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科举制趣事横生,其中一人的作弊手段让我等望尘莫及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自魏文帝曹丕时期确立的九品中正制横贯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不过隋唐以来确立的科举制终于打破了这一局面,不管是公卿世家还是寒门子弟,只要有才华就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因此才有了李世民发出“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感慨。而科举制一直延续到清朝晚期,延续了一千多年,经历的时间跨度非常之长,今天就为各位看官介绍一下唐朝科举制的一些趣事。
因为唐朝是科举制草创时期,规章制度比较宽松,所以考场中学子可以在墙上“涂鸦”题诗,没有带够纸笔也可以向同学借用,甚至还有的人直接向考官求救。比如举子刘虚白发现考试的主考官是老同学裴坦,因此写了一首诗: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不知岁月能多少,犹著麻衣待至公。咱们二十年前是老同学,现在身份截然不同,我等着老同学的帮助啊。裴坦看到刘虚白给自己写的诗,怀念起往日情谊,因此就鼎力相助,二十年不中的刘虚白终于解脱。
而当时科举考试分为许多种,主要的种类有六科,分别是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其中最重要的是进士和明经,不过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进士科,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当时进士社会地位很高,被人尊称为“白衣公卿”。高宗朝中书令薛元超因为不是进士而抱憾终身,皇帝也喜欢进士。唐德宗和唐文宗亲自审阅考卷,唐宣宗经常问大臣是否是进士出身,如果喜爱的大臣并非进士,就要叹息良久。
而科举是常规性考试,类似于今天的期末考试和高考,除此之外还有临时性质的考试,名为“制举”,类似于今天的突击性检查,为国家选拔人才,科名则是不尽而同。因为制举的名目繁多,而且常常更换,因此闹了不少笑话。比如唐德宗时期,昭应县一名考生急匆匆的赶往京城,别人问他去干什么,他说:去参加“不求闻达科”的考试。实际上唐德宗下诏寻访德才兼备的人做官,而考生却以为这是制举的新科目,简直就是闹了个大乌龙。
而有一个词语“破天荒”正是因为科举制而来,唐朝时荆州地区文风颓废,多年以来当地的考生从来没有一人能够考中进士,因此被人戏称为“天荒”。而等到唐宣宗大中四年,荆州考生刘蜕鲤鱼跃龙门,成功金榜题名,打破了荆州没有人考中的历史,因此被人称之为“破天荒。”荆州刺史更是泪流满面,觉得刘蜕让荆州人扬眉吐气,使得荆州终于不再被天下人嘲笑,因此一口气奖赏了刘蜕70万贯“破天荒”钱,可谓大手笔。
既然是考试,自然避免不了作弊,而作弊的最佳手段自然就是请枪手代笔。而唐朝最出名的“枪手”就是鼎鼎大名的温庭筠,他思如泉涌,成文极快,因此在考场上经常充当“千臂如来”,帮助他人作弊。温庭筠的大名甚至被考官得知,为了防止温庭筠帮助他人作弊,主考官甚至全程监督,但是温庭筠还是帮助了8位考生,这等作弊手段,实在是让我等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