有必要拓展制冷剂的概念。水性PVDC涂料可降低VOC排放。PVDC的冷链包装膜、药品包装材料,可降低生产、储运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延长保质期,降低资源消耗。另外,柔性太阳能背板、氢能开发利用等,是绿色可再生能源。
另一个方向是过程的绿色:一是能源总量的控制;二是产品结构的调整;三是降耗。目前企业检维修的水性涂料、检修的装备,质量好的可用十年,差的只能用半年,这是一种浪费。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中国钢材一年的腐蚀达千万吨左右,如果我们有产品可以延缓钢的腐蚀,那就是每年节省千万吨的钢材产出。
未来,巨化股份将继续坚持一直践行的从原料、制作、产品的全过程绿色,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绿色发展的能力,为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发展格局贡献巨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