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斌:贾平凹也是个大孝子

(黄河蝌蚪拍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这首诗写出了人们几百年来于清明节悼念先祖、感恩父母的情怀。平凹老师也是一个有情有义,对父母的恩爱是最有情结的人。辛丑年的四月六日,他回故居上坟祭祀父母,对生他养他的父母进行了深切缅怀。

贾平凹父母离世十几年来,每年的三十和清明节,他回家上坟从未间断过。商洛农村风俗,清明前三天上坟祭祖,于是他的铁粉和文学爱好者都提前来拜访,以见到平凹为荣。

他父母在世时,他就是一个孝子,过年过节再忙都要回家团圆,无论工作再忙也要抽空回家看望父母,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减轻父母负担。然后家家户户去串门,去发小李百善、刘高兴、栽凹、徐生平、韩俊贤等儿时的朋友家去谝一下,问一年的收成怎样,新的一年农活的安排,了解他们的疾苦及农村发展的现状。走时人们以为他带的是农村特产,两个手提包全部装的是农村所见所闻。走时还告诉他们只要上西安市,一定会去他家做客。

贾平凹父亲生病后,他亲自接到西安医院去检查治疗,得出结果是脂肪肝,并且有病情进一步恶化现象,他心急如焚,托人在国外买最好的药治疗。据他的亲弟弟贾平凹说,他哥哥常对他叮嘱“只要能治好父亲的病,就是倾家荡产也愿意。”在住院的日子,工作以外天天不离父母身边,后来接到医院通知让回家治疗,把父母接到工作单位西北大学,并且请特护伺候,打针。他忙前忙后不离父母身边,接屎接尿,买药问诊,昼夜不离床边,此举感动了许多西工大员工,纷纷称赞他是人间孝子。

在父亲下葬的前三天,他像普通老百姓一样穿白戴孝,脚蹬草鞋,三天三夜睡草铺,跪灵前,三天不洗脸。有几次哭得感天动地,伤心到几次昏倒。围观的亲朋邻居见了,也禁不住潸然泪下。

父亲走后,贾平凹把母亲接到西安住。他说和母亲住在一起,心里踏实有归属感,有灵感的启发,有写作的动力。每次写作,母亲总是坐在他身边陪伴,看着他写作,时常还提醒他,文字你能写完吗?直到深夜他停止写作,母亲才肯休息。这次清明节我有幸见到他问道:“评论家提到你是高产作家,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称为“鬼才”。你是怎样看待这些荣誉的?”他说,“提到这些创作,自己感到很内疚。写作道路上要是有啥成就感,都归功于母亲在最后一段陪伴,亲爱的母亲给了我灵感和精神上强大的支撑。”

贾平凹母亲对家乡去看他的人,不是包饺子,就是炒几个菜做米饭,让对方吃得饱饱的才出门。平凹下班回来了更客气,不是给发好烟,就是倒好酒,和这些乡里乡亲一聊就是大半夜。他对农村在改革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十分感兴趣,总是一遍遍地问。这为他了解特殊年代的乡村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据发小李百善、刘高兴等人从西安回来说:“平对她妈孝顺得很,端吃端喝,洗手洗脚,哪里不舒服就亲自按摩。他母亲生病住院期间,当时住在交大附属医院二楼,洗尿布端尿盆从不厌烦,做检查身体,他气喘吁吁地背上背下,母亲几次劝他别看了,回老家治疗,但他没放弃,始终不离病床。”直到他母亲走完最后一程才送回老家下葬。

他的父母走后,他和弟弟贾栽凹十分友好,至今住在老宅一个院子,同吃同住,不论你我,其乐融融。平凹是文化人,他弟也不甘落后。为挖掘近百年来地域文化对名人、地方发展影响,成立了棣花乡土文化院并担任院长。这些,都有父母很好地教导在里面。

(0)

相关推荐