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王琳作品 | 这一生,那一世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相知相守,我想我和婆婆也是如此的缘份吧。
我和李先生处朋友时初见婆婆,大雪天她一瘸一拐去车站接我,一路上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娘俩有缘,老儿子内向不爱说话,你外向爱说话,等你嫁过来,我就有说话的伴了。我三个儿子,你家就你自己,将来我老儿子就多照顾你家,一个女婿半个儿,我们家是一个女婿一个儿,一个儿媳一个女儿,我很钟意你!我很喜欢你!我对你太满意了……这样中肯赞誉出自未来婆婆的口,让初次登门忐忑不安的我顿扫惶恐,心生欢喜,于是顺理成章成了一家人。
嫁给李先生后,和婆婆长时间接触,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婆婆的高情商。我是独女,李先生是老幺,可想而知我俩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的小家除了刚结婚蜜月时干净整洁外,N年下来已经面目全非。我有时想收拾却奈何缺乏生活小常识,久了就习惯了,而李先生更是懒到极致,只要能找到一处下脚地方,哪怕是极小的地方也能呼呼大睡,还美其名曰家就是个讲爱的地方,混乱是有烟火味道,干净整洁一尘不染那是宾馆。好在有婆婆隔三差五来家里帮我收拾,否则我的小家真真是惨不忍睹。
婆婆和公公相识于五十年代,那时军属两地分居,交通,通讯都极不发达,探亲一次都要花费好大气力。婆婆独自承担繁重家务,还要担负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直面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白天辛苦工作,晚上洗洗涮涮,奶奶重病时公公的部队正在福建支援,婆婆只能从单位借来手推车,自己在前面拉,后面三个半大小儿帮着推,近一个小时才把奶奶送进医院。好不容易熬到公公军转,做领导的公公依然忙工作顾不上家,也还是婆婆自己忙里忙外。婆婆说公公经常在家里招待战友、同事,婆婆第一次做金针菇,都没去尾,整盘炒熟端上,豆芽尾端也还在,看得吃客面面相觑,心里嘀咕这是不欢迎我们来吃呀,直到菜品全部上齐大家才释怀,不是不欢迎,不是态度问题,而真真是水平有限。婆婆那次待客后便苦练厨艺,现在对于我这么个厨艺不精的人而言,婆婆做的猪肉炖酸菜、土豆炖排骨,炒芸豆真是人间美味。
这么多年因为公公是山东人,爱吃大硬馒头,婆婆就年年蒸大馒头,一锅又一锅,为了学蒸馒头,婆婆利用业余时间去公公单位食堂找面点大师傅交流,直到做出菱形莲蓉、三角形大枣、圆形奶香大馒头,这样美味口感极佳的故乡味道一直坚持到婆婆生病。
婆婆生病是五年前的端午节。每到端午,公公战友都会给家里邮寄散养鹅蛋,婆婆把鹅蛋洗干净,放进坛子里,加酒、大料、花椒、大粒盐,腌制一个月后鸭蛋油黄味道极好。端午前婆婆依旧收拾坛子准备腌鸭蛋,却不小心闪了腰,陪她去诊所按摩一星期不但不见好转,竟偶尔伴有头疼呕吐,去医院做全面检查后,竟发现是癌症晚期。现在想来人在疾病面前是多么脆弱,婆婆是打出租车去医院看病的,出院回家时,却是担架车送回来的。婆婆为了让我们安心,强颜欢笑,强忍疼痛装做不知道病情,我们也心照不宣地只说没事,就是普通腰脱需要平躺静养。病房里除了来苏尔水味道,还有那些放在床头写着复杂名称的中药、西药,需定时定量温水送服。
大表姐从沈阳赶来看婆婆那晚,和婆婆说了很多很多,说起部队出身的公公,希望有生之年能带婆婆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也曾和李先生说过带公婆出去看看,李先生总说不急,不急。现在婆婆病重,真是让我感受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酸楚。婆婆弥留之际,公公一直握着她的手,和她说刚相亲时就对她一见钟情,还没等进行第二次约会,部队就去了朝鲜,一走几个月,好在他们有缘,从战场回来的公婆缔结良缘,共同孕育了三个出色的儿子……我想那时婆婆意识也是清醒的吧,她听得到公公的絮叨,只是不能回应,但她能感知到。其实人世间最深的痛是后面活着的人还要面对孤独和思念。
三月春寒。我去给公婆扫墓,伫立在墓前,看着两位老人慈祥的笑容,回想公婆临终时的话:父母在,家在,父母不在,家也要在。兄弟同心,有商有量,互敬互爱,兄长爱护弟弟,弟弟尊敬兄长,兄弟情深。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传承谦逊,家和万事兴的美德,是我们军属之家一辈子的财富……
婆婆已逝,但婆媳间的深情令人终生难忘。这一生,让我有缘和你做了婆媳,下一世,我们有缘再做母女。
婆婆安息!
作者简介:王琳,辽宁鞍山人,文学爱好者,散文作品多次刊登在《鞍山日报》《千山晚报》《辽宁日报》《钢都周报》。曾获得家庭杂志主办“我和医生的故事征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