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萍:老家的路
投稿邮箱
先生家中兄弟姊妹六人陆陆续续在城镇安家,2014年,我们把老母亲从和龙感湖一河之隔的顾家村接到了身边养老。
今年的清明依然是先生兄弟三人约好一起回去,开着车从小池镇出发十多分钟便回到了老屋。因为早已没有人居住,屋前屋后的杂草长的又密又高,二哥从车上拿出准备好的工具开始除草,大哥和先生围着老屋边散步边聊天,呼吸着乡间清新而香甜的空气,我的思绪飘回到三十年前。
九二年我还没有结婚,第一次随先生来到老家见公公婆婆,是坐着机动木船去的。我从小在黄梅上乡长大,从没有坐船行过水路,感到非常的新鲜,河水清澈,河底的水草随着船行进的方向摇曳着、飞舞着,许多的小鱼绕着船边游来游去,伸手下去仿佛可以抓在手心。新鲜感过去之后,我不禁纳闷起来,从小池东方红码头出发到顾家村,二十公里的行程,船已经行了快两个小时还没到。先生见我无精打采的样子,说下次回去不坐船了,骑自行车会快些。果不食言,第二次我们一人一辆自行车,虽然先生已经提前告知了我,路不平且不宽很难走,但一路上的坑坑洼洼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想,经过徐港乡政府路段的时候,路特别窄,我避让一辆摩托车,自行车前轮碰到了一块石头,龙头一歪,用了劲没有捉住,连人带车重重的摔到了地上,双手杵在碎石上,手心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血印。先生把我扶起来,拍着我身上的尘土,不住地安慰着我,一时间我顾不上矜持,对着他大喊:“这是什么鬼路,下次再也不来了!”先生一脸的无辜,不知道说什么好。冷静下来,我觉得自己发脾气没道理,扶起自行车,继续前行。
九六年,女儿一岁多了,我们带着她回去看爷爷奶奶,交通工具依然是自行车。几年过去了,从黄梅县小池镇往顾家村,依然是道路狭窄高低不平。骑着自行车,女儿坐在后面的车篮里,我骑得很慢,生怕颠簸到了她,一段稍平的路上稍微的骑快了一些,突然的一个下坡又全是碎石,我一个急刹,女儿吓得哇哇大哭,无论如何也不在车篮里坐了。没有办法我只好抱起了她,先生手扶两辆自行车跟在后面,剩下三公里的路程,我们足足走了四十多分钟。
九九年,通往老家的路被整修了,也略微的加宽了一些,泥土铺在路面,石头渣子也被泥土覆盖起来,如果没有雨雪,路还是很好走的。我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买了一辆摩托车,如遇周末,又恰好是晴天,回家也变的容易了,我们一家三口,便会骑着摩托车去老屋看爷爷奶奶,让老人家享受天伦之乐。
二零零三年正月初五,孩子的爷爷因病去世, 忙完老人家的后事已经是正月十一了,第二天便要开学,我和先生都得赶回去上班。刚下过一场大雪,又连着几天的阴雨天气,虽然每年都有沿线各村庄村民在自发地在道路上平平土,但路况并没有好转,回去的路上依旧泥泞不堪,骑摩托车很不安全。那时有精明的三轮车主,在春节期间发现了商机,每天会有两趟车带客从顾家村跑往小池镇。在村口等了很久,终于等到了一辆三轮车,车上已经坐了几个人,我们从车尾爬进了车厢,车子摇摇晃晃缓慢前行,坐在车里明显感觉到轮胎在打滑,仿佛一不留神就会翻掉,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先生紧紧地把女儿抱在怀里。三轮车就这样蹦蹦跳跳地着行驶了近两公里的路程,感觉太不安全了,我执意要求先生一起下了车。之后先生抱着孩子,我提着行李箱,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走到徐港老桥,从桥上过去便到了对面的王埠乡公路上,再坐上了从龙感湖到小池的客运班车。
2009年我们买了一辆小汽车,国家政策利好,“村村通”工程已经惠及广大农村,回家的路经过硬化,车行驶起来非常的平稳,但是因为路面还不够宽,如遇大货车对面驶来,错车就需要很高的车技了,车身贴着车身才能过去,新手司机只能下车等着老司机来帮忙。如到了过年过节,堵车就是路上最常见的风景了。
今年的清明节,我们回去祭祖,道路再次加宽了,并排着过三辆小汽车一点问题也没有,二十公里的路程不到十五分钟便到了老屋。更让我惊喜的是,往年都是快到的时候绕着道从邻村回家,今年从顾家村主路上已经修了一条平整的道路直通我们老屋门口。原来是国家去年又有了惠民政策,给村小组补贴了十几万,村民联合起来修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水泥大道修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前。
三十多年来,回家的路依旧是那么长,可仿佛又是那么的短,原来要两个小时的行程现在只要十几分钟。老家的路是一条承载着希望和梦想的路,便捷的交通让老家的人们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想必大家一定和我有同感:家乡的巨大变化和国家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是因为有了强大的祖国,才有了这条宽敞的回家之路!才有了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作者:洪萍 黄梅县小池镇第一小学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推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