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舞人——古代中国最特殊的坠饰之一

玉舞人可能是古代中国最特殊的坠饰之一,它的题材仅限于舞蹈中的年轻女子,流行的时间仅在战国末年到汉代的300年间,与汉代兴起的厌胜佩一样,流行时间的确不算长。

虽然早在史前,古人就已经用玉制作人物形象,商代和西周还有为数不少的女性玉人,造型庄严,姿态僵硬,似乎不完全是现实人物,有些还加入了一些想象的细节,至今我们都很难解释这些人物的寓意。

汉代玉舞人的寓意却几乎很直白,题材本身是世俗化的,造型更是世俗情调,这可能是古代中国玉器出现得较早的世俗化题材之一,它既不像厌胜佩那样具有特殊的寓意,也不像西周组配上的玉璜那样标志社会等级,它可能只是一种审美风尚,带有浓郁的世俗风情,不只是被王室和贵族阶层专有,也能在新兴的地主和富商巨贾中风行(146)。

-汉代玉舞人水晶玛瑙珠饰(图146)项饰,由舞人、蝉、瓶形、花蕊形、连珠形玉饰及水晶、玛瑙珠穿系而成。出土时散落在墓主人胸部,根据出土位置复原。河北满城汉墓窦绾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

玉舞人一般是作为坠饰悬挂在项饰或佩饰上,个体较小,多呈扁片状,也有少数圆雕作品,大多不超过5cm高,少的仅高2cm左右,姿态曼妙,精巧可爱。(图147、图148)。

-各种造型的玉舞人(图147-1 、147-2)玉舞人的题材只在战国到西汉的几百年间流行过,与当时兴起的宫廷舞乐风气有关。这些来自不同时间和地点的玉舞人,工艺水平和造型手法各不相同,其中扬州妾莫书墓出土的玉舞人姿态曼妙优雅、线条简练流畅,堪称汉代造型艺术的经典手法。

舞人都是用玉制作,出土资料中还没有见到过其他材质的。 最早的玉舞人实物出自战国墓葬,现藏美国弗利尔博物馆的玉舞人据传出自洛阳金村的东周天子墓地,是美国人弗利尔(Charles Lang Freer)20世纪20年代在当地收集到的。

-各种造型的玉舞人(图147-3 、147-4、147-5、147-6)

汉代的玉舞人出土资料更多,南方北方都可以见到,大多造型简洁,姿态优雅,形制和刀功都是飒利的“汉八刀”【1】风格。一些地方也出土造型和刀功都比较古拙的作品,比如河北省定县43号汉墓出土的玉舞人一对,略显稚拙粗糙,却也另有一番趣味,推测是当地工匠模仿当时的主流作品所为。

-各种造型的玉舞人(图147-7、147-8、147-9、147-1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匈奴贵族墓葬曾出土一对玉舞人,与有龙,螭虎题材的透雕白玉装饰42件一起出土,题材和工法都是中原作品,推测是中原和亲的产物,同时期的内蒙古包头出土了“单于和亲”瓦当,另有和亲砖,上有篆体汉字“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

-各种造型的玉舞人(图147-11、147-12、147-13、147-14)

玉舞人题材的兴起与战国以来“礼崩乐坏”、列国称雄的时势不无关系。《礼记·乐记》有魏文侯好古乐的故事,这位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衣冠整齐、威襟正坐想要受熏于古代雅乐,不料雅乐还没有奏完,就已经昏昏欲睡,便对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说他自己一听古乐就老想睡觉,一听郑卫之音,就一点也不觉得疲倦。魏文侯所说的古乐正是西周宫廷雅乐,用于庙堂祭祀歌舞,而“郑卫之音”,为民间歌舞,被孔子斥为“淫声”,却正好符合列国诸侯对世俗情调的享乐要求。

虽然子夏当即替雅乐辩解,但《汉书·礼乐志》还是说:“终不见纳,自此礼乐丧矣。”民间歌舞终究兴起而雅乐尽废。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舞人(图148)圆雕,跪姿,头顶有一孔贯穿到底部。高3.5厘米,宽3.5厘米,厚1厘米。南越王墓西耳室出土,出土时玉人脸上有织物压痕,可能是穿系用的丝缯。圆雕的玉舞人很少见。这件作品造型优美,工艺细腻,使用了阴刻、减地等多种技法。广州南越王博物馆藏。

列国那些带有民间舞蹈性质的宫廷乐舞最终代替了西周时期作为礼仪象征的庙堂雅乐。战国青铜器上就有表现宫廷乐舞的场面,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错金银宴乐渔猎攻战青铜壶,中层部分就是一副生动的宫廷宴饮乐舞场面。

到汉代,“高祖乐楚声”,汉高祖刘邦最先将起源于民族巫舞的楚国舞蹈引入宫中成为宫廷乐舞,这些宴乐场面更多被保留在了汉代画像石。

这时的歌舞不再是西周王廷之上礼仪尊严、雅乐和鸣的“八佾舞”【2】,而是具有享乐情调的世俗宴乐,长袖善舞的舞姬们也不再是礼仪的象征,而成了欣赏的对象,她们曼妙的舞姿被定格在了质地优柔的美玉之中。

注释:

【1】所谓“汉八刀”是指汉代殓葬用的玉猪和玉蝉上简约有力的刀法,其寥寥数刀就能生动表现器物的造型。“八”并非确指,而是说明其简练。这些刀功并非刀刻,都是玉匠用砣轮砣出来的,由于砣玉石需要加水和解玉砂来帮助高速旋转的砣轮在硬度很高的玉料上做出预先设计的纹饰,玉匠在操作时,实际上看不见手中玉器的纹样,只能凭借长期的经验和感觉来判断做工的进展程度。所以,一件好的玉器一定是最熟练和专门的玉匠所为。由于汉代玉器的整体风格偏向简洁,也多用“汉八刀”来形容其他玉器造型。

【2】“八佾舞”是西周象征礼仪制度的宫廷舞蹈。“八佾”是指舞蹈的行列,也表示与社会地位对应的乐舞等级和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共有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不能僭越。然而春秋时期,诸侯崛起,周王室衰落,诸侯们纷纷在自己的都城上演“八佾之舞”,传统的秩序不复存在,此种“礼崩乐坏”引得孔子十分感慨,《论语·八佾篇》记载孔子目睹这一现象时愤然道: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0)

相关推荐

  • 唐代乐舞比《唐宫夜宴》更精彩 唐山

    北京晚报 | 2021年03月03日 .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风." "顶起来,唐朝风刮起来,我以后就不用减肥了." "挺好看的,白天看萌萌滴,晚上看有 ...

  • 「香港众会」合缘赏堂(二)清乾隆黄玉太平有象八吉祥如意 赏鉴

    合缘赏堂 香港众会联袂北京合缘共生文物有限公司将定期推出古代佛造像.玉器和瓷器等古董艺术精品鉴赏文章,愿同广大藏家与文物爱者共同探讨和交流! 如意一词来源于印度梵语阿娜律,初随佛教传入中土,中国传统文 ...

  • 举世公认的稀世珍宝:清代玉器

    清代刚开始时期,也就是康熙.雍正时期.这个时期的玉器制造主要存在于民间,是明代玉器制造的延续和继承,同时也是民间玉器制造的一种技艺的延续,而这个时期,由清宫廷大规模的玉器生产尚未出现.因此,区别这一时 ...

  • 买车买房,不如买了这乾隆孝粉碗!

    乾隆孝粉是乾隆年间的一种汉白玉碗,底部刻着篆字,上书"乾隆年制",后有人误读为"乾隆孝粉",因名字通俗易解而流传."乾隆孝粉"玉碗,碗的内外 ...

  • 孙玉章: 中国古代三十六计系列作品

    七律·三十六首(中华新韵) 诗文|怀旧紫燕 七律·瞒天过海(1) 太宗率队征高丽,瀛阔迢迢畏过难. 问计阵营亲将召,献谋仁贵帝皇瞒. 谎说富济粮千担,遮舸帘围舍数间. 御宴慰捐风鼓帐,忽惊已到海东边. ...

  • 古玉界:珠圆玉润— 珠子在古代中国意义非凡

           珠子在古代中国意义非凡,古人习惯"珠玉"连称.在许多流传下来的成语及顾问诗句中都能找到珠子的踪迹,比如:"珠圆玉润""抱玉握珠" ...

  • 古代中国最美的300件玉璧

    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玉璧刚刚出土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是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也是很重要的瑞玉.先秦至汉,国家祭祀时,要用玉璧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祭星:作为 ...

  • Gallery Marking国家博物馆之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秦时虎符人俑,汉时青铜玉画

    跌宕起伏的2020年,就快要过完了,这也是今年最后一次给大家分享与GM有关的内容了.不过,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里,我们会继续为大家分享更多有趣且养眼的艺术展.话不多说,先看看本期的内容吧! 延续时代 ...

  • 古玉界:中国古代玉带具的沿革(一)

    玉带具引言 "带"作为腰间的束扎物是中国古代服饰中 重要的组成部分. 先秦法服的"带"之"革带"和"大带" 战国两汉钩环 ...

  • 【玩玉随笔】中国古代籽玉简史:皮色之美

    古代皮色籽: 为什么古代皮色玉器留存下来的极少? 由于古代没有大型挖掘机器,历史上籽玉的开采主要靠"水捞" 水里的籽玉"水籽"有皮色的极少(这是常识) 这意味着 ...

  • 引狼入室、自相残杀,古代中国这个朝代所有皇帝全部死于非命

    从夏.商.周开始,直到元.明.清,中国古代一共有大大小小几十个王朝.这其中有的是大一统的王朝,比如唐朝.隋朝.明朝等:有的是地方政权,比如南唐.大理.西夏等. 自从秦始皇首创皇帝这一称号以后,皇帝也就 ...

  • 从古玉脉络看中国的玉文化历史(十二):金代玉器——侯彦成

    作者 侯彦成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长 金是继辽之后在东北兴起的一个较为强盛的民族.今天的黑龙江省就是金上京所在地,也被女真完颜部视为发祥地.这支长期劳动生息于东北区域的游牧民族自建立起独立地方政权以来, ...

  • 古代中国的最后艺术!

    清乾隆黄玉双耳衔活环带盖瓶 清乾隆掐丝珐琅牺尊 清乾隆白釉凸花纹挂钟 清乾隆天蓝釉花簠 清乾隆松石绿釉凸夔凤牡丹梅瓶 清乾隆田黄三联印 清乾隆粉青釉包袱式瓶 清乾隆桐荫侍女玉山 清乾隆碧玉天鸡花插 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