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值得深读的“死文”:《爱,明天,和生命的意义》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

比起无法估量的头衔,人们更加愿意唤他一声“爷爷”。

他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稻田,每颗饱满的稻穗都承载了希望和汗水。

袁老先生曾经面对采访说:

人活得要有意义。人的一生很短,我记得聂耳、田汉的《毕业歌》里边说,今日是桃李芬芳,明天是国家栋梁。

我希望在死亡时可以说:我的一生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雨中连绵不断的队伍,都是自发的市民送袁老先生最后一程。

茫然间,似乎他走了,又似乎他还在稻田里忙碌。

风起,稻穗轻轻低头,还会有阵阵的小提琴声出自梦里。炊烟袅袅,稻香扑鼻。

如此一想,只当做是袁老先生休息去了。稻田常绿,他一直都在我们心里。

曾经有人说,死亡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无需悲痛,终有一天会再次相遇。

那是死后的事了。不过,我们要怎样接受亲人、朋友甚至是自己的“终有一死”呢?

或许我们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想,我们是否有选择死亡的权利?生命如此脆弱,我们是否准备好了面对死亡?

01

是苟且地活着,还是有尊严地死?

老人家面对如此繁琐的程序是不耐烦的。他无病无痛,只是觉得活着是为了“生存”而不是“生活”,还不如死掉。

他发现,到了这还不是可以马上死的,竟然有些闹情绪。

不仅如此,还会有好几次的咨询,为了确认客人的情况,万一客人后悔了还来得及。

现场的人不少,但是似乎会场里没有悲伤的气息,哪怕众人面对的老人已经决定第二天就结束自己的生命。

若问何为尊严,给予人们自主选择结束生命的机会,已经是十分难得了。尊严对于生命而言,即缥缈又重如泰山。

面对死亡,不是所有人都有选择死的权利,甚至连活下去都无法选择;

当你面对绝症、天灾,只能面对死亡:根本没有活的选项。

人固有一死,从古至今,也有疯狂的人追求“永生”,但都无一例外,他们都在历史的尘烟中成为黄土。

死亡就是每个人的最终选择,我们无法避免,避免不了,所以更需要思考活着的意义:

难道走世间这一遭就只是为了等待死亡吗?在谈死亡的时候,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思考呢?

02

在死之前,你真的好好“活”了吗?

近些时候,很多青少年选择草率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或许是因为疾病,或者是因为其他不合,但是从这些案例来看,我们极度缺乏对孩子的死亡教育。

有这么一个悲痛的新闻:

某中学生和同学打扑克牌,被老师呵斥,刚好当天他的母亲也在学校。

听说了自己孩子犯错,她气急败坏地到走廊当着众多人的面前狠狠地给了孩子一个耳光,随后生气地离开。

男孩在走廊里思考了将近五六分钟,随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跳楼。最后没抢救回来,人没了。

我们姑且不谈妈妈的做法和背后家庭的关系,但是,孩子在冷静思考后依然选择了轻生,不禁让很多人感叹生命原来如此廉价。

他爱他的母亲吗?爱的,不然他为什么不当场反抗;那么母亲爱他吗?也是爱的,不然不会为他气急败坏。

那为什么悲剧还是发生了?因为他们都没学会正确地看待生命。

如果孩子重视生命,他会跳吗?如果母亲在这方面有意识地盯着孩子,会出这种意外吗?

很快,网络上的新闻被广泛传开后,大家都在指责母亲。

甚至有人人肉出母亲的联系方式,很多的喷子自以为是地辱骂这位母亲。

本就沉浸在失去孩子悲痛的母亲,后悔又自责,在这些无知群众的攻击下,结局令人沉默:

这位母亲也选择了以跳楼的方式来结束生命。

后来,大家才得知,他们是单亲家庭,生活压力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

这位母亲身兼几份工作,每天起早贪黑,但是孩子成绩不好,她很着急也没有办法。

本来就是被老师叫到学校去进行沟通,结果孩子竟然还被投诉说在教室里打牌。

压力一下子没绷住的母亲,就当场痛斥了孩子。

倘若这位母亲知道她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如此之大,她一定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母亲痛苦,他还会选择跳楼吗?

本质来说,是他们没有选择对的方式进行沟通。

母亲以为压力只要自己全部抗下,孩子就会轻松许多。但是她却不知道孩子也有自己的压力,而他从未想过和母亲诉说。

孩子其实也清楚家里的压力,他何尝不想为母亲分担?但是因为他们缺乏沟通,孩子的担心并没有让母亲知道。

如果我们对孩子和母亲有过正确的教育,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对方生命之中的重量;

就算某个时刻,他们真的站在自杀边缘上,他们会不会想到:家里还有人等着他回去,还不能死!

03

活着的意义重要吗?

托尔斯泰在《忏悔录》中写他自己寻求生命意义的过程。

他一度认为,人都要死的,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到底我们是在为什么活着?

为了找到答案,他加入宗教,他进入农奴的生活了解;他拥有荣誉和富贵,却还是不知道什么是活着的意义。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没什么价值”,他们认为就是为了家长、为了孩子才苟且活着。

这样的人很难获得快乐,甚至终日都很痛苦,因为他们将自己的喜乐和他人绑定,被他人影响。

每个人,活着就是要为了自己。每个生命都值得去思考,我为什么而活着。

这是一种信仰。有人心系天下百姓,有人心系家国繁荣;

更多的人是为了过得更好,也有人认为自己是被惦记着的,所以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活下去,是一种力量。从这种信念中迸发的力量,甚至会让我们忽视物质的存在,而上升到精神的存在。

为家国牺牲的烈士是将自己的生命植入了民族的脊梁,他不认为“牺牲”是一种消逝,恰恰相反,这是他的信仰长存。

当我们明白了活着的意义,就会更加认真地对待死亡。

唯有你寻得活着的意义,生命才开始精彩。

04

悲痛之后,是新生

面对死亡,我们都会有不同程度悲痛。

正常来说,40%的人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来治愈的;

有30%-40%的人是需要团队干预或者社工和医疗场所的帮助下才能恢复的;

有10%-20%是需要一对一或者更专业的支持的。

〓 泊恩声明

深圳泊恩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对于该文章拥有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利,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编、转载,该文章由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

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对这篇文章有任何的疑问或者建议,欢迎通过公众号联系在线客服提交反馈。

✨一次分享,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