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有一对断颈铁鹤,因为发现一张清末老照片,专家将其复原了

对考古专家们来说,文物修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很多东西根本就找不到参照物,是否能够正确的修复也全凭“感觉”。在青州博物馆的藏品中,曾有一对断脖子的珍贵的铁鹤,考古专家们为了修复它可谓煞费苦心,不过好在有一张老照片帮忙才顺利完成任务。究竟是什么样的铁鹤?又是什么照片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青州博物馆位于山东潍坊市青州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县级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四万余件历朝历代的珍贵文物。据资料记载,青州博物馆的前身系培真博物堂,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青州博物馆飞速发展,不仅拥有诸多的国家级珍贵文物,还有一支技术和实力都过硬的考古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走入青州博物馆的时候,第一眼总是被门外的一对“神奇”的铁鹤吸引。

铁鹤分立两侧,仿佛在欢迎每一位到访博物馆市民,表现为一种美好的欢迎仪式。专家们经过测量,两只铁鹤通高约4.2米,由上部分的铁鹤和下部分神龟组成,寓意着龟鹤延年。在铁鹤的腹部,还有清晰可辨的铭文,可知其铸造于明朝万历年间,一只铸造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另一只铸造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并且也都是衡王府的遗物。

衡王府即明代衡王朱祐楎的府邸,他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七个儿子,于公元1487年被封为衡王,后来就藩青州。根据史料记载,衡王朱祐楎一生普普通通,没有可圈可点之处,如果不是因为这一对铁鹤,或许他早已被历史遗忘。或许您看到这里就纳闷了,衡王朱祐楎为何要铸造铁鹤呢?考古专家们推测,这应该是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意欲长生不老。

明朝时期道教思想盛行,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市井百姓,都渴望求得“长生不老药”,但是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很显然这是一种愚昧。当时,人们将仙鹤和神龟看成是道教圣物,于是为了讨好衡王朱祐楎就斥巨资铸造了铁鹤,然后送给衡王朱祐楎当做寿礼。很可惜,衡王朱祐楎59岁就病逝了,可见铁鹤并没有起到作用……若干年之后,衡王府铁鹤也逐渐被人们遗忘,不过难得的是一直到清代都还保存完好,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炼钢运动中被毁,让专家们都感动万分可惜。

1962年8月,当地百姓将残缺破碎的铁鹤送到了青州博物馆,专家们经过一番检查和研究之后确定,铁鹤虽然可以修复,但是需要时间,而且也不一定能够复原其最初的模样。最关键的是,铁鹤的头部残缺严重,甚至还少了好几段颈部的铁块,所以修复铁鹤成为了当时专家们的头号难题。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尝试,专家们成功复原了铁鹤颈部以下的部位。

对于颈部和头部,专家们迟迟不敢下手,因为当时没有人知道铁鹤原来是什么样的。就在专家们陷入困境的时候,有人在档案馆翻阅资料时找到了一些清末的老照片,是一位法国传教士在旅游时亲自拍摄的观光照片。其中,有几张衡王府的照片让专家们欣喜不已,因为有一张拍摄的就是铁鹤的特写,虽然黑白照也不是太清晰,但比没有任何参照物要好。

观察发现,老照片上的铁鹤头部造型十分简单,也比专家们想象的要容易制作,只是嘴部的长度比例不好把握,最后根据比例确定约16.5厘米。紧接着,专家们还发现铁鹤颈部并非圆柱形,而是类圆锥形的结构,可见下部略粗,直径约8厘米,上部略细,直径约5厘米。最终,专家们根据这张老照片,成功复原了铁鹤的头部和颈部,也才有了今天的实物。

如今这件铁鹤已经成为“网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前往参观。其实文物是历史最好的见证,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文物都会老化,所以我们树立爱护文物的意识,让它们永远的流传下去,也算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青州博物馆》作者:王华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