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与不幸,都是自已的选择:《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1-03-28

—1—

不会游泳的人

很多人觉得自己在思考,实际上只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

这是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的名句,让我深以为然。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通过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这样的故事形式,总结了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这本书的推荐语就是: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 “不改变” 的决心。

这让我想到了,不会游泳的人,换再多的游泳池也是无济于事的。一个只会狗刨式游泳的人,是怎么也不会自由泳的。

就像威廉.詹姆斯表述得那样,哪怕你思考得再多,如果自己不做改变,生活依旧还是跟原来一样,甚至会更糟,因为你不是在让自己如何学会游泳,而是总是怪责这个游泳池水质不好,那个游泳池怎么淹没了我的脖子。

直到有一天,有了灭顶之灾才知道,原来是自己的一已偏见害了自己,是因为自己下了不去学游泳的决心让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人生有七难:钱难赚,情难断, 话难辩,心难懂,命难改,路难走,人难做……然而,古语又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我们都有追求上进的心。那么,为什么不愿意改变呢?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改变以后会发生什么。而那个未知,是最让人们恐惧的。其实我们并不缺乏改变的能力,而是缺乏改变的勇气,总是在恐惧一旦选择作出改变,自己可能会难以应对新的生活方式,而使生活变得更糟。

我从小一直不敢拒绝别人,生怕拒绝了别人以后,别人会不高兴,并因此而不喜欢我,会抛弃我。这可能就是一种强迫性重复,使得我在人际关系中总是患得患失,某个角度来说,也养成了讨好型的人格。

多年来,这个性格从未改变,而我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中,也变得憋屈愤怒,却从未想过是因为自己不愿意改变。直到学习了心理学,了解了自己因为怕失去关系,而丧失了勇气,是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当有一天,我小试牛刀,鼓足勇气,拒绝了别人后,才发现,哇,世界并没有变得更糟,生活原来如此美好。
直到看到了这本书,我恍然大悟,我已然有了被讨厌的勇气。

—2—

幸运或不幸

都是自己的选择

知乎专栏作家动机在杭州为《被讨厌的勇气》写了序,他认为阿德勒想要帮我们挣脱的第一个束缚就是来自过去。阿德勒师从弗洛伊德,和师父及荣格并称心理学的三大巨头。但最终,他和荣格都与老弗爷分道扬镳。

弗洛伊德相信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这些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变成了我们现在这个样子的原因,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这样我们可以把自己人生的不如意,全部归罪于父母,就可以减少自己应该负担的责任。

我曾经也是这样,在初涉心理学时,过度相信潜意识理论,把生活的种种不如意,都认为是父母没有给我很好的童年,成了“父母皆祸害”的支持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

因为过去无法改变,别人无法改变,自己觉得更加无法改变。却没有想到,这是另外一种执着,过度相信一种信念的执着。

幸好,在接下来的心理学旅程中,我从荣格身上出发,一不小心回到了曾经嗤之以鼻的中国传统文化,如饥似渴地接触了一些周易知识,认识了阴阳鱼,明了了这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知晓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让我从完全审视内心审视过去,逐步改变为开始把眼光向外,看看这世间万物,风卷云涌,看看这大自然中隐含的规律。

而《被讨厌的勇气》中的阿德勒则从现实生活中给了类似的答案。他认为,生活给我们很多束缚,但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如何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对现在,是可以选择的。

如果想选择不幸运,就给自己找了借口,下了不行动的决心。而如果想选择幸运,就选择勇敢和行动,把自己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中解脱出来。

真正让我们踟蹰不前的,正是我们自己。

幸好,我们已经在回归当下的路上,走在勇气的路上。

—3—

合作 ,而不是对抗

在《被讨厌的勇气 》一书中,青年经历了很多冲击后,又一次来到了哲人面前,想证明哲人是错的。

而这一点,我们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也经常遇到或者亲身体验到,不管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还是竞争关系,总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凡事总要分个对错,争个你死我活。

然而,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即使赢了也是伤敌一千,自伤八百。

这种人际关系模式就是控制和服从的人际关系模式,只要你错了,那么这也就意味着你就必须要听我的。所以阿德勒认为人际关系里面有一种叫权力斗争,而这种权力斗争到最终就是我们所说的,谁是控制的那个人,谁是服从的那个人。

而这种模式,可能是自卑感作祟,不想输,都想超过别人,想证明自己的优越。然而,既然处在关系里面,既然你的目是为了输赢,可能在言行举止中也投射给了别人。对方也就想赢而不想输 。然而,既然是输赢,总会有一方是输家。

其实,处了输赢的关系模式,还有另外一种可以建立的关系模式,叫做合作共同体。

而合作共同体,超越了输赢,达到了共赢。

我家有个刚刚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仿佛是一夜之间,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什么事儿都要“我要我以为”,“不要你以为”。一开始,我和她母亲为此事非常苦恼,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哪怕 是丁点儿的小事儿,都可能会产生摩擦。

而因为父母经常执着于对错,都是“为了你好”,但孩子又不服输,所以经常搞得不欢而散。

在经过学习和思考后,我和母亲达成了共识,不纠结于具体细节,而是制定具体的目标,如果为了孩子所谓的将来,而丢失了现在,那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我们与孩子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强调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她现在更好的生活,也为了将来更好的成长。疏通了孩子的思想,知道 我们是站在同一条战线的。

同时,我们还跟孩子去谈判。在具体有关她学习生活的细节方面,模仿近期的中美贸易冲突,与孩子你来我往,商榷大家都同意的方式,最终达到了某些 问题的共识,基本完成了合作。而某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也搁置争议,共同前行。双方都同意在遇到一些细节问题时,一事一议。

虽然,过程中还会有些反复。但是我想,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也是与青春期孩子共处的一种尝试。

最后,以我读完后,自已写的一首小诗结尾吧。

目标正前方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每个人
都有自己的
人生功课

要分清自己的
独特课题
赋予人生的

其实
所有人
都从生活中
得到了答案

可惜
大多数人
并不知道

放下原因
接受无法改变的
过去
改变自己能够
改变的现在

认准
目标正前方

原创:洗心岛
责任编辑:一只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