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4】从四大徽班时代到解放前的京剧编演新戏概况(景孤血)
三、从第一舞台排演新戏到七七事变前
在前边说到第一舞台演出一些神鬼新戏,那是指的外来角色;至于在京艺人利用第一舞台的特殊条件组织剧团编排新戏,首先要推王瑶卿和贾洪林、李敬山等,其中还包括了一个外行人庄荫棠。由民国三年(1914)6月开始,就准备排演新戏。那时还没有剧团聘请专人担任编导工作的习惯;而第一舞台,却又开风气之先河了。他们不惜重金,礼聘了庄荫棠,但其结果却是不欢而散。这也说明了编、导、演三者的关系,从历史上就存在着问题。当时曾由王瑶卿拿出内廷月令承应剧《天香庆节》交由庄荫棠翻改。也有人说结果是庄、王合改,也有人说庄荫棠接过剧本一字未动,最后还是王瑶卿自改。从此以后,庄即辞去第一舞台编导职务。在这先后,还由王瑶卿等编出《天河配》(老牛破车的故事),以前只有《渡银河》、《鹊桥密誓》、《九九重阳记》等,都是应时新戏。不久,杨小楼加入,排出全部《薛刚闹花灯》、一至四本《取南郡》、反串《洛阳桥》、《孽镜台》。到了民国七年(1918),贾璧云从南方加入。杨、贾合作演出头本《宏碧缘》,杨饰骆宏勋,贾饰花碧莲。同年4月,杨小楼和尚小云又排演出一至四本《楚汉争》,也就是《霸王别姬》的前身。这一剧本,是清逸居士(溥緖)编剧,后经压缩,杨与梅兰芳先生合演,才成了后来的《霸王别姬》。梅、杨第一次在义务夜戏中合作演出,约在民国十一年(1922)。杨小楼在第一舞台的社名是相馨社,梅兰芳也一度加入,排出两部新戏,一是《木兰从军》,一是八本《春秋配》。《木兰从军》本来也是通俗教育研究会的本子,王瑶卿、王蕙芳也都演过,梅和齐如山等又加以集体改编,遂在民国六年(1917)3月在第一舞台分两次公演。稍后,又排出八本《春秋配》,也是分两次演出。杨小楼并加入饰张雁行。这个剧本,当时是由老艺人李顺亭给梅兰芳找到的,但和从前春台班一位叫做孙八的演出本有了很多不同。梅饰前后部姜秋莲。这一剧本,由于后部只有“落庵”、“团圆”等两三场才出现姜秋莲,演时还要另外加一出戏,梅就把它搁置起来,变成单演《捡柴砸涧》。此后,也只有尚小云、李世芳、刘元彤等,演过几次全本。
从这时起,可以说是进入“四大名旦”以新戏竞赛时期,因之也带动了整个剧坛。但因新戏太多,只能以人为单位,现在分述如下:
梅兰芳:除去上述的《孽海波澜》、《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木兰从军》、《春秋配》外,计有《嫦娥奔月》、《牢狱鸳鸯》、《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天女散花》、《麻姑献寿》、《红线盗盒》、《上元夫人》、前后部《西施》、《洛神》、《廉锦枫》、四本《太真外传》、《俊袭人》、全部《宇宙锋》、《凤还巢》、《春灯谜》、《生死恨》、《抗金兵》。这些剧目基本上都是集体创作(除梅本人外,还有李释戡、齐如山等。其《天女散花》的剧词,也出自李释戡手)。此外整理的还有《天河配》、《王春娥》等。《生死恨》、《抗金兵》,是在日本侵略东北后,为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鼓励抗日意志而作。在表演方面可分三个阶段:一、注重古装,二、注重舞蹈,三、注重唱念表情。这也是为了适应演员的年龄而逐渐演进的。
程砚秋:《龙马姻缘》(和李毓如改编本不同,乃是从“极乐世界”中各取一段)、《梨花计》、《红拂传》、《花舫缘》、《花筵赚》、《鸳鸯冢》、《风流棒》、《孔雀屏》、《赚文娟》、《玉狮坠》、《青霜剑》(以上均为罗瘿公编剧)、《碧玉簪》、《聂隐娘》、《文姬归汉》、《沈云英》、《斟情记》、《梅妃》、《荒山泪》、《陈丽卿》、《春闺梦》、《亡蜀鉴》(以上均为金仲荪编剧),此外还有整理本《金锁记》(罗瘿公整理)、《朱痕记》、《柳迎春》、《费宫人》(金仲荪整理)等。
荀慧生:《元宵谜》(上海舒舍予、张冥飞合写)、《丹青引》(杨少厂编剧)、《飘零泪》、《绣襦记》、《香罗带》、《妒妇诀》、《钗头凤》、《柳如是》、《埋香幻》、《荆钗记》、《鱼藻宫》、《还珠吟》、《取濮州》(即《美人一丈青》)、《红楼二尤》、《勘玉钏》、《霍小玉》、《三春结婚》、《婚姻魔障》、《金钟罩》(即全部《辛安驿》。以上均为陈墨香创作、改编)。此外还有《西湖主》、《盘丝洞》、全本《得意缘》、《庚娘》、《杜十娘》、《贩马记》、《白娘子》等(均由陈墨香整理)。
尚小云:《红绡》、《摩登伽女》(洵妃厂编剧)、《秦良玉》(陈墨香原本,清逸居士改作)、《张敞画眉》、《五龙祚》、《林四娘》、《谢小娥》、《婕妤当熊》、《千金全德》、《玉虎坠》、《卓文君》、《珍珠扇》、《共叔段》、《峨嵋剑》、《桃花阵》、《相思寨云亸娘》、《花蕊夫人》、《白罗衫》、《芦花记》、《前度刘郎》、《白玉莲》(即《郁线云》)、《空谷香》、《团花凤》、《绿衣女侠》、《汉明妃》、《梁夫人》(以上均由清逸居士创作、改编)、《比目鱼》(李寿民改编)。此外还有《兰蕙奇冤》(即贾洪林本《十五贯》)、《詹淑娟》(即《风筝误》一本改唱皮黄,清逸居士整理)。
在四大名旦以外,编排新戏的好多人。
徐碧云:《萧观音》(一名《焚椒记)、《无愁天子》、《褒姒》、《绿珠》、《薛琼英》、《虞小翠》、《蝴蝶杯》(根据梆子本改编)、《蓝桥会》、《芙蓉屏》、《李香君》、《骊珠梦》(根据《游龙戏凤》增益首尾)、《二乔》(根据《凤凰台》改编)。当时给徐编剧的是陈水钟、贺芗坨二位。现在仅能肯定《薛琼英》是出于陈手,《萧观音》是出于贺手。其余就说不太清了。
在这里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的,除梅以外,程、荀、尚、徐都演出了全部《玉堂春》,程、荀、尚都只演到“监会团圆”止,徐却演到王金龙挂帅出征,火焚玉堂春,三堂会审刘秉义(一至八本)。程本是由罗瘿公整理,荀本是由陈墨香整理,尚本是由清逸居士整理,徐本是由陈水钟或贺芗坨整理。
朱琴心:《陈圆圆》(吴阆青编剧。杨小楼、马连良均曾饰吴三桂)、《乐昌公主》、《刘倩倩》、《无双》、《化外奇缘》、《曹娥投江》、《秋灯泪》、《关盼盼》(即《燕子楼》)、《人面桃花》、《摔玉负荆》、《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即《风月宝鉴》)、《大慈庵》、《麟骨床》、《如是活佛》、二本《双凤缘》、《情侠缘》、《英娘》、《富贵英雄》、《梵王宫》、《忠孝图》等。还有《中秋赏月》(根据《阴阳河》整理)、《阎惜姣》(前加《游春借茶》、后带“活捉”)。
此外旦角戏筱翠花有《繆香娟》(根据《血手印》改编),黄玉麟有《龙女牧羊》、《三侠图》,
黄桂秋有《蝴蝶媒》、《姜皇后》,程玉菁有《忠烈鸳鸯》(即《孤鸾阵》)、《丹阳恨》(荀慧生演时改名《东吴女丈夫》)。黄玉麟还有和前一期剧目相近的戏如《父子同婚》、《错怪错害》、
《金玉惨姻缘》、《左义贞》、《迷信误》、《侠女侠缘》等。就是不甚出名的孙盛芳,也排演了一部《富贵双姻》(全部《少华山》)。
武生编排新戏,自然首推杨小楼,他除《楚汉争》(《霸王别姬》)、《闹花灯》、《孽镜台》、《宏碧缘》、《陈圆圆》外,还演出《取桂阳》(根据福寿班剧本整理),又同郝寿臣合作演出《陵母伏剑》、《甘宁百骑劫魏营》、《康郎山隐贤庄》(均由清逸居士编剧)、《野猪林》(清逸居士原编,吴幻荪整理)、《坛山谷》(吴幻荪编剧)。又和侯喜瑞演出《山神庙》、三四本《连环套》(均由清逸居士编剧)。在同一班社中,郝寿臣也排演了《牛皋招亲》(《飞虎梦、藕塘关》、清逸居士编剧)、《荆轲传》、《桃花村》(吴幻荪编剧)。
须生排演新戏的,则有高庆奎、马连良等。高有《平陆浑》、《哭秦庭》(原为潘镜芙编剧,后归通俗教育研究会,最后又由清逸居士整理)、《掘地见母》、全本《庆顶珠》(带“劫法场”)、全本《朱砂痣》、《锤震金蝉子》、全本《搜孤救孤》、《赠绨袍》、《避尘帕》(即全部《海潮珠》)、《青梅煮酒》、《煤山恨》(均由清逸居士改编、整理)、《乱楚宫》、《信陵君》、《马陵道》、《豫让桥》、《睢阳城》、《杨椒山弹劾严嵩》、《史可法》(均由清逸居士编剧)。另外还有前后部《吴越春秋》、前后部《苏秦张仪》。
马连良有《要离断臂刺庆忌》(清逸居士编剧)、《鸿门宴》(吴幻荪编剧)、《假金牌》(关仲莹编剧)、《楚宫恨史》(清逸居士原编,吴幻荪整理)、《羊角哀》、全部《胭脂宝褶》(清逸居士原编,李亦青整理)。此外还有《天启传》(包括“官庄堡”、“南天门”)、《苏武牧羊》、《马跳檀溪》、《安居平五路》、全部《清风亭》、《白蟒台》(带“王莽祭天”)、《范仲禹》、《许田射鹿》、《取荥阳》(带“焚纪信”)、《大红袍》、《火牛阵》、《烧藤甲》(带
“祭泸江”)等,基本上都属于清逸居士整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