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智者的告诫:武力征服不了天下,做到一点让对手心服口服
老子是一个智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德经》是老子的传世之作,其集思想性、智慧性、哲理性于一身,几千年来都在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道德经包罗万象,在老子成书之时,诸侯割据、战乱不断,这样的背景下,老子的《道德经》中也透露出了老子对于战争的态度。在老子《道德经》第三十章,有这样一段话: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用“道”来辅佐国军的人,不用武力去征服天下。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民生凋敝。善于用兵的人从来不会把武力当作实现目的的首选手段。当达到目的后,他们也不会骄傲、更不会张狂。因为,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转向腐朽。
从老子的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老子的反战思想:他认为战争是人类最愚昧,最残酷的行为,老子主张反战的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有积极的意义。即便在今天,也有助于世界的和平,有助于人民的福利。
《道德经》中多处讲到用兵的问题,因此很多学者都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如唐代王珍曾说:“五千之言八十一章,未尝有一章不说兵也。”近代也有学者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如章太炎提出道德经概括了古代兵家要旨,并说老子著五千言,以为后世阴谋者法。
尽管如此,更多的人依然认为《道德经》是一本哲学书而非完全的兵书,老子论兵是从哲学的角度,而不是军事学的角度。八十一章中直接谈兵的其实只有三章,讲哲理偶以兵事取例的也不到十章。
春秋时期战争是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哲学家也好,思想家也好,当然不会对其视若无睹。他们从战争中观察到谋些带有哲理性的问题,并上升到哲学高度加以分析研究,找到包括战争在内的一般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如“物壮则老”等,这无疑具有普遍的启示价值。
无论《道德经》是否为兵书,老子具有反战思想都是无疑的。老子详细列举了战争的危害,主张不以兵强天下。但是,老子也认识到一个国家又离不开军队,所以他又退一步提出:军队和战争只是为了保证国家人民的安全与政治稳定,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旦在战争中获胜,因遵循不自满,不自骄,不自傲的原则,警惕盛极而衰。
受老子“上善若水”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以和为贵的民族。而“不战而胜”的无为思想也是老子传给我们的重要智慧。如果人人都能领会老子“不以兵强天下”的用兵之道,何愁天下不和平,人们不安乐太平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