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48年,后宫发生叛乱,宋仁宗赵祯...

公元1048年,后宫发生叛乱,宋仁宗赵祯正要出门逃命,曹皇后却关闭殿门,拦住皇帝,冷声道:“皇上,不能出去!”赵祯的怒火腾地一下就窜了起来,要不是形势十分危急,赵祯怕是要破口大骂了!

赵祯一直都不喜欢这个常与自己作对的曹皇后。

就在三天前,赵祯打算陈设彩灯过灯节,就被曹皇后以“徒耗资财有损无益”阻止。而这次乱兵都要打上门来了,曹皇后又阻止赵祯出逃,赵祯怒容满面,瞪着曹皇后,倒要看看曹皇后如何解释。

曹皇后见赵祯震怒,不敢卖关子,连忙道:“贸然打开宫门,失去屏障,好比自废武功,倘若半途遭遇叛军,那该如何是好?”

赵祯听曹皇后说的在理,只能悻悻地摸了摸鼻子。

果然,大门一关,叛军就杀到了宫门外,来不及逃跑的宫人纷纷遭殃,瞬时哀嚎声四起。

见赵祯脸色煞白缩在一旁,曹皇后知道只能靠自己了。她先是指挥宫人锁死厅门并设置障碍,然后命他们搜集宫中的常备水,用木桶装好。

说来有趣,这边才准备好,叛军就纵起了火,不用曹皇后指挥,宫人连忙泼水灭火。

原来,叛军见宫门久攻不下,便想纵火逼迫赵祯等人出来。而这一切,都在曹皇后意料中。

很快,赵祯等到了救兵,平定了叛乱。离奇的是,赵祯非常宠爱的张贵妃竟然也前来救驾,让赵祯非常感动。

这次宫变,史称“宋仁宗遇刺案”。曹皇后临危不乱,指挥有度,几乎以一己之力化解了这次危机,可是风头却全被“一介女流,舍身救驾”的张贵妃抢走了。赵祯根本没有念着曹皇后的好。

其实,曹皇后之所以不受赵祯的待见,归根结底还是“包办婚姻”惹的祸。

宋仁宗的第 一任皇后姓郭,是由太后刘娥一手包办的。当时刘太后临朝听政,权倾朝野,而赵祯年仅15岁,还是个乖宝宝,连反抗的心思都没有。

1033年,刘太后驾崩。宋仁宗翅膀硬了,便不再理会郭皇后,将爱都给了尚充仪、杨德妃这两位妃子。郭皇后气不过,经常跑到尚氏、杨氏居处,对她们破口大骂。

有一次,尚充仪向赵祯告状,说郭皇后的不是,恰逢郭皇后赶来了,两人就发生了争执,郭皇后一怒之下,一巴掌就扇了过去,赵祯连忙上前,结结实实吃了一巴掌。

随后,怒火中烧的赵祯力排众议,以无子为借口,将郭皇后废黜。

正是这段时间,十八岁的曹氏诏聘入宫,得到了杨太妃的赏识。

杨太妃是赵祯的养母,一直深得赵祯敬重。因此,在杨太妃的强烈要求下,赵祯只能咬着牙册封曹氏为皇后。

兜兜转转,赵祯再次被包办了婚姻。

曹皇后出身名门,祖父是北宋王朝的开国元勋,鲁国公曹彬。

曹皇后自幼聪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可惜长相一般,作为“受害者”赵祯,更加不会将她放在心上。

甚至,赵祯再次生出“废后”的想法。有一次,他试探着问大臣梁适:“朕再次废后如何?”

梁适大惊失色,连忙道:“平民百姓也不能过几天就休妻,陛下贵为天子,怎么能再次废后呢。”

赵祯只能作罢。

曹皇后非常贤良,尽管她知道赵祯不太待见自己,但她还是坚守底线,从不放弃原则奉迎赵祯。

因此,当赵祯打算斥巨资陈设彩灯过灯节时,她立即站出来反对,可谓用心良苦。然而,自从宫变后,赵祯的眼里只有张贵妃。

张贵妃得宠后,自然视曹皇后为眼中钉,她仗着有赵祯宠爱,多次挑衅曹皇后,妄想取皇后之位而代之。

张贵妃的所作所为,连大臣们都看不惯,纷纷请求赵祯惩治张贵妃,结果都被赵祯挡了回去,张贵妃因此越发骄横。

有一次,张贵妃打算出游,膨胀的她找到赵祯,说要用皇后的仪仗队出行。

赵祯耳根子软,连连点头,随后抱着“看戏”的心态,叫张贵妃直接去找曹皇后借仪仗队。

不曾想,对于这种无礼僭越的行为,曹皇后竟然毫不生气,很爽快就答应了。

曹皇后如此大方,反倒让赵祯左右为难,最后他还是以“朝廷会非议”之由叫停了这场闹剧。

多年来,张贵妃独占恩宠,一直压着曹皇后,可即便如此,还是敌不过无常的命运。

公元1054年,张贵妃薨逝,年仅31岁。赵祯悲痛欲绝,完全不顾曹皇后在世的事实,以皇后之礼为张贵妃发丧。

曹皇后依旧云淡风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因此,哪怕赵祯再不喜欢曹皇后,也不得不称赞她:“作为后宫之主,曹皇后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朕从不担忧后宫之事!”

公元1063年,宋仁宗赵祯驾崩,曹皇后当机立断,封锁了消息,迎太子赵曙进宫后,随后才对外宣称赵祯去世,使政权平稳过度到赵曙的手上。

宋英宗体弱多病,曹太后自此开始临朝听政,成为北宋第二位垂帘听政的太后。

曹太后临朝时,从不放纵外戚干政专权,对娘家一丝一毫都不通融,使得朝政得以清明,宫中一片肃然。

宋英宗在位四年就病逝了。在曹太后的护航下,其长子赵顼继位,即宋神宗。

曹太后虽不在干政,但当她得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判死罪时,仍亲自找到宋神宗,为苏轼求情,苏轼因此得以死里逃生。

公元1079年,曹太后驾崩,享年64岁。曹氏从皇后到太皇太后,始终恪守礼法,尽心辅佐三位君王,心系大宋百姓,堪称一代贤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