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 国家癌症中心李晔雄教授团队总结乳腺癌高危患者肿瘤切除术后低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比较

推荐:江舜尧

编译:莫沉

编辑:马莉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李晔雄教授团队于2019年3月1日在《Lancet  Oncol》上发表题目为《Hypofractionated versus conventional fractionated postmastectomy rad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high-risk breast  cancer:  a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open-label, phase 3 trial》的文章。

该研究针对乳腺癌切除术后低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进行了大规模的随机、非劣效、开放标签的三期临床研究。研究发现在高危乳腺癌患者中,乳腺癌切除术后低分割放射治疗不劣于传统分割放疗,且二者的毒副作用相似,为乳腺癌切除术后低分割放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摘要

目前,没有临床随机研究来比较乳腺癌患者肿瘤切除术后低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的差别。本研究旨在确定乳腺癌切除术后3周的低分割放疗方案是否与常规分割放疗5周方案一样安全有效。这项随机、非劣效、开放标签的三期研究是在国内一所医院独立进行的。年龄18-75岁,已接受乳房切除术,且至少有4个腋窝淋巴结阳性或T3-4期原发肿瘤的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病人在无分层的情况下,按照计算机生成的随机表进行1:1分组:常规分割放疗组(接受胸壁和结节照射,剂量为50 Gy,分25部分,持续5周);低分割放疗组(接受胸壁和结节照射,剂量为43.5 Gy,分15部分,持续3周)。初步分析和安全性分析采用了优化后的治疗意向人群(包括所有接受随机化治疗的符合条件的患者,但不包括那些被认为不符合治疗条件或在治疗后撤回同意的患者)。主要终点为5年局部复发,并以5%的边际确定非劣效性(相当于危险比<1.883)。同时,该研究在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册,编号NCT00793962。在2008年6月12日至2016年6月16日期间,820例患者被纳入常规分割放疗组(n=414)或低分割放疗组(n=406)。常规分割放疗组409名患者和低分割放疗组401名患者纳入改良意向治疗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58.5个月(IQR 39.2-81.8),60例(7%)患者出现局部复发(低分割放疗组31例),常规分割放疗组29例);低分割放疗组5年局部复发累积发生率为8.3% (90% CI 5.8 – 10.7),常规分割放疗组5年复发累积发生率为8.1% (90% CI 5.4-10.6,绝对偏差0.2%,90% CI -3.0 ~ 2.6;危害比1.10,90% CI 0.72 ~ 1.69;非劣效性p < 0.0001)。急性毒性和晚期毒性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但低分割放疗组为3级的患者与常规分割放疗组相比急性皮肤毒性较少(401例患者中14例[3%],409例患者中32例[8%];p < 0·0001)。在高危乳腺癌患者中,乳腺癌切除术后低分割放射治疗不劣于传统分割放疗,且二者的毒副作用相似。然而低分割放射治疗可以提供更方便的治疗,并允许允许医生治疗更多的病人。

文中主要图片说明

图1 | 实验设计

图2 | Kaplan-Meier累积局部复发分析

图3 |总体生存(A)和无病生存(B) Kaplan-Meier图

表1 |调整治疗意向人群的基线特征

表2 | 不良事件

总结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5年,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为37.86‰,占女性新发癌症的15%。该研究是第一个直接比较中国乳腺癌高危患者乳腺癌切除术后低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的大规模随机试验。研究者发现低分割放射治疗并不比传统的分割放射治疗差,而且具有相似的毒性。本研究的结果为乳腺癌切除术后低分割放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